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版重庆市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句式变换后,基本意思有所改变的一项是

A. 他把报纸撕破了。 (变换后:报纸让他撕破了。)

B. 并非所有的人都不愿和你交朋友。 (变换后: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你交朋友。)

C. 难道你该这样做吗? (变换后:你根本不该这样做。)

D. 我直到晚上10点才把数学作业做完。(变换后:到晚上10点,我才做完数学作业。)

2、下列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爱岗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奋斗的动力以及事业成功的保证。如果一个劳动者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实。

A.qĭn)忘食 B.zhēn)于至善

C.zhuō)越 D.)实

3、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一本托尔斯泰的传记中,我看到一张托翁晚年居住在波良纳时的照片。一座俄罗斯木房子, 前面,目光仁慈而忧郁的托尔斯泰,穿一件农民外套,坐在一把宽大的坐椅中。

A.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

B.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

C.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

D.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李迪字复古,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语。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日借。”帝悦。

(节选自《宋史·李迪传》)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归沐,本义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朕,指皇帝自称。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自称“孤”“不谷”“寡人”。其他人称皇帝为“陛下” “圣上”“万岁”等。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公报已由新华社________相关媒体发布。

②阅读活动应该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顶礼膜拜,而是应该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________、去交流。

③时间就如________,刚迈入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可一转眼,我们距高考只剩几个月了。

A.授权  质疑  白驹过隙 B.受权  置疑  白驹过隙

C.授权  置疑  行云流水 D.受权  质疑  行云流水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圆、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中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下列内容不是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的一项是(  )

A.“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B.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本文借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这是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4)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______?畏途巉岩不可攀。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交代时令背景又蕴含了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

(3)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用与文人雅士交往来表现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两句描写了拂晓行船所见,生动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2)荀子在《劝学》一文中,通过先设风雨兴起、蛟龙产生这两个比喻,引出了一个观点:“____________。”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人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

10、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来?(《登建康赏心亭》)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劝学》)

(3)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表达越是收到朋友的问候,越是增添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周瑜卓越战绩。

(3)“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

如“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秋思

陆游

老怀不惯著闲愁,信脚时为野外游。

过雁未惊残月晓,片云先借一天秋。

村醅似粥家家醉,社肉如林处处留。

七十已稀今又过,问君端的更何求?

(注释)①端的:此处解释为究竟、到底。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怀”一句“老”“不惯”既交代“秋游”的缘起,又暗示“秋思”的缘由。

B. 颔联用比拟、对比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雁”、“云”等意象,突出了“秋”的特点。

C. 本诗先点明“秋游”的缘由,再写秋景、秋俗,最后直抒胸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D. 本诗展现的乡村风俗及淳朴民风,与作者另一首诗《游山西村》相似。

2“问君端的更何求?”一句表达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中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竟遜,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徵曰:“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寇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养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十一,曰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

(《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息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B.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C.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D.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书令,我国古代官职名称,唐朝中书令为首席宰相,在三省长官中位居第一。

B.国器,本指国家的宝器,如钟鼎之类,也指国家所需的器材,又代指国家政权。

C.食邑,也叫封地,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心忧天下,尽心为国。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他执掌国事,尽心竭力,审议法令务为宽平。

B.房玄龄文思机敏;善写文章。他在秦王王府任职十年,各种军事文书和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而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

C.房玄龄位居宰相,深受皇恩。他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到了晚年身体多病留守京城时,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

D.房玄龄与唐太宗一见如故。他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延揽人才,与各位将领暗中结交,人人都愿尽死效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

(2)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704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开始,长征系列火箭实现第一个10次发射用时37年;第二个10次发射用时7年多:第三个100次发射用时4年多;第四个100次发射仅用了33个月。

——20211210日《中国青年报》

北斗卫星团队核心成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

——2022425日《光明日报》

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是我国科技和社会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进步的缩影,在这一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年轻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上述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