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香港初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解(pōu) 责(jié) 亮(zhèng)  风雨如(pán)

B.名(nì)  首(ji起(lüè)   目光灼(shuó)

C.叫(háo)  脂粉(lián)蜒(wān) 竹难书(qìng)

D.尬(jiān) 酒(sì) 宽(shù)   然失色(àn)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

B. 惩山北塞   投诸渤海

C. 霸上   至霸上及棘门

D. 心志   如土石何

3、下面句中画线部分做状语的一项是(   )

在旅行中,你将要背起行囊,寻觅春天的踪迹,泛舟科学的海洋,采集民风民俗,漫步古代诗苑……你将尽情地漫游,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A. ②③   B. ④⑥   C. ①③   D. ①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和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了下来。

C.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B.诗的首联先写传说后摹近景,使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形成反差,为抒发乡愁作铺垫。

C.诗的颔联由虚转实,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慨叹,气势缠绵,感情细腻。

D.诗的尾联由景生情,表现了一个凭栏远望家乡的人因望不可见而生发的无限愁绪。

【2】请任选一角度赏析画横线的诗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文默写。

1开轩面场圃,  

2     ,娇儿恶卧踏里裂。

3谁道人生无再少?  

4   ,衣冠简朴古风存。

5塞下秋来风景异,  

6   ,燕然未勒归无计。

7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似与游者相乐。

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         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的情怀。

9生活中遇到困境怎么办?陆游在《游山西村》里智慧地告诉我们: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1)以上文段出自_________著《经典常谈》的第四章——_________第四。

(2)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冰窗花

任随平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糨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有几分品咂的热望。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深深的牵挂和思恋。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注释】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1请结合文章第③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 第①段中,“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起下文。

C. 第②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 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青的,也是绿的。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请以“_________这个机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