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青海玉树州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是我国加速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一个重要动因。我国是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A.2001年

B.2002年

C.1978年

D.2010年

2、我国对外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中,隶属福建省”,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

3、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以下关于我国全方位外交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注重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③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④

4、就1970年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这表明( )

A.美国对华政策开始放松 B.发展中国家始终支持新中国

C.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 D.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5、图中为20世纪50年代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合作社分红》。该版画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发展市场经济

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⑥全面从严治党

A.①②③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④⑤⑥

7、下列有关抗美援朝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了汉战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洗刷了我国的百年耻辱

C.中朝两国在实力上超过美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8、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大事年表。据此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的能力

B. 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筑起钢铁长城

C.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D. 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

9、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是

A.1950年10月1日 B.1950年10月5日

C.1951年10月1日 D.1950年10月25日

10、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捷报频传,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十三号

1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12、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

1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A. 北海舰队 B. 华东军区海军 C. 东海舰队 D. 南海舰队

14、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

B.外交政策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经济政策不同

15、“863”计划的主要领域是

A. 生物技术

B. 自动化技术

C. 海洋高技术

D. 激光技术

16、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列史实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指(  )

A.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B.中共十二大胜利召开

C.中共十五大胜利召开

D.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

17、流行语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大二公”

②“抗美援朝”

③“招商引资”

④“铁人”王进喜

A. ③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④③

18、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A.争取解放战争胜利

B.争取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消灭大陆的国民党反动势力

D.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朝鲜战争爆发后,悍然派兵侵略朝鲜,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国家为(   )

A. 英国   B. 苏联   C. 美国   D. 日本

20、小史同学搜集了“包产到户”“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资料。据此推知,她研究的课题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经济体制的改革

C.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D.海峡两岸的交往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_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22、_______年,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3、通信:

(1)通信落后,人与人之间联系不便。

(2)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居___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____

2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__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________

25、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7、__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__的转变。

28、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_____________年开始执行的。

29、重要历史人物会推动历史的发展。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曾指挥百团大战,又领导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人______

 

30、全方位外交: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________、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历史意义。

32、在学习完八下第二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个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分别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与“宪法保障”有关的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

33、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某校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下面图片

(1)材料一中的图一是中华民族历经浩劫、屈辱的缩影和见证,这一屈辱发生于哪一战争期间?写出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目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材料二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一例即可)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3)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收获与拓展】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