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在我们班里,班长是时时刻刻带领大家前进的______;学习委员是默默无闻服务大家的_________,同学们都是勤劳又热情的_________。
A.领头羊 老黄牛 小蜜蜂
B.小蜜蜂 领头羊 老黄牛
C.领头羊 小蜜蜂 老黄牛
D.小蜜蜂 老黄牛 领头羊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事故不发生,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B.语文学科对我很感兴趣。
C.阅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D.泉港峰尾海边20米长的“卧佛”,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
3、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 覆(fù)盖 懒惰(duò) 山崩(bēn)地裂
B. 脾(pí)气 铿(kēng)锵 应接不暇(xiá)
C. 堤(tí)岸 船舶(bó) 搜(sōu)肠刮肚
4、选出读音有误的一项打“√”。(2分)
A.提供(gòng) 储(chǔ)存 崛(jué)起
B.烹(pēng)调 佳肴(yáo) 淘汰(tài)
C.仓(cāng)库 凌(líng)空 逻辑(jì)
D.逾(yú)越 分析(xī) 船舶(bó)
5、下面加点词语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差一点就忘记了他的名字。 那钢琴奏出的优美的声音,让我无法忘怀。
B.这几天她心情不好,你要好好安慰她一下。 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最需要的是鼓励和慰藉。
6、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疏________远shū sū 嫉妒________ dù hù 寂寞________ mù mò
告诫________ jiè jì 患________者 huàn chuàn 和________睦huó hé
受益匪________浅 fèi fěi 年逾________古稀 yú yù
7、“不怨天,不尤人。”出自( )
A.《周易》
B.《老子》
C.《论语》
D.《孟子》
8、分清这些字,分别组词。
狠______ 饶______ 仍______ 堵_____ 竖______
恨______ 绕______ 扔______ 诸______ 坚______
9、课内阅读。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诗中的“胡马”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和汉代的边塞”。
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第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10、课后提升
荷塘月色(节选)
朱自清
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姆玲上奏着的名曲。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浮______ 稀疏______
【2】上文中标有方框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的一组是( )
A.淡淡 静静 薄薄 弯弯
B.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
C.薄薄 淡淡 静静 弯弯
D.静静 淡淡 薄薄 弯弯
【3】对“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中“泻”字的表达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泻"字写出了月光的皎洁。
B.“泻”字写出了月光的浓重。
C.“泻”字写出了月光的寒冷。
D.“泻”字写出了月光的流动。
【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句中“好处”指的是( )
A.因为不能朗照,显得特别宁静。
B.因为不能朗照,表现出了精美淡雅的韵味。
C.因为不能朗照,正好与作者希望求得恬静的心境相吻合。
D.因为不能朗照,适合作者受用这天边的荷香月色。
【5】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 )
A.月光下的荷塘
B.荷塘上的月色
C.月下荷塘的荷与树木
D.从荷到树
11、阅读。
标点符号的争吵
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一场争吵,一群小伙伴们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挑起这场争吵的是感叹号。他得意扬扬地说:“我表示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数我最重要!”
小问号首先不服气,他尖着嗓子说:“哼,要是没有我,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一下又惹恼了小逗号:“是我把句子断开,表示了句中的停顿,不然,人们就得一口气读下去。再说,要是没有我,句子的意思也不能明确呀!”
省略号不慌不忙,但是声音也提得很高:“要不是我表示文中的省略,那语言该多啰嗦呀!”
句号自认为水平最高,不容分辩地说:“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我做总结,话就得没完没了。”
字典公公制止了这场争吵,说:“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少了哪一个,文章的意思都不能清楚明了。我希望你们都不要只强调个人的作用,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难道这个道理你们不懂吗?”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用“√”表示。
(1)不可开交: A.胜利( ) B.结束( )
(2)停顿: A.返留( ) B.短暂的停留( )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激烈——( ) 思虑——( )
友好——( ) 从容不迫——( )
【3】标点符号争吵的原因是( )。
A.谁的水平高
B.谁最重要
C.表达的意见不同
【4】读短文,填出标点符号的作用。
感叹号:_______________ 问号:_______________ 逗号:_______________
省略号:_______________ 句号:_______________
【5】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
A.标点符号都很重要。
B.发生矛盾,争吵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C.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
12、课外阅读。
成全善良
①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②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
③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④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⑤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⑥“爸,伤口痛了吧?”
⑦“一点点吧!”
⑧“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⑨“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
⑩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姑娘的善良。
⑪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看望——( ) 痛楚——( )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车上早就人满为患”的意思是( )
A.车上的人刚好坐满。
B.车上的人特别多。
C.因为上来这些人而使车上人特别多。
【3】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波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
【5】文中女儿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对父亲的爱?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
【6】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画双横线的句子说“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中的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把这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
【7】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前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填序号)
A.让座女孩 B.老人 C.女儿 D.作者
【8】读完本文,说一说文章对你的学习或生活有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zhāo cháo)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cáng zàng)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有骤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qū qǔ)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把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dàn tán)琴。
【1】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朝(zhāo cháo)着 隐藏(cáng zàng)
弯弯曲(qū qǔ)曲 弹(dàn tán)琴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______有骤雨,这里______立刻就会干的。
【3】根据你对语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蟋蟀的住宅——隧道
蟋蟀住宅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蟋蟀的平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一读语段,你能用几个词语形容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神奇的“隐身人”
一个睛朗的中午,在日本东京大学的校园里,一名研究生身穿一件带帽子的灰色衣服来到街道上。老师和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他的身上居然是透明的!人们可以透过他的身躯,看到他背后来往走动的人群。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是撞见“鬼”了。后来人们才明白,原来,是那件灰色衣服——“隐身衣”在作怪。
这件“隐身衣”的设计者是东京大学的田智前教授,他利用光学原理和一些摄像技术,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他在“隐身衣”上安装了一台微型摄像机和一台放映机。首先,摄像机拍摄到穿衣者身后的场景并传给放映机;然后,放映机又将拍摄到的画面投射到“隐身衣”的前侧。
“隐身衣”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它的用途却非常广泛。例如,医生做手术时,经常被自己的手挡住视线,如果戴上“隐身手套”,做手术可以更方便;飞行员驾驶飞机时常常被驾驶舱的地板限制视野,让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广?“隐身衣”在军事上叫作“光学迷彩”,当士兵们穿上这种伪装,就变成了看不见的“透明人”,其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多么神奇的“隐身衣”啊!
【1】第3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隐身衣”是利用( ),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多选)
A.光学原理
B.小孔成像
C.隐身技术
D.摄像技术
【3】请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隐身衣”的用途非常广泛,对它的具体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医生做手术时,如果戴上“隐身手套”,做手术可以更方便。
B.让驾驶舱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广。
C.士兵们穿上“隐身衣”,其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D.穿上一件灰色衣服,就可以变成透明的“隐身人”。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总结全文。
C.点明题目。
15、根据图片完成练习。
1.这家店的招牌菜是________________。
2.这家店的招牌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这家店的老板可能会姓________。
4.爷爷的胃不好,医生嘱咐他不能吃刺激性食物。那爷爷到这家店吃饭合适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共有三处错误)。
我的暑假作业只用了一星期就大概全部做完了。妈妈说这种突然完成的做法并不科学。做暑假作业是为了让我们巩固原有知识,为新学期的学业奠定基础,不是为了写完而完成。所以,我们应该每天认真仔细、按照计划地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夏天的北京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学习,群众的普遍觉悟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当时大雨倾盆,所以他还是准时到达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在各门工课中,语文我最有趣,学得也好。其他工课,如数学、历史、课外活动就显得差了。老师多次对我
进行批评教育,鼓励我认真踏实地学好每门课。听了老师的话,我明确了学习态度,坚决努力学好工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一定读过不少好书,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向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推介一本好书,给他写一封信。要求如下:
收信人设定为低年级男生“阿明”。该同学阅读经验较少,阅读兴趣不大。推介信的作者,一律署名“高年级的大朋友”。
结合书籍内容和自己真实的阅读体验,说清推介理由。
写推介信的目的是让阿明产生阅读愿望。
给推介信加个题目,注意书信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