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与《凉州词》所表现的主题相同的诗句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B.劝君更尽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给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
与其……不如……
无论……都……
1.我们( )走到哪里,( )不能忘记人民的嘱托。
2.( )坐在那里说空话,( )实实在在地去干。
3.张老师( )没有担任我们的班主任,( )却关心着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他( )有空儿,( )到我们班问这问那。
3、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平明送客楚山孤 平明: 天刚亮
B.过是溪 是:这
C.博学多通 通: 明白
D.未成,弃去 弃:丢弃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法官秉公执法,深受大家的爱戴。
B.大将军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至今仍被人称颂
C.妈妈今天的举动很奇怪,让我感到疑惑不解。
D.他什么都没有想就若有所思地问道:“这道题怎么做?”
5、形声字“璜(huánɡ)”的意思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
A.玉石
B.大王
C.颜色
D.黄土
6、大气层中的水汽,主要是由( )的水分和海水的蒸发而来的。
A.地下水
B.湖泊
C.陆地
D.降雨
7、下列诗句与诗人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王维)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钺)
C.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笨拙——(_______) 逼迫——(_______) 无可奈何——(_______)
高明——(_______) 灌溉——(_______) 提心吊胆——(_______)
9、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3】这首诗属于( )诗。
A.送别诗
B.边塞诗
C.写景诗
【4】诗中“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5】这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_______的情怀。
10、课内阅读。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短文中加点的“自然”的意思是( )
A.自然界
B.自然发展,不经人为干预
C.表示理所当然
【2】联系短文理解句子。
“二者”指_________。“毫不相干”是_______,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_________。
【3】短文中的冒号表示_______________。
【4】反复朗读,体会两个句子的异同。
A.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B.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AB两句中,______句更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练习。
没有上锁的门
在乡下小村庄的一个(僻静 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生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把锁。女儿则厌恶了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dū dōu)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一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她趁母亲睡着时偷偷离家出走了。
可惜这世界不似她想象的那般美丽动人。十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带着受伤的心,(托着 拖着)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乡。
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féng fèng)射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无人应答,她又轻轻推了推,门开了。“好奇怪,母亲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母亲(瘦弱 虚弱)的身躯蜷曲着躺在冰冷的地板上,以令人心疼的模(mó mú)样睡着了。
“妈……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 拧开)了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了女儿疲惫的肩膀。
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hào hǎo)奇地问道∶“妈,今天你怎么没有锁门,有人闯进来怎么办?”
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十年来从没锁过门。”
【1】用“\”删掉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来。
【3】女儿为什么离开家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短文理解错误的是( )
A.女儿是趁母亲睡着时偷偷离家出走的,没有向母亲告别。
B.前文写母亲一到晚上便在门上连锁三把锁与后面母亲十年没锁过门的情节形成对比,突出母爱的伟大。
C.城市的生活不像收音机中所描述的那么美丽动人,女儿身体受伤了。
D.母亲因为爱女儿,所以在女儿离家出走的十年间一直都没有锁过门。
12、课外阅读。
五月的秧苗
小时候,我常跟着叔公到地里去干活。叔公扛着锄头,到地里去清垄,我背着草筐,跟在叔公的背后,捡拾叔公清除下来的杂草。
五月的天,已很有些热。无遮无拦的天空下,火辣辣的太阳光,毫不留情地照射着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天已有很多日没有下雨了,地里旱得很,还没长到我小腿弯高的玉米苗,全都晒得蔫蔫的,有些叶子都打起了卷。即使这样,叔公清垄还很仔细,他不仅把秧苗周围的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还在每棵秧苗周围深深地划拉上几锄,仿佛嫌秧苗根下的水分还蒸发得不够似的。
我不解,便问:“秧苗都旱成这样了,为啥不浇水,还要再划拉上几锄?”叔公笑着回答说:“傻孩子,知道吗,有钱难买五月旱。这五月的秧苗,正是扎根的时候,这时旱一旱它,给它松松土,秧苗的根就会尽力往深处扎伸,去找水分。表面看起来,秧苗蔫蔫的,一点儿也不翠绿茂盛,但秧苗的根却会因此扎得深,扎得牢固,一旦到了六月的雨季,秧苗就会迅速地往上蹿个子,即使遇到狂风暴雨,秧苗也不会倒伏减产。而且,由于秧苗在土壤里根系扎得深,分布广,吸收的营养成分也多,结的果实——玉米也会特别大……”
听了叔公的话,我不由得恍然大悟。
多年过去了,叔公的话还回响在我的耳旁。现在细想,小时候多受些磨难,多吃些苦,并不是坏事,这磨难这苦,说不定会成为你的一笔财富,激励你成长得更加茁壮。因为,正像人们常说的,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得风雨的。小时候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裕生活,长大了一点儿挫折就可能把你击垮。要经得起生活的风吹雨打,从小就应该像那些秧苗,勇于接受生活苦难的磨砺,这样,日后你才能长成蓬蓬勃勃的栋梁之材。
【1】五月正是玉米苗 的时候,旱一旱它,秧苗的根会扎得 ,扎得 。到了六月,玉米苗就会 。
【2】为什么说“小时候多受些磨难,多吃些苦,并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面是写______,实际上告诉我们人在成长过程中要___________的道理。
【4】读了短文后,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现代文。
逃学的烦恼
尼娜没有做好家庭作业。她拿定了一个逃学的主意。
要是人家都在工作,在上学,就她提着书包在街上晃荡,别人一眼就能看出她是在逃学的。为了不让熟人发现她逃学,她悄悄拐进了小树林。
她把书包和点心放在一棵小树下,就跑去玩去了。她一会儿逮蝴蝶,一会儿追蜻蜓。跑着跑着,忽然撞上了一个男孩子。那小男孩不住地用充满善意和信任的目光打量着她。
由于那个小家伙的手里捏着一本识字课本,从课本里露出来一本皱巴巴的练习本,尼娜一下就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她想好要嘲笑他几句。
“倒霉的小逃学!”她一本正经地说,“这么个小不点儿,就学着欺骗父母和学校了?”
“没有!我没有欺骗!”小家伙惊异地回答尼娜说,“我赶着去上学呢。不料我走过林子的时候,遇上一条大狗。它‘汪汪汪’对我直叫唤,我一逃,就找不到上学的路了。
尼娜心里怪难受。但这个小家伙看着是这样好玩,心肠是这样好,不由得她不动心。于是她拉上小家伙的手,把他领出了林子。
尼娜的书包和点心,就这样被留在了小树下,因为她不好意思当着小家伙的面,把那两样东西捡起来。那样,小家伙会一下就猜到,他们两人哪个才是真逃学。
他们走开后,从灌木丛中跳出一条狗来,它没去碰书本,只几口就把点心给吞吃了。
尼娜把小家伙领出林子后,又回到林子里来,她一屁股坐下,哭开了。她不是舍不得她的点心被狗吃了。啊!偏偏是,这时候她头上的林鸟这样欢,乐悠悠地唱得那么动听。她的心情反而显得格外地沉重,她的心被后悔一口一口啃咬着。
【1】本文主要讲了尼娜逃学的事情。读完全文后,请分别写出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及结果。
起因:尼娜_______________,她决定逃学。
经过:尼娜在小树林里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尼娜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本文第三、第六自然段,留意用波浪线标明的语句,体会小男孩刚刚被尼娜撞上时,那“充满善意和信任的目光”下有什么样的心情。
我体会到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明读了本文后,提出了以下问题。其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是( )
A.尼娜为什么要逃学?
B.尼娜为什么要把书包和点心留在了小树下?
C.尼娜没有舍不得她的点心,可她为什么还哭呢?
D.尼娜和那个小家伙,谁才是真正的逃学者?
14、课外阅读。
干洗剂是怎样发明的
乔利·贝朗13岁时,在一个贵族家里当杂工,他包揽了所有的脏活累活。
贵妇要乔利把一件礼服熨一下,他一不小心,碰翻了桌子上的煤油灯,那件昂贵的礼服上滴上了几大滴煤油。贵妇人听到了这个消息,气急败坏地跑过来吼道:“这件衣服归你了,我要从你的工钱里把衣服钱扣出来,从今天起,你就准备白给我干一年活吧!”
乔利很无奈,他把让自己倒大霉的衣服挂在床前,时时提醒自己干活时要谨慎。过了些日子,他突然发现,那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把原来的污渍除去了。“你现在可以把这件衣服给夫人送回去,没准儿她能少扣你些工钱。”与他同屋的一个男孩提醒他。乔利摇摇头说:“不必了,我还要拿它做实验呢。”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实验,他又在煤油里加入了其他一些化学原料,终于研制出了“干洗剂”。
一年之后,乔利开了世界上第一家干洗店。生意好得一发而不可收,几年的时间,他就成了闻名全球的富翁。
【1】从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意思相符的词语。
(1)贵妇人听说自己昂贵的礼服弄脏了,十分愤怒。(_______)
(2)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的“这个消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从第三自然段中的“反复、终于”这两个词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必抱怨工作中的失误,没准它就是成功的契机。
B. 只要你有创新精神,敢想敢做,一切发明创造都会变成可能。
C. 乔利能够有所发明并成为富翁,靠的是运气。
【5】读了短文,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默写《繁星》(七一),再仿照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综合改错。(四处错误:一个标点,一个别字,两个病句)
莫泊桑一生写的短篇小说将近300余篇。他的《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描写生动细致;令人读后回味无穷。他不仅在世界文坛上,而且在法国文学中,都是曲指可数的,所以人称“短篇小说之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是小林写的一段读后感,有三处语病,请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帮他修改。
读了这篇文章,被主人公这种舍已为人的精神感激了。如果我们能像主人公那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害怕,就可能成为一个强者!
18、我能修改病句。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们要努力改正并及时发现学习中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经过治疗,小强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老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
题目:______真好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妈妈”“邻居”“老师”“同桌”等。
2.选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写出这个人好在哪里,要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3.要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或心理进行细致描写。
4.字数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