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爷爷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他参与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议。下列属于这些文件和决议的是
①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第一部《中华任命共和国宪法》;
⑤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2、“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C.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3、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在哪一次会议中被写进党章的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4、“说凤阳,道风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描述的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5、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A. 小篆一一秦朝通用的规范文字 B. 郦道元一一农学家
C. 李冰一一都江堰 D. 华佗——医学家
6、下列人物中,拥有“铁人”称号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孔繁森
D.雷锋
7、“魂飞万里,盘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随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前倾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作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B.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C. “铁人”王进喜 D. 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8、下图所示军种应承担的主要任务是
A. 实施战略核反击
B. 保护公民的权益
C. 维护国家的领空
D. 维持社会的治安
9、唇亡齿寒,中国人民深知此中的道理。下图,中国人民国此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这是指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10、下列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是( )
A.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B.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 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D. 采用公元纪年
11、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中国终于迎来“曙光”是指
A.黄花岗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2、新中国成立初时,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的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1999年12月20日,离开祖国怀抱400多年的澳门终于回家了,澳门是脱离了哪个国家的统治回归祖国的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葡萄牙
14、1975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客人时高度评价1972年9月访华的田中角荣首相,他说:“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勇敢。”日本的田中首相“比尼克松勇敢”是指
A. 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新中国建交
B. 在尼克松之前访问新中国
C. 早于美国与新中国联合抗苏
D. 早于美国与新中国建交
1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
A.民族平等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团结原则
D.荣辱与共原则
16、“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工业基础得到了极大改善
C.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完成
17、下面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18、始创于清康熙八年、久负盛名的中医药企业同仁堂,在历经近300年的风雨历程后,掌门人乐氏响应中央号召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该企业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应是
A. 中外合资
B. 私有化
C. 公私合营
D. 承包责任制
19、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史论。下列表述属于史论的是:
A.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D.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了南方谈话
20、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在《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人民自己成了中国土地上的主人,而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就从此永远不可挽回地被推翻了。”该报告内容阐述了
A.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C.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21、全方位外交:举措
(1)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3)中国广泛参与________、社会领域的活动。
(4)多次举办各种国际会议。
22、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___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___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3、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____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_______、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原因:随着中国_________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③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 年,__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中美正式建交: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24、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伟大的领袖是________,代替行使临时宪法的文献是《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25、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在___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________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6、一国两制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年____月____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7、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_______成功培育出_____,被称为“________”。
(2)影响:
①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_________,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国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________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28、______年底,周恩来在接见 ________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9、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0、_____________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上来。
31、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回首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政权巩固)
(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与哪一场战争有关?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道路探索)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体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哪一成就?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哪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特色中国)
(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请问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座城市?1987年,哪次会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2、列举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新发展理念。
33、西藏的和平解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解放以来,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请回答:
(1)西藏是在哪一年和平解放的?西藏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建立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3)新中国对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作用如何?
34、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的生产呀自己享……”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一中图1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图2出现由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1980-1982年农业生产统计表
(3)据材料三概述凤阳县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
(4)2020年6月6日,中央电视台开播《最美乡村》,请你就“如何建设最美的乡村”提一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