苏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一书中,一只狐狸被人们叫做“疤脸”,是因为他脸上有一道在追逐 时,撞在装着倒刺的护栏上留下的疤痕( )

A.松鸡

B.土拨鼠

C.猫头鹰

D.兔子

2、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翻书页 蘸药末 掏耳朵

B.抹鼻涕 拉胡琴 打算盘

C.拧电铃 扳机枪 揿螺丝

3、选词填空。

虽然……但是…… 如果…………

无论………… 与其……不如……

1.(   )只说漂亮话,(   )多做平凡事。

2.我们(   )走到哪里,(   )不能忘记老师的嘱托。

3.(   )徐向前元帅革命一生,功高盖世。(   )从不居功自傲。

4.(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国学经典。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________。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________。窦燕山,________。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_______。教不严,________。子不学,________。幼不学,老何为。

2.弟子规,圣人训,_______,次谨信。泛爱众,________,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_______,父母命,________。父母教,________,父母责,_______。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5、按课文填空,请填在答题卡相对应的横线上。(6分)

(1)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2)__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3)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_

(4)人间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_

(5)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

6、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学习了课文后,我们认识了___的诸葛亮,___的林黛玉,______的武松,___的孙悟空,这些人物都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草船借箭》改编自《___》,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是___________。我还会把有关四大古典名著的歇后语补充完整:周瑜打黄盖______________

2.诗词能叙事,李白说:“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诗词能绘景,王维说:“月出惊山鸟,___。”看到奔腾不息的黄河,我想到了陆游的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

3.“___,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古诗______,作者是______

7、多音字组词。

qiáo______)   qiào______)  

cáng______ zàng______

héng______)   hèng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______,空气是那么清新,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______,______。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①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对行者高叫道:泼猢狲!你如今将奈我何?行者也就现了原身,抽出金箍棒来,把腰一躬,喝声叫:长!长得身高万丈,头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手执一条铁棒,着头就打。那牛王硬着头,使角来触。这一场,真个是撼岭摇山,惊天动地!

【1】以上选段,选自《西游记》回目(  )(只填序号)

A.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B.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C.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2】联系上下文,猜想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嗛眼:啄眼

B.淬下:坠下

C.乜乜些些:装痴作呆

D.剪尾跑蹄:剪掉尾巴用蹄快跑

【3】读画线的句子,这是对悟空_________的描写。

【4】从选文可以看出孙悟空具有怎样的特点____

10、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诸葛亮为什么会答应去做?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考虑不周,中了周瑜的圈套

B.诸葛亮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计个人恩怨

C.诸葛亮接受这个任务,早已成竹在胸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综合训练。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节选)

清早醒来,不睁开眼,尽量用耳朵来辨认天天叫醒我的这些家伙们,我能准确地知道它们所在的位置,是在窗前那株高大的叶树里边,还是远远地在房脊和烟囱上。

有一种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后来我在十四区博物馆听鸟儿们的录音时,才知道这家伙的名字。它长得并不美,全身乌黑的羽毛,一个长长的黄嘴,好像一只小乌鸦叼着一支竹笛子。我闭目倾听它的鸣唱时,把它想象得美若彩凤。

我发现,闭上眼睛时,声音会变得特别清晰和富于形象。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磕牙,时断时续,嗒嗒作响;另一种鸟的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哑又苍老;还有一种鸟的叫声很像猫叫。一天,它一边叫,一边从我的窗前飞过,我幻觉中出现一只“飞着的猫”。

一位奥地利朋友称这种清晨时鸟儿们的合唱为“免费音乐会”。参加音乐会的还有远远近近教堂的钟声。从远方传来的卡尔大教堂的钟声深沉而又持久;来自后街上克罗利茨小教堂的钟声清脆而透彻。教堂钟声的加入,常常使这“免费音乐会”达到高潮。每每这个时候,从窗外会溜进来一股什么花香,钻进我的鼻孔。

1阅读短文,补全下图,并填空。

由此可知,这真是一场   的“免费音乐会”!

2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每每这个时候,窗外会散发出一股花香,香气四溢。

②每每这个时候,从窗外会溜进来一股什么花香,钻进我的鼻孔。

(1)句①采用的是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句②采用的是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

(2)两句写法不同,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在写鸟的叫声时,用了“宛如”“像是”“好似”“很像”等词,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请你也照样子,写一种鸟的叫声。

还有一种鸟的叫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主题是维也纳的音乐,作者不写“金碧辉煌的金色大厅”,不写“歌唱家美妙的歌声”,却写了生活中最为寻常的“鸟叫声”“钟声”,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没有抱成团的智慧,( )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⑥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选择括号内正确读音。

【2】在⑤、⑧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________

【4】读④、⑤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④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

②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做法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表现了蚂蚁具有的什么精神?

答: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

【6】我们刚刚经历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疫”,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熬鹰

这是一只刚刚成年的苍鹰,嘴尖锐而弯曲,披一袭铁灰色毛羽,带有铁爪的四趾苍劲有力,但腿却被一条特意打造的细铁链拴住。第一天,猎人就在隐秘的处所开始了对它的磨练;在鹰的周围布上绳网,绳网的外面故意摆放着鲜嫩的羊肉和清水。苍鹰对此不屑一顾。在荆棘中不慎撞入猎人的机关,被冰冷铁链锁住的瞬间,苍鹰就表现出暴烈悍野的气质。两只虬劲的鹰爪不停地抓挠,将铁链哗哗抖响,它发出一阵阵愤怒的唳啸,啸声苍凉、悲壮。猎手在网绳外冷笑着,于是雄鹰更加愤怒,一次次飞起向他扑去,想用铁喙啄他,用利爪撕袭他,但一次次都被铁链拽回,石块般重重摔倒在地。徒劳的扑击中,雄鹰的体力在一点点耗去。

夜暮降临,大地沉入无边的暗夜,深秋的风带着砭骨的寒意吹来。猎手拾来枯枝,在场地边生起一堆火,不断添加的枯柴使火焰噼啪爆响。火光下,雄鹰的两只眼血红,怒视着不怀好意的猎手。猎手的眼睛也是血红的,鼓着凶光和它对峙着,谁也不愿处于下风。

第二天,当第一缕晨光染上雄鹰的苍羽时,它更加愤怒急躁了。它隐隐觉出腹中的饥饿,猎手殷勤地将羊羔肉捧到它眼前。雄鹰凶猛地撑开门扇般的翅膀向猎手扑去。猎手急忙躲闪,但还是被凌厉的劲风扫了个趔趄。惊魂不定的猎手看到,鹰对鲜嫩的羊肉置之不理,只用铁喙去啄击铁链,啪………………发出爆响,但铁链依然,只是鹰喙已鲜血淋漓。鹰仿佛不知疼痛,一如既往地啄击着。鲜血,一点点滴下来,浸湿了爪下的黄土、岩石。

又是一夜对峙。

两天两夜过去了,猎人依然与鹰对峙着。对峙的过程是人驯服鹰的过程;一点点磨灭鹰的野性,消磨它的意志,使它产生对人的敬畏心理,猎手看到,夜深后,在无边黑夜的包围下,苍鹰的戾气一点点消散,但猎手不敢松懈,他怕稍一不慎即前功尽弃。

当第三天阳光普照时,鹰嘴已结满黑硬的血痂,瘀血甚至堵塞了鼻孔,眼中集结的怒气消散殆尽,疲弱的身躯仿佛再也拖不动沉重的铁链,蕴满黄金般光泽的眼睛不时半眯,似随时都会睡去。猎人手里拿了一根棍子,不停地撩拨它。无可忍耐之下,苍鹰的怒气又一下子凝聚,但已没有了锐气。它喑哑的叫声缺乏底气,少了威慑,多了悲伤与无奈。秋风袭来,鹰的毛羽显得苍老凌乱毫无光泽,再也找不出昔日天之骄子的神情……猎手看到,雄鹰从体力到意志都濒临崩溃。

又一个白日过尽寒夜降临。在猎手精心安排的场地上,响起阵阵野兽的嗥叫,声音中充满嗜血的欲望。雄鹰拢紧身上的毛羽,将身体畏畏缩缩移向火堆,它感到自己的孤独无助。野兽的嗥叫又逼近,鹰身上开始有了明显的颤栗。猎人清楚地看见鹰眼里戾气消尽,闪过一丝乞怜。猎人走进网围将鹰抱入怀中,抚摸鹰的头部,它不再挣扎啄击,任猎人的手指从头顶滑下,顺着修长的脖颈儿,抚摸到宽阔的背脊。鹰驯服地舒展开身体,眼睛里透出温和与顺从的光。再将鲜嫩羊肉托上掌心时,鹰迅捷地一块块叼入口中……一只鹰熬成了!这时猎手的体能也快熬尽了,把鹰交给帮手后,便翻身倒下睡上三天三夜才能恢复元气。

当这只鹰再次出现时,不是蹲踞在猎手的肘上肩上,就是在猎手的头上低飞盘旋。待到远方猎物闪现,不待指令它便会迅猛出去……猎手开剥猎物时,会大度地将动物的肠子、肝肺扔给它……一个桀骜不驯的灵魂从此消失。

1用下列词语组成两组意思不同的句子。

在一个隐秘的处所  火光下 猎人 苍鹰 怒视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与猎人的较量过程中,苍鹰的野性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章,你认为下列观点与作者不一致的是( )。

A. 一只充满野性的苍鹰补猎人驯服了,人类的力量太伟大了。

B. 一个自由的灵魂在慢慢地消失,它只懂得讨主人欢心,被主人利用,可悲。

C. 桀骜不驯的雄鹰消失了,这一切下是人类征服自然所制造的悲剧。

14、课外阅读理解。

上天种的花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不是一般的植物。它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

③它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这究竟是什么?没人种植,怎么凭空长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世上还有和肉一样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破碗扣着它,我们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

⑥往日只洒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身上。

⑦后来就格外留意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等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什么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想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慈祥地笑着。

⑩怪不得只我们家有,我们骄傲地昂起头。母亲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我们欣然接受。是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

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我们再也不争抢。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与身边的每个人相处。

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1】在院子的墙根处,这异样的植物是什么?(     

A.蘑菇

B.灵芝

C.野花

D.“狗尿苔”

【2】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姐弟先后做了哪些事?(     

①搭建小篱笆       ②找来破碗扣着     ③日夜严加看守       ④揭开碗看生长的进度

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3】阅读短文,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时候,我们家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日子过得很清苦。

B.第一次品尝到这不一般的植物,没有如母亲说的肉香味,我们感到很失望。

C.文中第②自然段通过描写植物的样子,写出我们对它由衷的喜爱。

D.文章中画线句子是过渡句,突出母亲的话带给我们巨大影响,使我们注意言行,变得乖巧。

【4】结合短文,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发展过程

发现蘑菇→( )( )→品尝蘑菇

人物内心变化

惊奇欣喜→( )→小心翼翼→( )

【5】阅读短文,说说第⑨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

雕凤凰

古时候,一个有名的木匠要在木头上雕刻一只凤凰。人们听说了,一窝蜂地跑来看。木匠在木头上勾了个大体轮廓,就不慌不忙地雕刻起来。

当凤头、凤尾还没雕成,羽毛也没刻完的时候,围观的人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看见凤凰头的人撇撇嘴说:“那是什么凤凰呀,简直像公鸡。”

看见凤凰身子的人斜斜眼说:“雕得一点儿也不像一只凤凰,倒像一只又丑又笨的鸭子。”

其余的人也指指戳截附和着说:“还是有名的木匠呢,真丢人!瞧那笨手笨脚的样子,还想雕刻凤凰呢!”

听了这些,木匠并不理会,仍然专心致志地雕刻着。

围观的人觉得没多大意思,便三三两两地散开了。只有一位白胡子老头仍津津有味地欣赏着。

没过几天,凤凰雕成了,还添上了鲜艳的色彩。人们又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

只见凤凰翠绿的冠子高高耸立,鲜红的爪子闪闪发光,色彩缤纷的身子格外耀眼,鲜艳美丽的翅膀跃跃欲飞。

木匠用刻刀轻轻一点,给凤凰刻上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凤凰立即扑棱棱地拍打翅膀,腾空飞起,在屋梁上回旋飞翔,三天三夜没有降落。

这时围观的人齐声称赞,一致惊叹凤凰的精美,夸奖木匠技术非凡。

那位白胡子老头听了。扭过头来,说:“别忘了,开始的时候你们是怎样议论的啊!

【1】照样子,写词语。

(1)不慌不忙(ABAC)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三两两(AABB)__________________

(3)津津有味(AABC)__________________

(4)七嘴八舌(含数字)_________________

【2】凤凰雕成以后是什么样子的?请用“﹏﹏﹏”在文中画出。

【3】人们听了白胡子老人的话后会有什么反应?请在短文结尾处的横线上续写故事。

【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树叶,我赞美你

  树叶,我赞美你!

  奉献。你将它作为生命的起点,又把它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中。你制造养料,让枝干粗壮,根系发达,花儿鲜艳,果实甜美;冬季到了,你为了让树木保持水分,安全过冬,甘愿牺牲自己,用生命换取树木生命的延续。你吸入的是废气,放出的是人与动物生存必需的氧气。在风沙、尘埃、噪音向人们袭来时,你们手挽手结成绿色屏障,带给世界以温馨宁静;在夏日炎炎灸烤大地时,你们肩并肩织成绿色伞盖,送给人们清凉。你的伟大蕴藏于平凡之中。

  树叶,我赞美你!

  花,果实、枝干、根虽都有奉献,但同你相比,花儿总有几分卖弄,比不上你朴实;果实虽好,却比不上你的牺牲精神;枝干有些桀骜不驯,比不上你的谦逊;树根难以跳出孤陋寡闻的小圈子,比不上你的豁达。

  每当我看到你,就会想起那些为人民谋幸福舍身赴义的革命先烈,想起那些用热血保卫祖国的战士,想起那些勤劳、朴实、善良的母亲,想起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四化大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人们。

树叶,我赞美你!

(1)这篇文章的优点是什么?

(2)文章是想赞美树叶还是想赞美人的精神?为什么?

 

17、类文阅读

细说汉字(节选)

世界上的文字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说来可以分为表意和标音两大文字体系,而汉字则属于表意文字。所谓表意文字,就是文字与语言的语音方面不发生直接联系,每一个字只是表示一个音节,不能明确表示读音,但一个字的本身就能表示一个意思。如“旦”字的上部是“日”,下部是地面(或水面),从地面上升起太阳,是表示早晨的意思。也正因为如此,同一个文字符号可以代表两种语言里的同一个词,而读音完全不同,比如方块汉字中的“日”字,是画一个圆圈、中间加上一个圆点,很像一个太阳,而古埃及也是用这个文字符号表示太阳,只是读音不同。也正因为表意文字具有和语音不发生直接关系的特点,所以,它就有可能用来代表不同民族的语言,如我们的邻邦日本、朝鲜等国家都曾经借用汉字作为书面交际工具。

(既  即)____然说表意文字与语音没有直接联系,那么“形声字”中的“声”又应怎么解释呢?汉字是可以分为没有标音成分的象形、指事、会意的纯表意字和有标音成分的形声字这两大类的。但(既  即)____使是形声字的“声符”本身原来也是一个象形符号。比如:纹、洋、渔等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声符是文、羊、鱼。甲骨文中的“文”字就像一个人胸部刻的花纹;“羊”字像羊头;“鱼”字像鱼形。这里的“文、羊、鱼”都是象形字,还是与语音不发生直接联系。所以,在我们现行的方块字中,(既  即)____使是有百分之九十的形声字,也不妨碍它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1辨认字形: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提取信息:“旦”字的上部是______,下部是______________,这个字表示____________的意思。

3提取信息:什么是表意文字?用“____”画出来吧!

4整体感知:阅读短文可知,汉字属于______文字,可分成纯表意字和____________两大类,其中纯表意字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感知内容:为什么说我们汉字即使有那么多的形声字,也不妨碍它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延伸阅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林冲)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①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朝那庙里来。进了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②进入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有爆响声。林冲跳起身来,从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一枪先戳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了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哪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

(有删改)

【1】从句①对林冲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写出了林冲______________的形象。

19、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22分)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3分)

 

2“——”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2分)

3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分)

缺乏( 清晰(   提高(

4细读短文,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3分)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和( ),其中(   )必须要做到动笔墨。(3分)

6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3分)

   

    。

7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2分)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换要求,改写句子。(3分)

(1)、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熙凤很美丽。  王熙凤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从小要养成讲卫生的好风气。(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题目:我喜爱的 (填写小动物)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抓住特点,描写动物的样子、神态。(3)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围绕喜爱描写小动物,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4)字数在45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