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本书阅读。
《童年》一书中,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是“好事情”,这个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称他是“好事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词填空
阳春________ 独具________ 古色________
________共赏 巧夺________ 别具________
________生花
3、按要求写词语。
(1)带“心”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形容生气的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yōu yǎ bèn zhuō zhuì mǎn fú àn huā lěi huǎng hū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chóu yuàn mó hu yī jīn dān bó cēn cī hún zhuó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méng ______胧 启______ ______芽 柠______ 联______
5、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整个诗句的意思。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无遗力:________。 少壮: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哪得:____________。
清如许: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赏析。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对“暮云收尽溢清寒”的“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充满而流出来
B.过分
C.古代重量单位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中的“银汉”与“皎皎河汉女”中的“河汉”意思不同。
B.本诗与《十五夜望月》都描写了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夜。
C.这首诗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与亲人团聚的喜悦。
【3】下列诗句与“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7、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磅礴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全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句诗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那两件事,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________ 清晰________ 特别________
(2)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中的愿望指什么?
(3)请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4)母亲弃养,“我”痛苦万分,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我”的心情,请写下来。
10、阅读新天地。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1. 这段话选自课文《 》。
2. 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这段话中写了( )、( )、( )、( )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 )、( )。
4、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
6、这段话运用了( )的写法,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片段阅读,完成练习。
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本段话出自课文《_____》,中心句是第_____句。全段采用的_______结构,写出了______状态。
【2】围绕中心句,作者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它们长得快;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它们变化大、生长快。
【3】学习本段围绕一个中心句,从不同方面来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如“饱经风霜的脸”“忐忑不安的心情”“风吹落雪的景色”“如痴如醉的书迷”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虚奖真爱
①一间昏暗的小屋里,桌上的烛光摇曳不定,像是随时都会熄灭。父亲的离去,让这个家更加贫寒。常年操劳的母亲,年幼的弟弟……面对这些,作为女儿、作为姐姐的她无奈地选择了离开学校,放弃自己的学业,加入到村里南下打工的大军中。
②炎热的午后,嘈杂的小站,母亲、弟弟、好友为地送行。她的班主任匆匆赶来了,来不及喘一口气,说:“我向学校申请了一份特殊奖学金,只要你在高三的每次月考中都能取得前三名,那么你就能领取每月100元的奖学金。”她内心一惊,沉重的身体似乎轻松了。一旁的母亲紧紧握住了老师的双手,泪水流淌,已说不出“感谢”二字。
③第二天,她重新回到了学校。校园、老师和同学一切依旧大家似乎忘记了她曾不辞而别,也没人提起那份“特殊奖学金”。她觉得轻松自在,内心奋力求学、改变人生的信念更加坚定。
④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她一次次实现目标,超越目标,每月放假的那个日子,她都会收到班主任给她代领的“奖学金”。她留下30元作为自己的生活费,其余回家留给妈妈。
⑤奋斗的时光过得很快,转眼高考结束。女孩回到学校领取成绩单,学校已经挂出了祝贺她考出全县第二名的大红条幅,老校长告诉她:“因为高考成绩优异,加之家庭困难,你可以获得县里的助学金,今后每年…”没有细听,女孩就毫不犹豫地谢绝了:“把名额留给别的同学吧,我已经得到了学校很大的帮助。”
⑥女孩应老校长邀请为学弟学妹们作报告。女孩说:“我最想说的是,感谢学校为我提供“特殊奖学金’。这份奖学金不仅帮助我完成了学业,而且激励我在学习的每一天都拥有奋斗的能量,每个月从班主任手中领取这份“特殊奖学金”的时候,便仿佛经历了次旅途中的加油,催我一路奋进。”
⑦老校长疑惑:“特殊奖学金……”
⑧女孩略一迟疑,突然明白了,她说:“这份奖学金没有名号,没有宣传,没有仪式,甚至存有谎言的成分,但它的的确确是一份真实的关爱、一份细腻的关爱。它不仅仅关乎现实,更关乎心灵,受助者的心灵……”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嘈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毫不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文末通过女孩的讲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
(2)文中细节描写彰显实爱。女孩返校师生冷漠略显不合常理,但恰恰彰显了关爱的真切细腻,是让受助者不伤自尊而备感动力的关爱。( )
(3)女孩放弃县里的奖励,是因为不想一直背着被人资助这样沉重的包袱。( )
【3】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第⑦自然段的省略号的用法是( )
A.语意未尽 B.列举省略 C.话题转换
(2)在第②自然段中没有用到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3)本文是写什么的( )
A.写事 B.写人 C.写景
(4)短文画“——”的部分是两处环境描写,对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内的环境说明家里贫穷;小站的环境说明小站秩序乱,管理不到位。
B.烘托人物内心情感。昏暗的家暗示母女压抑挣扎的心境,炎热嘈杂的小站,暗示女孩无奈、不甘的心境。
C.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渲染女孩弃学的伤心和离别的伤感。
【4】回答问题
(1)从第④自然段你能看出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孩明白了什么?你怎样理解这份“特殊奖学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材料,完成习题。
王家湾 → 39 路 → 王家湾 首班车时间:06:00 末班车时间:21:00 王 二 十 七 火 钟 古 武 玻 宝 砖 集 王 家 桥 里 里 车 家 琴 胜 璃 丰 桥 庆 家 湾 路 铺 庙 站 村 台 路 厂 路 口 门 湾 |
桃花岛 → 56 路 → 怡居苑 首班车时间:06:00 末班车时间:21:00 桃 灯 动 五 永 公 七 陆 兰 前 科 麒 怡 花 饰 物 里 宁 园 里 家 陵 进 技 麟 居 岛 城 园 墩 巷 路 庙 嘴 路 村 馆 路 苑 |
【1】上面是林军在哪个公交站点看到的公交站牌?( )
A.桃花岛
B.王家湾
C.七里庙
D.十里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第39路车沿途共停靠13个站点。
B.从钟家村到前进村乘坐39路车可以直达。
C.晚上9:00之后,有可能搭不到公交车。
D.坐56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是桃花岛。
【3】林军家住王家湾,他要去科技馆,应先乘坐 _______路公交车坐到____站点下车,再乘______路公交车,坐上_____站路,就可到达科技馆了。
【4】李阿姨晚饭后要到灯饰城买灯,然后再坐公交车回来。她乘坐56路公交车从陆家嘴站点上车,能够直达灯饰城吗?为什么?请你给李阿姨提示一下乘车注意事项。
__________
14、阅读。
①深蓝的天空中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③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④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⑤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⑥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⑦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根据课文,在第①段横线上补全句子。
【2】假如第①段描述的是一幅画,我可以给它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①段中描写闰土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加点的“日日盼望”“好容易”反映了“我”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第③段是《故乡》中描写的中年闰土,与①②中的少年闰土形成对比,读③~⑥段,你猜想中年闰土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侧重描写中年闰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5、同学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型转换
1.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勇闯句子关。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缩句: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练习。
1.我们的人被他打死了四十九个呢!(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队奏起狂欢的音乐来。(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的手表里有蝎子,你不要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合并起来。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好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不滑下去,他得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写句子。要求用上夸张手法表现出来。
冷 热 快 讨厌 紧张 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语文课上,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的教室里热得像蒸笼一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班同学都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演练。
童年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诗,那充满快乐的童年总是回荡在我们最美好的记忆中。在你的童年中有没有一个人对你的影响很大?这个人是谁?是怎么影响你的?请你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