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红色文化就像一部大书,深厚隽永。光阴疾走,引领人心的红色文化历经淘洗、光彩粲然。传承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 , , , ,是当今一代人的责任。
①培厚文化底蕴 ②品味红色记忆 ③丰富时代内涵 ④感悟峥嵘岁月
A.①④③②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
②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炖炸、烩、焖、蒸、烧、煮。
③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
④但在营养师们看来,“蒸”这种烹调方式更值得推崇。
⑤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
A.③①⑤②④
B.②④①⑤③
C.③⑤①②④
D.②①④③⑤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周庄水韵》是一篇游记,作者赵丽宏,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
B.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一则消息,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
C.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则通讯,通过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报道澳门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D.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高度评价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4、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这些诗歌按内容分赋、比、兴三部分。
B.《安塞腰鼓》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场面的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西北汉子的阳刚美。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之一。
D.《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社,在绍兴是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5、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妙处。
6、默写。
(1)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5)“ , ”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了诗人杜甫的心胸气魄。(杜甫【望岳】)
7、阅读《昆虫记》中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蝉和蚁
①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稳稳地趴在树枝上,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②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③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④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
【1】蝉的“嘴”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请概括写出第④段划线部分“那个寓言”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0字。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裁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栽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终于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然飞去。
⑨生命,在坚忍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第①段加点词“憧憬”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
(2)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生长阶段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生长状态 | ① | ② | ③ |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花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段交代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看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5)文章第⑨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忍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9、题目一:
从冠军球员到冠军教练,郎平成为中国女排精神的代言人;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90后“硬核”老爷爷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还有八达岭、故宫、天眼、神州五号……这一张张国家名片向世界展现着立体的中国形象。
请以“我心中的一张国家名片”为题,写一篇文章(八达岭除外)。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