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斡旋 追溯 袅水 人情事故
B.幅射 翩然 次递 周而复始
C.振撼 烘烤 腐蚀 嘎然而止
D.缄默 雾霭 枯燥 海枯石烂
2、(语段探微)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周君是怎样得到我这张照片的呢?说不定是妻子赠送给他的。
②据说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桂在寓所的墙上,我真感到很高兴。
③周君文中写了这张照片的事情,被他一写,我现在也很想看看自己当时的样子。
④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⑤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
A.①②③⑤④ B.②①③⑤④ C.①⑤④②③ D.②③①⑤④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ɡ) 行辈(hánɡ) 欺侮(wǔ) 如法炮制(páo)
B. 脑畔(pàn) 吁气(xū) 冗杂(rǒnɡ) 情不自禁(jīn)
C. 垂髫(tiáo) 邑人(yì) 间隔(jiàn) 蒙络摇缀(chuò)
D. 芼之(mào) 荇菜(xìng) 好逑(qiú) 悄怆幽邃(qiǎo)
4、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搬发 潇洒 粗制滥造 锐不可当(dǎng)
B. 翘首(qiào) 脸颊 深恶痛疾 眼花瞭乱
C. 气氛(fēn) 教诲 一丝不苟 殚精竭虑
D. 娴熟 眼翳(yì) 诚皇诚恐 筋疲力尽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的首联交代了“野望”的时间和地点,并奠定了哀伤的感情基调,其中“_______”点明地点,“__________”点明时间。
【2】诗的颔联和颈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秋晚归图”,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两联诗。
6、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文书写在横线上。
(1)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黄鹤楼》崔颢)
(2)__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
(3)________ ,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李白)
(4)________________ ,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5)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曹操)
(6)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 (《秋词》刘禹锡)
(7)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三峡》郦道元)
(8)子夏曰:“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9)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回答英国记者提问时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这在作品中时如何体现的,试分析。
8、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拾麦穗
陈荣力
①一想到拾麦穗,我的眼前就会闪现金黄的光泽。那是麦穗的光泽,是风的光泽,是太阳照在麦田、河流、树木和村庄之上的光泽。
②寒露已过,霜降未临,收了夏季作物的大田经过一段时间的歇息,又一次敞开怀抱。黝黑的泥土被翻了出来,笔直的田垄像布匹一样伸展开去,浸涨了的麦种鼓着椭圆的肚子,被一撮撮地投进温润的泥洞。那是麦种的家。陪伴它们的还有蚯蚓、蝼蛄、阳光、雨水和日渐干冽的风。
③冬雪落了下来,嫩绿的麦苗才几寸长,躲在雪被下像淘气的孩童与太阳捉着迷藏。好在太阳有法术,总能把麦苗从雪被里拎出来。而后,几乎是转眼之间,麦苗长高了,挺起了细长的腰杆——现在应该叫麦子了。
④进入春天,风已不再像冬天那样暴躁和粗鲁,田鸡和昆虫躲在麦子的根部发出稚拙的叫声。分蘖、长叶、抽穗、灌浆……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进行的,只是,风总是那么不安分,将麦子一会儿往东推,一会儿往西推,卷起的波浪和弄出的声响,让人误以为见到的是一片绿色的海。
⑤雨水多了起来,梅子渐渐黄了,田鸡和昆虫叫得更加勤快和老练。依仗着日益粗壮挺拔的麦秆,麦穗始终不肯低下饱满的头颅,终日举着黄澄澄的小排箫,对着天空、阳光、云彩和布谷鸟,吹着只有风才听得懂的乐曲。当然,上了年纪的老农也听得懂,于是取一颗麦粒在牙里一咬,然后老到地吐出一句:“麦子快可收割了。”
⑥对,现在该说说麦田了,浙东家乡的那片麦田。
⑦那片麦田像幅油画。起先是两抹淡蓝,一竖一横构成一个大大的“L”,那是环着麦田的两条河流。横的那条没有名字,竖的那条叫官河。仔细瞧,竖的那一抹淡蓝周边还有灰白的建筑、黛绿的树木和横跨淡蓝的石桥,那是沿河的屋舍和村庄。与两抹淡蓝相对应的另外两边,上端是团团簇簇、逶逶迤迤的绿,深绿、淡绿、黛绿、湖绿,绿的逶迤里还散漫着几朵随意的白,那是远方峰峦起伏一直连向天边的山和流浪着的云。右端是块块条条、挤挤挨挨的灰,白灰、青灰、瓦灰、褐灰,灰的挤挨中也少不了几处率性的绿,那是一个更大的村庄和依偎着村庄的树。被蓝、绿和灰们包围着的自然是大片大片的黄。那大片大片的黄,层层叠叠铺排开去,团团块块堆积起来,近看尚浅淡、稀滞,愈远愈显浓厚、鲜亮。若在这大片的黄上,点缀了几串蓝和灰,或几列褐和白,那便是农人在收割麦子了。
⑧细想起来,麦子的收割就像一个盲盒的开启,期待着拾麦穗的我们,永远不知道那看起来早已成熟的麦子会在哪一天收割。有时是缘于天气的雨或晴,有时是取决于农活的忙或闲,有时甚至就是生产队长头天夜里的突然起意。尽管如此,我们总是如被风拂过的麦子一样蠢蠢欲动,同样蠢蠢欲动的自然还有竹篓、篮子和土箕们。
⑨麦子正收割的时候是绝不允许拾麦穗的。熟透的麦子容易掉穗,收割、捆绑和搬运过程中,田垄、田沟到处都有掉下的麦穗。有时即使收割后天色尚早,我们也不敢造次,待第二天生产队粗粗拾过一遍后,我们才争先恐后地下到麦田里。第二遍拾麦穗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闲在家里的妇女,当然,更多的是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子。虽然已是第二遍,但那么大一片望不到边的麦田,遗落的麦穗依然不少,收获往往不菲。
⑩也有俭勤或不甘心的,又去拾第三遍。这第三遍,虽然成果和第二遍比大打折扣,但因为人少,时间又充裕,环境和心情都有点柳暗花明。
⑪风从远方的山脚下吹来稀疏的云缕和隐约的鸟声,刚收割的麦田在阳光下泛出甜润润的泥腥味,无处躲藏的田鸡和昆虫忙着爬上田垄、跳下田沟,寸把高的麦茬旁,野菜和杂草舒展开毛茸茸的身子。忽然,一缕金黄的光泽让你下意识地眯了一下眼睛,田垄的麦茬旁或田沟的背阴区,一枚胖鼓鼓的麦穗慵懒地斜躺着。仔细瞧,尖尖的麦芒与风悄悄嬉戏着,饱绽的麦粒惬意地晒着日光浴,田鸡和昆虫绕了一圈又走开了,那道金黄的光泽让周边都明亮了几分。
⑫麦穗是有灵性的。这不,发现了第一枚,很快就会发现第二枚、第三枚、第四枚,有时甚至两三枚躺在一起……沉浸于这种接二连三的意外和惊喜,心无旁骛地搜寻、拣拾,渐渐地,你觉得自己就是麦田的一分子,自己就是风,就是云,就是那闪着金黄光泽的胖鼓鼓的麦穗了。
⑬已近中饭时分,电线杆上的田头广播响起熟稔的歌声。立起腰,站在空旷的麦田上静静张望,山的颜色深了一些,风似乎累了,不再流动,甜润润的泥腥味暖烘烘的,田鸡和昆虫已不见踪影,河对岸的村庄吐出道道乳白的炊烟,太阳照着田野,照着河流、屋舍、树木和一切你所看得到的地方。这样的画面让你忍不住憧憬、感动。
⑭“江南五月桐荫稠,拾却麦穗春事收。”那些闪着金黄光泽的麦穗,在圆满一年春事的同时,也让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沉静下来,将目光投向季节、庄稼和土地。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5月13日)
【1】请说说文章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有人认为文章前半部分与题目“拾麦穗”关系不大,应该删去。你同意吗?为什么?
【3】请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
忽然,一缕金黄的光泽让你下意识地眯了一下眼睛,田垄的麦茬旁或田沟的背阴区,一枚胖鼓鼓的麦穗慵懒地斜躺着。
【4】结合文章内容,请说说你对文章结尾段的理解。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人有专门的“晒日”:有人晒绫罗绸缎,阮籍、阮咸叔侄俩用竹竿挑着粗布围裙在晒,东晋名士郝隆则袒胸露腹地晒肚皮,说是晒书。
有了网络和手机,现代人每天也在晒:晒颜、晒忙、晒闲、晒健康、晒优雅……
亲爱的同学,寒假在即,难得放松,你打算晒一晒什么呢?
请以“晒一晒我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把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要有具体事件,言之有物,不可空发议论或抒情。③写楷体字,书写认真,卷面整洁。④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