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辽宁大连初二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其进步性表现在(       

A.盲目排外,排斥一切洋人洋物

B.对清政府认识不足,抱有幻想

C.表达了国人的反帝斗争意志

D.团众迷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

2、下表统计了根据地力量发展,从表中可知(     

年份

共产党员(万人)

军队(万人)

根据地(块)

人口(百万人)

1937年

4

4

1

1.5

1940年

80

50

17

100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正面战场地位削弱

C.日军退守铁路沿线

D.敌后战场力量壮大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苦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建设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

D.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剪发辫、禁缠足、称先生穿西装等社会风俗的变迁最早应该出现在

A. 鸦片战争后

B. 辛亥革命后

C. 抗战胜利后

D. 五四运动后

5、《大公报》是近代中国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之一。下列对图所示这期《大公报》刊载的部分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A.版面内容种类较为丰富 B.以政治评论为本期主题

C.各地航空学校竞相招生 D.香烟企业缺乏营销策略

6、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A.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D.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7、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上海机器织布局

D.上海轮船招商局

8、历史学家胡绳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道:“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在此他强调的是(     

A.民族危机的加剧激发了民族凝聚力

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运动的序幕

C.百日维新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戊戌政变六君子为民请命慷慨激昂

9、“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一颁奖词称赞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

C.杨利伟

D.屠呦呦

10、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相同点有(  )

孙中山的号召和领导都是革命武装斗争  ③矛头指向北洋军阀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11、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并正确认识其影响,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B.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D. 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2、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城头,该影片再现的战斗情景发生在

A.南昌起义时

B.秋收起义时

C.北伐战争时

D.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时

13、从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发展乡镇企业

B.增强企业活力

C.实行按劳分配

D.建成小康社会

14、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马关条约》签订义和团运动失败  ③中国抗战胜利人民解放战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5、20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投身于革命潮流。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纷纷著书立说,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下面与他们对应的著作是(     

A.《革命军》-《警世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猛回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警世钟》

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猛回头》

D.《警世钟》-《革命军》-《猛回头》

16、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可用的有

①创建北洋海军

②武昌起义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公车上书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7、列强争相在中国设立银行,如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美国的烟草公司;还在中国争夺铁路修筑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铁路。这一情形的出现与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直接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18、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分为序幕、历史背景、金田起义等共9个部分,介绍了太平天国历史的全过程。其中在介绍率众发动金田起义的农民运动领袖时,我们应看到的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洪秀全 D.陈化成

19、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勃兴,到处涌现。他们的活动多种多样,除了组织集会游行之外,做社会调查⋯⋯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     

A.促进了维新思想传播

B.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凝聚了伟大民族力量

20、“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首歌谣反映了1928年4月发生的(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1)1997年中共十五大_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_________________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提出的八字方针的内容是调整、_____、充实、提高。

23、下图是_____出逃所乘飞机残骸。

24、1895年,_____(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_____”的口号。

25、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 ______ 的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有力的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气焰。

26、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_____ 道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开辟了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革命道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层面

具体内容

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特点⑩

技术(器物)

近代中国首次主动向学习西方的历史事件是①   ,为此先后提出了②   和③   的口号,大力兴办军用和民用工业。

政治制度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④   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为守旧而灭亡。1898年的变法很快失败,此次变法被称为“⑤  

思想文化

1915年。,⑧   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⑨   的号角,该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28、下图是______创建于_____   

29、太平天国颁布了《____》,企图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_____”,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30、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_______是典型代表。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名称。

(1)自强求富:名称       

(2)变法图强:名称       

(3)民主革命:名称       

(4)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你能感受到一种什么精神?

32、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

3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直到抗战胜利,一共坚持了多少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2)1936年底,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爱国将领是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3)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列举抗战的正面战场的四次大会战的名称

(5)列举在抗战中牺牲的国共两党最高的将领。

(6)列举在抗战中两个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的战役。(三例)

(7)抗战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你认为中国能够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2%,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