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气的成分中,常用作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的是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B.铜合金比纯铜更适合用于制作耐磨齿轮
C.生铁的含碳量低于钢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和能源
3、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A.少开私家车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D.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4、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主题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呼吁人们尊重和保护地球,关注地球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B.垃圾分类处理
C.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
D.深埋废旧电池
5、下列有关粗盐提纯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去食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的化学原理为:使杂质离子以沉淀或气体的形式从食盐水中分离出去
B.粗盐提纯过程中既有化学方法,也有物理方法
C.溶解粗盐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D.蒸发结晶食盐时,待水分全部蒸发,才能停止加热
6、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X | 水 | 水 | 水 | 双氧水 |
Y | 氯化钠 | 氢氧化钠 | 硝酸铵 | 二氧化锰 |
A.①
B.③
C.②③
D.②④
7、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静置使浑浊的河水变澄清 ②石墨和黏土混合制铅笔芯 ③爆炸 ④电灯发光
⑤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 ⑥光合作用
A.③④⑤⑥
B.③⑥
C.②③⑥
D.⑥
8、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的杂质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只能吸附色素、异味
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
9、“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天从营养丰富的早餐开始。下列食物富含维生素的是
A.米饭
B.鲜奶
C.芹菜
D.奶油
10、下列生活中的常用饮品,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永和”豆浆
B.“美汁源”果粒橙
C.“农夫山泉”矿泉水
D.“蒙牛”纯牛奶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B.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看到白雾
C.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D.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1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不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
B.C
C.Fe
D.He
1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图2探究分子是运动的
C.图3鉴别两种物质
D.图4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过滤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点燃酒精灯
15、下列相关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K2S——硫酸钾
B.N5+——硝酸根离子
C.——碳元素的化合价
D.N2——氮分子
16、下列有关元素含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D.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7、过氧化钠(Na2O2)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A.碳酸钠为酸
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部分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实验室可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18、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桂花开放时香飘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2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光,生成黑色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的二氧化硫气体
C.氢气验纯时,试管应该倒放着接近酒精灯火焰,听到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并放出热量
2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水含量丰富,无需节约用水
B.电解水可以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在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可将硬水软化
D.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的湘江水属于纯净物
22、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这样的化合物又叫做氧化物。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氯化镁
B.氯酸钾
C.冰水混合物
D.胆矾
23、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相对分子质量为88
C.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4:8:2
D.每个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2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Fe2O3
B.AlN
C.Al2O3
D.SiO2
25、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较多的是硬水;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约为8:1
C.湿衣服在冬天晾晒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干,说明水分子停止运动
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所以不必节约用水
26、温州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雕刻木雕
B.编制盘扣
C.酿制米酒
D.打磨铜器
27、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小华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如图:
以上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8、原子序数11﹣17元素的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结合图回答:
(1)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名称为______;其原子的最外层有______电子;
(2)结合示意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内容:
①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______;
②原子序数为12、17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3)从Na﹣Cl,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或元素的性质)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9、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料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过滤操作所必需的主要玻璃仪器有:(请填字母)_______;
A烧杯 B酒精灯 C铁架台(带铁圈) D试管 E玻璃棒 F漏斗 G托盘天平 H蒸发皿
(3)加入ClO2消毒杀菌,则ClO2读着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单质或化合物或混合物)
(4)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_______进入检验。
30、2019年6月3日,大同市公交公司率先投入5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试运营,争当能源革命尖兵,让氢能走进百姓生活。
(1)当汽车受到撞击时,会弹出安全气囊。请补全安全气囊弹出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N32Na+3_____。
(2)氢能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以下有关氢能源开发的最理想的方式是_____(填字母)。
A 大量建设水电站,利用电能分解制取氢气
B 利用化石燃料燃烧放热,高温分解水制取氢气
C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
D 利用铁等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3)汽车工程师告诉同学们,汽车车身以及大量部件都采用钢材,如何防止汽车生锈?请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写一点)。
31、(4分)培才学校的学生在“红五月”文化艺术节中开展了发下趣味活动。
(1)“1+1<2”: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充分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
(2)“白纸显字”:取一张白纸,用酚酞写字,晾干后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口中,立即显示出红色字迹。这一表演应用氨水的物理性质是 。
(3)“指定鉴定”:向玻璃桌面上的指纹喷硝酸银溶液,指纹汗液中含有的氯化钠会转化成氯化银不溶物。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2、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C3H8+____O2 _____CO2+ ____H2O;
(2)____Mg+____ N2_______Mg3N2 ;
(3)____FeS+_____O2 _____Fe2O3+ _____SO2 。
33、(6分)空气是人类活动必需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
室常用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1)工业制氧气是变化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_________装置(填字母代号),此法制取氧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可借助水和图中的其他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Cu(NO)
和AgNO
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1)在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
(2)写出探究过程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若溶液A为无色,请分析固体B的成分__________。
35、(4分)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品,这是因为 。
3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3个硫原子________________;
(2)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
(3)2个氮分子________________;
(4)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
37、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气体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填字母标号),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填字母标号)。
(3)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氨气(NH3),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氨气应分别选用上图中的______和______(填字母标号)。
38、为探究燃烧的条件,特别设计如下的实验,在烧杯中倒入开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如图所示。(红磷的着火点240℃左右,白磷的着火点40℃左右),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发生的现象:A处______________;B处______________;C处_____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总结出燃烧具备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3)反之,灭火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9、(1)观察下图找出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40、如图是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〇”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1)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由图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