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云南文山州初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D.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文中的“我”觉得社戏并不好看,但平桥村那些热情好客、善良质朴的小伙伴着实令人难忘,此文选自《朝花夕拾》。

B. 《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的作者均是英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

C. 《小石潭记》的作者刘禹锡在被贬永州时曾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他和柳宗元被后世之人合称为“刘柳”。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民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川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于四川一带的地方戏。

B. 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 课间十分钟,班上的“开心果”使尽浑身解数,搞怪逗乐,整个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

D.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因此,做事需要底气,做人更需要底气。

②底气不足,则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让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软、流之于俗、毁之于形。

③底气决定着一个人的办事风格和魄力。

④底气足,处事就雷厉风行、果断有力,做人昂扬向上、独领风骚。

A.③②④①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①④②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观刈麦(节选)》,完成各题。

观刈麦(节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注释)①刈():割。②覆陇黄:小麦黄熟时盖住了田埂。③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④但惜:只是珍惜。⑤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⑥输税:缴纳租税。

1《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两句借助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了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2本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分析它们的共同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中借太阳升之时的水边景物来烘托环境抒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以声衬静”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这种手法写出山里寺院寂静无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善于抓住下层劳动人民在艰难困苦生活中的复杂矛盾心理,揭示其为生活所迫的艰难处境。他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卖炭翁》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揭示了农民的矛盾心理。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______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______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______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___

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了隆隆,隆隆,隆隆。___

③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___

④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___

⑤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___

⑥“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 形容得透彻些!”___

⑦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么?___

⑧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___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文题一:请以“沉醉其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