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江苏徐州初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出自课文《富贵不能淫》。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所说。

B.《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读了《昆虫记》中关于螳螂的故事,小明同学不由得批注:“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

D.《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首联“望”字点题,“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中间两联写景,描绘了薄暮时分的田园风光。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态、近景,侧重宏观描绘;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态、远景。二者搭配得恰到好处。

C.尾联抒发情感,由外物回归自身,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前贤寻找慰藉,放声高歌。

D.全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于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

3、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锐不可挡 抑扬顿挫 待人接物 匿名

B.张惶失措 荡然无存 永垂不朽 懊丧

C.眼花缭乱 名副其实 粗制滥造 凛冽

D.锲而不舍 振耳欲聋 丰功伟绩 管辖

4、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juān)   退(kuì)   (kù)   (sè)

B. (mó)   辱(wū)   (lèng)   (xián)

C. (gù)   利(xī)   (qiăo) 沿(sù)

D. (fáng)   (piăo) (què)   (zhōng)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和“_____”。

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题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3)“临沧海”化用________(人名)《步出夏门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经典常谈》过程中,同学们对造字法和字义的演变很感兴趣。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造字法

《说文解字》解释

象形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描绘万事万物的形状来造字,比如日、月)

指事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用纯象征符号来造字,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象征符号来造字,比如上、下)

会意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表意部件组成表新意义的字,比如武、信)

形声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用“表义之形旁”和“表音之声旁”组成的字,比如江、河)

●小语:《说文解字》中“英”写作。从艸,央声。“艸”即为“艹”,表明“英”和草本植物有关:“央”大致表示“英”的读音。结合上表推断,“英”字采用的造字法是(1)__________,它的本义是“花”。

●小文:我想到《桃花源记》中(2)“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填空)的“英”就是这个意思。我有个疑惑:这和“英雄”的英,又有什么关联呢?

●小语:我查阅了词典,“英”还有“不凡、杰出”之意。我的理解是,花是美好的象征,所以可由此引申出这类新义,如成语(3)“__________”(选填一项,填写字母:A.百卉含英   B.英姿飒爽)中的“英”就是引申义的体现。

●老师:你们发现了本义和引申义间的关联,真不错。由字形推演字义,由本义联结引申义,这真是积累和梳理文言词义的好方法!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桃花鼓声安塞

①安塞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读初中时,我班上有个同学是安塞人,他告诉我,从延安西川流来的那条河,就源自安塞。所以那时候,我常常望着滚滚而来的西川河水,充满遐想。

②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去安塞。安塞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此时的我,已经工作多年,少年时代的浪漫情怀所剩无几,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③这是我对安塞最初的印象。

④其时我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有一天在院子里,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动作如霹似雳,直击人心,顷刻把我镇住了。一问,那些后生全是安塞来的。他们打腰鼓的英姿,出神入化,震荡心魄,那是任何演员都学不来的。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自愧虽然去过安塞,却不曾发现安塞还有这样一种灿烂的艺术。

⑤我心旌摇曳,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写一写安塞腰鼓。为此,我又专程去安塞看打腰鼓。安塞这时已修建起相当气派的大礼堂。当时著名的民歌手贺玉堂,在他的窑洞前,为我放声高歌,那奇高的嗓音,让我叹服。他还就近找了几个腰鼓手给我表演,我再一次被那腰鼓感染了,久久难以平静。然而,几次提笔,又搁下。

⑥又过了好几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人心大顺,万马驰鸣。我去关中西府千阳农村下乡,心里也鼓胀着空前炽烈的激情。结果,只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不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就像以前发表作品一样,心里浮起一阵快意,不过很快就烟消云散,一切如常。

⑦后来,这篇文章不断被选入各种散文选本。此时我才意识到,它已成了我的代表作,贴在我的身上了,长在我的身上了。于是,我常常会想起安塞。

⑧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

⑨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

⑩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

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

杏花的气质是温婉秀丽清清浅浅,桃花的风度是激越轩昂风风火火。如果说杏花的魂灵是水,那么桃花的性情就是火,矢志不渝地燃烧。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而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

整个安塞大地,是包着一团火的。世世代代的安塞人,也像这片土地一样,心底回荡奔突着滚烫的热血。

早在古代,安塞就有“上郡咽喉”之称,常有重兵把守,山山岭岭都回荡过战鼓助阵的声音。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望着安塞的芦子关,写下了感时忧国的诗篇。在解放战争中,安塞出过一支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塞西支队,它的队长安塞人田启元更是威名远扬。1947年,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正是在真武洞,彭德怀将军召开了五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留下了一帧英姿勃发的照片。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腰鼓艺术,哪能不高迈劲健、威震八方?

眼前是桃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

(作者:刘成章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03月04日15版,有删改)

【1】阅读文章要通读全文,勾画关键字句,了解全文大意。作者和安塞多次结缘,本文以时间为序,叙写了自己对安塞的印象和感受。宾小阳认真读完本文后,制作了表格,请你帮助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与安塞结缘

印象(情感)

读初中时

听闻安塞真武洞的传说

A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

首到安塞,安塞宁静安谧

浪漫情怀所剩无几

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

B

心旌摇曳

专程去安塞看打腰鼓

被腰鼓感染,久久难以平静

又过了好几年

C

心里浮起一阵快意

去年

受邀来到安塞,看到背腰鼓的小朋友

D

【2】课文《安塞腰鼓》描写了“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选文也描写了“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赏析描写方法)

(2)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赏析修辞方法)

【3】本文也写安塞腰鼓,但作者在第①、第自然段写“真武洞的桃花”?请具体分析“桃花”在这两段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写道:“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请结合本文内容,联系个人学习传统文化(技艺)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传承是一种责任,雅文小组在广播站向全体同学征文,请你积极投稿。

《现代汉语词典》对“责任”一词有以下解释:①应尽的职责:尽责。②应该承担的过失:追究责任,承担责任。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敬仰的人,他们用行动给我们诠释了责任的内涵: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袁隆平为解决百姓的温饱,一生耕耘在杂交水稻的田野上……不仅是伟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并学会承担责任,如此才不枉青春,不负成长。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那一刻,我读懂了责任

(2) ,我的责任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不得抄袭、套作。(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