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西藏拉萨初二上册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处观察到紫光

B.乙图中,鞋店的地板上放一块靠墙的平面镜,顾客脚在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C.丙图中,太阳光经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人们观察落日时,太阳实际位置在图中A

D.丁图中,用易拉罐做成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蜡烛烛焰的倒立实像

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菜刀刀刃的厚度约为5mm

B.一个标准篮球的质量约为600g

C.盘锦冬季最低气温低约

D.朗读800字的文章用时约1min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禁止鸣笛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隔墙有耳—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D.闻其声,知其人—声音能传递信息

4、如图,盒里装有鸡蛋,盒的高度d约为(  )

A.4m

B.4cm

C.4mm

D.4dm

5、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2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

A.顺时针转动20°

B.顺时针转动25°

C.逆时针转动20°

D.逆时针转动25°

6、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人的一种错觉

B.烛火肯定被风吹动

C.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D.鼓面振动发声,带动空气振动

7、小明将一个量筒静置在水平放置的已调好的电子秤上,向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当水面与50mL刻度线对齐时,记下电子秤的示数m,并在“50mL”刻线处标记“”。将水倒掉并擦干量筒,将量筒重新置于电子秤上,再向其中倒入另一种液体,直至电子秤的示数仍为m,此时液面对应刻度为60mL,并将此刻度线对应的密度标记为。仿照上述操作,他将40mL刻线处对应的密度标记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8、用铜块烧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华和升华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9、小红在照镜子时,看到墙上的钟表在镜子中的像,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时间是(  )

A.4:00

B.4:30

C.6:20

D.18:00

10、日晷利用其上面直杆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它的发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现象中与日晷计时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空中“桥”

C.小孔成像

D.镜中“路”

11、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没有注意看枪冒烟,当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s,声音速度340m/s,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最接近(  )

A.14.29s

B.14.00s

C.13.71s

D.13.90s

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升华后汽化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13、下列四幅图中,哪幅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A.

B.

C.

D.

14、如图,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A.

B.

C.

D.

1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句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6、小吴用弹性膜注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甲是他用其模拟正常眼睛看物体时的装置,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若用黑纸片将透镜遮挡一半,光屏上成半个烛焰的像

C.若将近视眼镜放到透镜前方,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模拟图乙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

17、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由此可以判定风的方向以及两人中骑车速度较快的是(  )

A.向东甲

B.向东乙

C.向西甲

D.向西乙

18、如图为某中学教学楼前的红旗在旗杆上迎风飘扬的情景,该校的旗杆长度大约是(  )

A.158cm

B.1580mm

C.15.8m

D.1.58km

19、蜡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关于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后的蜡温度较高,所以熔化过程需放热

B.将一块蜡块切成两半,它的密度不变

C.将一块蜡块放在水中,能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质量变小

D.蜡在熔化过程中熔点不断的上升

20、如图所示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

B.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

D.相遇前甲、乙最远相距

21、一辆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

A.20m/s

B.10m/s

C.5m/s

D.2m/s

22、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研究玩具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直线运动时绘制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s末小车的速度为5m/s

B.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做的是减速运动

D.小车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0cm

23、小王同学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经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现在将一副眼镜放到蜡烛和凸透镜中间,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后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蜡烛的燃烧,可以发现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

B.如果将凸透镜遮掉一半,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只剩下一半

C.该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用于近视眼的矫正

D.该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于远视眼的矫正

24、在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棒的周围有“白气”冒出,关于这个冰棒冒出的“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冰棒上的冰熔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B.“白气”是冰棒上的冰熔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C.“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声音不能在月球上传播的原因是:月表面是 ______

26、如图所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应该是(a)______(b)______

27、随着环境的改善,我市出现雾霾天气的天数越来越少了(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大量吸入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今年冬天,重庆市民感受到太阳温暖的天数很多,但同时也感受到雾的烦恼。我们知道:雾是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而_______形成的,当太阳出来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组成雾的小水珠发生了______。(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8、按要求填空。如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_____

29、如图所示,是一款疗伤喷雾,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内是常温下为气态的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30、蜜蜂1min振翅2400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为 ___________Hz;人耳 ___________听到这种声音。(填“能”或“不能”)

31、如图1,温度计读数是 _____℃;如图2,物体长 _____cm;如图3,停表的读数是 _____s。

32、科学正确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所示,佩戴口罩时,用手按压口罩上的鼻夹(金属条)可使其贴合面部,使鼻夹贴合面部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按压鼻夹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33、如图是甲骨文中的“殸”(古代打击乐器),其意思是手拿木槌(字左部) 敲打三角形石块(字右部),使石块 _______而发出声音。

34、重力为8N、体积为1×10-3m3的物体受到细绳的拉力,静止在水中,如图所示,水的密度ρ=1.0×103kg/m3g=10N/kg。

(1)用“●”表示物体,在图中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______

(2)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 N;

(3)若剪断细绳,该物体静止时的状态为______ (选填以下对应的字母)。

A.漂浮     B.悬浮     C.沉底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_______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为_______°C;实验中还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_______形成的;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C

80

84

88

 

96

98

98

98

(3)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_______(已经/尚未)沸腾;

(4)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_

(5)实验需要测量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多组数据,这是为了_______(填序号);

①发现变化规律       ②减小实验误差

(6)实验时,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为减少加热时间,下列的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加大酒精灯火焰 B.用初温较高的水 C.增加烧杯中水量   D.给烧杯加盖

(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丁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_______(能/不能)达到沸点,_______(会/不会)沸腾;

(8)为了拓展研究,小明在实验时往水中加了适量盐,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沸点值。为了探究盐水的浓度与沸点的关系,同学们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做了沸腾实验,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数据记录如下:

盐水的浓度/%

0

2

4

6

8

10

12

14

沸点/°C

100.0

100.3

100.6

101.0

101.3

101.6

102.0

102.3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_______(降低/不变/升高),根据以上探究得到的结果,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_______ (先/后)放盐;

(9)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查阅资料,同一燃气灶不同火力加热的耗气量还有如下信息:

火力大小

水的质量/kg

水的初温/°C

水的末温/°C

消耗的燃气/m3

大火

4.0

26.0

50.0

0.0453

中火

4.0

26.0

50.0

0.0278

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_______。(填字母)

A.先中火后大火       B.先大火后中火       C.一直用大火          D.一直用中火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一个底面积为0.01m2的电热水器中盛有重为18N的水,水深2dm。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ρ=1.0×103 kg/m3g取10 N/kg)

37、全面推广区间测速已成为趋势。在某高速公路区,如果汽车从图示的测速起点先以的速度行驶,再以的速度通过剩余区间内的道路。请你通过计算分析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问时是否超速。

38、如图,“长春”舰满载时排水量为,吃水深度6m,(g=10N/kg)求:

(1)满载时,“长春”舰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2)“长春”舰底的面积上受到海水的压力是多少?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40、如图所示为一半圆形玻璃砖,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到圆心O处,请你画出光线穿过玻璃砖进入空气的光路图(作图时需标出法线)。

41、在图中,用水平推力F将物体A压在竖直墙上静止不动,画出物体A受到摩擦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