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江西宜春初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共十篇,既有对童年生活的温情回忆,也有对人情世故的犀利批判。书中对家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的思考,在今天仍有时代意义。

B. 《西游记》中刚开始时猴性鲜明,桀骜不驯,急躁鲁莽,经过去西天取经这一路的磨难,变得有勇有谋,思虑周全,但他爱憎分明,不畏权威的个性依然如初。

C. 《骆驼祥子》中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D. 傅雷将他1954年到1966年间写给两个儿子的186封家信编纂成书,结集出版。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的读物”。

2、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冬天悄悄地到来了,平日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昆虫都销声匿迹了。

B. 时间犹如潮水,潮涨潮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C. 举办军运会的喜讯传来,江城武汉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D. 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置身在泰山公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切都是那么美不胜收

B. 节日的海陵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

C. 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吸引了。

D. 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旦手中有权就摆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架势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B.“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期间,青岛市喜迎宾朋,主城区道路两侧张灯结彩,五颜六色的花卉和绿植景观营造出浓浓的盛会氛围。

C.这个艺术家是个不修边幅的人,所以人们难得见他剃一次须,理一次发。

D.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我的心仿佛也在风口浪尖上颠簸。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望”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在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B.颔联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点明离别的必然性。

C.尾联点出“送”的主题,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D.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2】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谐》之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北冥有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3)唇焦口燥呼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7)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8)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送友人》借马鸣来表达悠悠的别离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语段,完成下题: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有能夺走保尔的生命。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又回到了人间。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保尔终于站起来,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

文中“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结合全书,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前三次“越过了死亡线”的情况?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破解未知世界的工具“黑箱”方法》,完成下面小题。

破解未知世界的工具“黑箱”方法

①要想知道什么是“黑箱”方法,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黑箱”。

②黑箱,又称“黑盒”、“黑匣”,它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木板箱、铁皮箱等实物,而是控制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内部结构还不清楚,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通过外部观察和试验去认识其功能和特性的系统。譬如西瓜就是一个“黑箱”,你想买,又不放心,但又不能打开看看内部情况。

③太阳、地球、人类的大脑都是“黑箱”。太阳距离我们很远,而且内部温度又非常高,人类难以直接进入其核心去观察内部结构和变化;地球虽然就在我们的脚下,但我们一直无法深入到地球的核心;还有人类的大脑,至今我们也无法清楚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

④总之一句话:只要我们不理解、不认识的东西,就统统可以称之为“黑箱”。

⑤研究“黑箱”不外乎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进入研究对象的内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结构,直接控制它的内部运动。比如你要看冰箱里的食品还能维持几天供应,够吃几天,只要直接把冰箱门打开,把剩余食品数一数,看一看就行;你想知道玻璃瓶里的饮料是什么味道,打开玻璃瓶盖直接喝一口,就解决问题了。

⑥如果无法打开“箱子”怎么办呢?这时就要用到第二种方法了。这种方法也称“黑箱系统辨认法”,就是通过对事物系统外部进行观测试验来找出输入和输出关系,并由此来研究事物的整体功能和特性或探索其内部结构和机理的一种特殊方法。这个方法在运用过程中通常采用两个主要的手段:输入和输出。人们把从外部对黑箱进行影响称为黑箱的输入;把黑箱对外部输入的反应称为黑箱的输出。

⑦比如养殖专业户挑选种蛋时,不能打破蛋壳来检查种蛋是否受孕,只能通过灯光透视,从鸡蛋外部来进行观察、判断种蛋受孕与否。在这里,灯光透射鸡蛋就是黑箱的输入;鸡蛋被透射后显示出的内部影像就是黑箱的输出。再如对肚子疼的病人,医生只能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法,或者是各种医学手段,从外部查明病人内脏的病灶,分析病因,再对症施治。

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输入是一种手段,输出则既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又是这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

⑨在科学研究中,“黑箱”方法是经常用到的工具。比如在研究内部结构十分复杂的系统时,“黑箱”方法是最好的手段之一。例如近年来我国的科学家们用“黑箱”方法研究人口系统,建立了我国人口系统发展的动态数字模型,总结出了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年龄构成等方面的情况,并解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⑩另一类常采用“黑箱”方法的研究领域,是那些容易受外界因子介入影响的系统。比如人们对大脑进行研究时,不可能采用对大脑产生影响的方法,但用“黑箱”方法,就可以在不破坏生命正常活动的情况下,研究生命的机理。

对于地球、太阳这类目前人类无法介入的系统,就更要用“黑箱”方法了。例如,我们目前要想对地球的构造直接进行观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过地震勘探这类向地球输入变量(地震波),并接受从地下返回的输出变量(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方向、波形等)的方法,搜集大量数据,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简单地说,“黑箱”方法的工具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的工具是无形的,是从人的主观意识出发,对黑箱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自始至终都是属于人的一种纯心理思维活动。比如人与人接触的时候都要对别人的言行、心理进行揣摩和领会。如果说“人心”相当于一个黑箱的话,则要通过言谈,“听其言,观其行”来达到“知其心”的目的,这是一种“黑箱”方法中的“行为分析法”,完全属于一种心理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是无形的。

第二种类型的工具是有形的,医学上对疾病的诊断方式就说明黑箱工具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最初是用“望、闻、问、切”这样简单、古朴的方法来进行诊断,后来发明了听诊器、再后来有X光机、B超、CT,随后又发明了核成像技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正电子成像技术以及穆斯堡尔成像技术等等。

有形的黑箱工具,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外在的物质,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有形的黑箱工具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利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成功解读,也越来越成为“黑箱”方法运用中的主导工具。

(摘自《光明日报》)

【1】从四个方面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⑩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还有人类的大脑,至今我们也无法清楚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一句中“至今”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原文表述不相符合的一项( )

A.地球虽然就在我们的脚下,但我们一直无法深入到地球的核心。

B.“黑箱系统辨认法” 在运用过程中通常采用两个主要的手段:输入和输出。

C.鸡蛋被透射后显示出的内部影像就是黑箱的输入。

D.随着科技的进步,有形的黑箱工具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黑箱”方法运用中的主导工具。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1)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2)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美好的期盼。我们期盼学业的成功与进步,彼此的理解与宽容,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请以“期盼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