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狼藉 络驿不绝 连棉不断
B.格调 自出心栽 殚经竭虑
C.喧嚣 无动于中 触目伤怀
D.古朴 俯仰生姿 交头接耳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1年11月第19届广州国际汽车展秉承“新科技、新生活”,开设了全新的题材展区。
B.广州港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今年前10个月该港集装箱运量同比增长约48%左右。
C.为了让学生体验、通晓和了解灌溉与种植等农耕活动,大石街开通了农耕文化实践活动。
D.番禺诗词大会营造了学子们学习中华诗词文化的浓厚氛围,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将下列句子组成一个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他们都异口同声地焦急地召唤着“知音”,希望自己的作品、个人的志向能得到人们的理解。
①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②东汉诗人曾悲叹“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说出了没有知音的苦恼。
③岳飞在寒夜里独行,哀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④贾岛更是说:“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4、请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深圳市交委拟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非机动车收费停车位,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B. 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C.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饱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 能否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联的妙处。
【2】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6、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
(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5)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竹里馆》王维)
(6)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 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
(7)古诗中关于战争的描写,有实有虚,精彩纷呈:北朝民歌《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互文的手法,概述了战斗的激烈,战争岁月的漫长。
(8)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填空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____》,是埃德加·斯诺(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按要求作答。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动者是谁?动机是什么?
8、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磷峋的技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2)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予。有墙壁隔着,有廊予界看,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2】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点”如何正确理解?
【3】“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一句中“大多”能否改为“都”,为什么?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写出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和作用即可)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有时是需要改变的。面对单调的生活,我们可以用广泛的兴趣爱好去改变;面对疏离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用温暖的笑容去改变;面对僵化的思维,我们可以用富有创意的灵感去改变……世界因改变而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更加精彩。
请以“用 改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