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河北衡水初二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20年春季武汉遭受了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武汉曾建了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这座大桥建于

A.大跃进时期

B.21世纪新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某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呈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将要探究的主题是

A. 一大二公

B. 三大改造

C. 巩固政权

D. 恢复经济

3、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采取和平赎买政策,能够体现这一政策的是(     

A.

B.

C.

D.

4、“这场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从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关于这场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割占台湾岛 B.沙俄受益最大

C.英国强占香港岛 D.英军攻占北京

5、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

A. 全国农村地区   B. 新解放区

C. 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D. 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6、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邓世昌黄海海战》《唐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扶清灭洋》等,同学们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中国求民主的历程

B.近代中国反侵略的历程

C.近代中国求发展的历程

D.近代中国反封建的历程

7、1953年—1956年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包括(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8、西安事变发生后,国际及国内各派反应不一,而中共中央在第一时间公开提出“保蒋安全”的主张。中共中央这一表态

A.有助于推动事变的和平解决 B.有利于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

C.最终消除了国共双方的矛盾与冲突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建立

9、关注民生是两会一大热点。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承诺,2018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

A. 孙中山

B. 李鸿章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10、作家莫言在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蛙》中写道:“舞台上插着几十杆红旗,挂着红布白字横幅,……喇叭正播放着‘语录歌’: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这段描写表现得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场景

A.五四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兵家

D.法家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的工作的重心转移到  (  )

A. 思想解放上来   B. 经济建设上来   C. 民主法制建设上来   D. 组织建设上来

 

13、“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A.宋教仁遇刺 B.国民党被解散 C.袁世凯称帝 D.军阀割据混战

14、如果给近代民族英雄邓世昌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是

A.他在虎门海滩监督销烟

B.他在新疆率清军痛击阿古柏侵略军

C.他与日本首相签订《马关条约》

D.他在黄海大东沟指挥致远舰冲向日舰

15、公元前4世纪后期,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好战的将领”“贪婪的侵略者”等,你认为这个人是( )

A.凯撒 B.亚历山大 C.伯里克利 D.查理曼

16、“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材料旨在说明(     

A.没有“两弹一星”,没有国家愿与中国建交

B.国家应重点发展“两弹一星"

C.原子弹决定一国的影响力

D.“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17、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都很“特别”,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  )

A.社会制度不同

B.经济制度不同

C.生活方式不同

D.法治方式不同

18、“毛泽东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发动武昌起义

B.发动秋收起义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20、落后、腐败的清王朝终究抵挡不了历史发展车轮的辗圧,在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被推翻。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

A.孙中山

B.溥仪

C.黎元洪

D.袁世凯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重要阵地的书店是_________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     )、汕头、(     )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23、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在_______ 的起义被称为“辛亥首义” 。抗战期间,有一个“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那里的革命士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中共七大报告,这个地方是_______

24、三大改造指的是__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_

25、19世纪70年代,率军收复新疆的清朝大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______

27、为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潮。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人是_____。

(2)列举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_____。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_____为国务院总理。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5)2013年,_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29、1895年春,__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出现了邹容的《_______》、陈天华的《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30、     )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到1956年底,(     )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结合所学回答

(1)“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赞扬一个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个人是谁?他被国内外誉为什么?

(2)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举两例即可)?

(3)什么是“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2、(1)哪一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1860年10月什么国家的军队对北京著名的什么皇家园林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3)1875年,清政府任命谁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4)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3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24年两党合作以后,共同进行了哪些重大活动?

(2)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主要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任举两例)?探索出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3)在国民党的打击之下,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的遵义会议具有怎样的影响?举出红军长征途中的两次军事行动?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摘编自《天朝XXXX

材料二: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的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

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

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请回答:

(1)列出材料一中土地纲领的名称,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它未能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依据材料概括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的理由。

(3)材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