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你积累的词语写下来。
1.形容生气:________________
2.形容高兴:________________
3.形容难过: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生活。太阳学习______和______,月亮学会了_____,水学习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我一下课,马上跑出教室。( )
(2)我需要你的帮助。( )
(3)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
(4)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田野。( )
4、 比一比,组成字。
音 大 考 尚 日 扌 亏 般 走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5、下面是春日诗句中的多音字“绿”,请你分辨不同读音的用法。
(1)【lù lǜ】碧绿( )的草原一望无际,远处的牛羊隐约可见。
(2)【lù lǜ】鸭绿( )江一直静静地流淌,哺育着两岸勤劳的人们。
规律总结:“绿”字读“_______”时,通常与颜色有关;读“_______”时,通常指专有名词鸭绿江、绿林军等。
6、看拼音写词语
zhù yì zhí shù xiū xī xī yǐn yán gé
7、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______)
2.《小马过河》一文告诉我们,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______)
3.《玲玲的画》一文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______)
4.《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做了错事及时改正还不算晚。(______)
8、想一想,判断对错。
(1)“拂提杨柳醉春烟”中的“醉”是“喝醉”的意思。( )
(2)“满”的偏旁是草字头,所以是上下结构。( )
(3)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的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
(4)邓小平爷爷83岁了,还认真地栽树,我们要学习他做事认真、爱护绿化的良好品德。( )
9、根据课外阅读作出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只想飞的猫》中,鸭子给猫作了怎么飞的示范表演。(________)
【2】铃铃和铛铛来到苏州,看了拙政园;来到杭州,看了三潭印月。(________)
【3】《鼹鼠的石头》中,河狸用小树枝做成了门帘,还能用它来磨牙。(________)
【4】《七色花》讲的是一位老爷爷给了珍妮一朵七色花,告诉她你想要什么就摘下一片花瓣扔出去,你就会有什么。(________)
【5】《老虎学艺》中,猫没有把上树的本领教给老虎。(________)
10、我能判断。
(1)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 )
(2)“炒、烤、蒸、煮”中带偏旁“火”与“灬”,多与“火”有关。( )
(3)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 )
(4) 子牛、午羊、申猴是十二生肖中的。( )
(5)“明亮”和“寻找”的构词方式是一样的。( )
11、读读,想想,填填。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_______ 挖井人,________ 。
1.文中“挖井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
2.乡亲们想念毛主席的原因是( )
A.毛主席带领战士们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他们吃水难的问题。
B.毛主席是当时的国家领袖,所以大家想念他。
12、课内阅读。
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上( )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 )干净,把细长的触须( )得亮亮的。如果能小心地( )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
【1】将下列动词填入文段中的括号内。(填序号)
①跳 ②伸 ③洗 ④擦
【2】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当一只小虫子( )
A.一点也不好。
B.还真不错。
【3】文段中“免费的特快列车”指的是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有一次,他看中了一户人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个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把铃铛弄到手呢?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铃铛一响,耳朵就会听到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那可就得不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个方法去偷铃铛。 这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大门前。他伸手去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
他想叫邻居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大门前。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下来。
精巧细致;细密。 (_____)
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__________)
【2】短文一共______自然段。
【3】这个偷铃铛的人被人家主人捉住,是因为( )。
A. 他踩着的凳子倒了,被主人听到了
B. 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掩住,听到了铃铛的响声
C. 他不应该在白天去偷人家的铃铛
【4】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做什么事最快乐
小青蛙想,做什么事最快乐呢?
他跳到大树下问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说:“________最快乐。”
他跳到田野里问水牛:“爷爷,做什么事最快乐?”水牛说:“________最快乐。”
他跳到花丛中问蜜蜂:“妹妹,做什么事最快乐?”蜜蜂说:“________最快乐。”
他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做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说的不一样呢?”
妈妈笑着说:“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你就会觉得最快乐。”
【1】选一选。(填序号)
A.耕地 B.采蜜 C.捉虫子
(1)啄木鸟说:“________最快乐。”
(2)水牛说:“________最快乐。”
(3)蜜蜂说:“________最快乐。”
【2】请按照第二至四自然段的格式,自己设计一问并回答。
他跑到________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
【3】读了青蛙妈妈的话,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什么事最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分)
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山脚下,河水缓缓(hun)地流着。一群鸭子在河里游来游去。山坡下种着许多果树。秋天,果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熟( sh)了的柿子挂在树上,远远看去像一个个红灯笼( lng)。啊,( )我的家乡多么美啊( )
(1)这段话一共有( )句,
最主要的一句是( )。
(2)表示颜色的词有( )、( )、( )、( )。
(3)填空。
①天上( );山下( );山坡上( )。
②秋天,果树上结满了( )、( )、( )等。
(4)在短文的括号里填上标点。
16、按要求写句子。
(1)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
(2)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出了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
(3)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4)帛比竹片、木片轻便。帛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写句子(拟人句)
例: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
1.蝴蝶________________。
2.小花________________。
3.小鸟_______________。
4.太阳_______________。
18、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举个例子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读一读,照样子仿写句子。
(1) 例: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
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例: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既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
(1) 冬冬____________地听着,好像要把老师说的话全都记住。
(2) 孙中山____________地背出老师教给他的功课。
20、看图写话
提示:图上画的是谁?发生了什么事?她是怎么做的?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画,发挥想象写一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