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江西吉安初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雪化(róng)  育(yùn)  然归来(piān)  农(yán)

B. 簌落下(shù) 了(jiě)  销声迹(nì)   度(wěi)

C. 草连天(shuāi) 连(qiáo) 层峦叠(zhàng) 阳(yì)

D. 风雪途(zǎi) 道(suì)  头晕目(xuàn)  见(ku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这个项目技术含量高,攻关难度大,所以涉及的研究领域至今无人问津。

B.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5月22日,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22死59伤。

D.就算海枯石烂,我也会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努力。

3、下列加点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辈(háng)   怅惘          (juān)   嘎然而止

B.迁(xǐ)               然(kēng)   挑拔离间

C.立(zhù)     腐蚀          (miè)     怒不可遏

D.两(qī)       浮躁          (sòng)   历历在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B. 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考试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C. 他在做每一道题时,都是经过认真思考、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的。

D.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卷帘,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张偓佺:张怀民字偓佺,谪居黄州,坦然自适,在其宅西南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苏轼贬黄州后,与张怀民心境相同,为张怀民的亭台取名“快哉亭”,并以此词相赠。②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是苏轼的老师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年间修建。③醉翁:指欧阳修。④兰台公子:指战国时代楚国兰台令宋玉。宋玉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时,曾将风分为“雄风”与“雌风”以讽谏楚王。⑤庄生:指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⑥天籁:《庄子·齐物论》中曾有“天籁”“地籁”“人籁”的议论。天籁,指自然界的声响。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知君为我新作”两句,是说知道你为接待我而修建了这座亭台,亭台窗户涂抹了青色和红色的油漆。“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B.“长记平山堂上”三句,描写曾在扬州平山堂观赏过的江南山色,旨在表现作者对江南生活的深深怀恋。

C.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不在“快哉亭”本身,其着眼点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D.这首词把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时,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

2写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并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诗经·子衿》)

(3)坐观垂钓者,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与君离别意,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角声满天秋色里, 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7)烽火连三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8)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农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1)以上选段出自   (人名)的著作《   》。

(2)以上节选的文字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目光里的松阳

彭 程

①“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了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②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缭绕的云雾是山中的常客;溪水澄碧清亮,茶园舒缓开阔,桂花浓香飘逸。行走于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中。更为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画中,保留了一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这些山水环绕、林木蓊郁的村落,依据地形的不同,或倚靠青山,或襟带绿水,或俯瞰幽谷,散布在县境各处。

③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的典型的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④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鲤鱼跳龙门……都有着深厚的寓意,有着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在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的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古村落中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价值,滋润着一代代人的灵魂。

⑤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才是诗意的生存。今天,这里的人们也没有辜负上苍的厚爱。

⑥西屏街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公里,青石板的街路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几十家二层木结构店铺。通过设施改建,西屏街既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又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堪称街区“活态传承”的样本。位于半山腰处的平田村,在古村落改造中强调“原真性保护”,二十八幢老屋被改建成不同档次的民宿,以品位不俗、知名度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⑦但是,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这样的古村落在不少地方或者被拆除,或者住户被迁走,只留下徒有“古老”外壳、毫无“人气”的所谓的旅游项目。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的灵性窒息,疲惫不堪。相形之下,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第③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顺 序

景 物

村头

     

   

石径,宗祠、水槽等建筑和器具

老宅

廊道、天井、方砖,雕刻、彩绘等

 

 

2第④段中,加点语句“丰厚的蕴含”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作者通过“目光里的松阳”,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给本是举国欢庆、万家欢喜的时刻笼上了阴霾。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各行各业人员所呈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构成了疫情面前的众生百态。翻开疫情这本深刻而又丰富的教科书,我们可以把警醒当作智慧,把教训当作财富,把经历当作成长。

面对疫情面对“战役”,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交出你的“成长答卷”。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