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新疆新星高一(上)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口号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下列选项中口号与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时期——“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国共十年对峙——“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抗日战争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

D.解放战争时期——“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由中央掌握,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膨胀到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改变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20世纪50年代,中国领导人多次阐述了“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1960年,周恩来把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构筑起“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框架。1982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之后进一步对其进行解释,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一国两制”构想(       

A.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C.适应了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形势

D.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

4、史书载:“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一职官设置是在

A.辽朝

B.西夏

C.金朝

D.元朝

5、到1926年5月,随着工人组织的不断发展,全国有组织的工人有124.1万人。截止1927年3月底,农会组织已遍及粤、湘、鄂、赣等省,有组织的农民达800万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C.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6、下列项中,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1860—1913年我国棉布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表(%)》

项目年

1860

1894

1913

机制布所占比重

3.18

14.15

34.83

手织布所占比重

96.82

85.85

65.17

A.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

B.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C.棉纺织工业化程度提高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7、下列关于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与我国西周的分封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以血缘为纽带

B.土地都是重要的内容

C.特点都层层分封

D.都不利于国家统一,容易形成割据局面

8、唐朝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到唐朝后期,太湖流域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到北宋时则出现了大批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的政治人物,并且他们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也愈来愈重要。材料表明(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文化格局变化

C.程朱理学推动了文化发展

D.北宋时期大批儒家学者主动南迁

9、据下表判断

朝鲜

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礼记》等为主科

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朝鲜词汇

日本

模仿唐代之政制,确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

采用汉字楷书偏旁造“片假名”,取汉字草书偏旁造“平假名”

越南

李圣宗在国都“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

国内政治制度完全仿效中国体制,仿佛一个缩小版的中华帝国

A.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B.文化生命力影响辐射力

C.中西文化双向交流

D.东亚一体观念不断增强

10、大诗人杜甫不仅有“诗圣”之名,其作品还被誉为“史诗”。他的作品真实而细致的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的社会状况,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下面对其作品说法正确的是(     

A.杜诗的史料价值大于文学价值

B.杜诗情感彩浓厚,无法作为史料使用

C.杜诗作为文学史料可以证史、补史

D.杜诗作为二手史料,可以起到诗文证史的作用

11、西魏莫高窟壁画《上士登仙图》中出现了昆仑悬圃、羽人、方相氏以及四目四臂、赤身的印度恶神阿修罗王,其周围还环绕着雷、电、风、雨四神和朱雀、羽人等,显示出受楚、汉盛行的神仙方术等影响民风民俗。这说明当时(     

A.石窟艺术注重写实

B.儒学失去正统地位

C.政局黑暗民不聊生

D.中外文化交流加深

12、下图漫画为“依样画葫芦”,仔细读图,下列官职中,其职能符合该漫画特征的是

A.中书省长官

B.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C.内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

13、汉和帝时期,窦太后临朝,其兄弟窦宪、窦景等,并居机要,掌握实权。窦氏一门富贵,其子弟亲戚无不飞黄腾达。这一现象反映了(       

A.皇帝年幼无知,未能掌握实权

B.太后独揽大权,实行专制统治

C.外戚势力膨胀,皇权受到威胁

D.当朝政治腐败,外戚势力抬头

14、发展经济学认为传统社会的经济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农业扩张式发展阶段;二是农业的商品化与专业化阶段;三是工业化阶段。有学者据此认为,明清时中国经济已进入第二阶段。下列史料可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山西太谷曹家商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

B.1721到1850年中国人口增长近3亿

C.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大面积种植

D.嘉兴、松江地区棉作和蚕桑压倒稻作

15、某学生梳理明清政治制度的知识时,记录了“废丞相制”“设立内阁制”“形成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梳理的知识主题是(     )

A.君主专制加强

B.国家疆域奠定

C.商品经济发展

D.文学成就显著

16、下列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关于该中央官僚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三省最早出现于隋朝

B.中书省负责审核政令

C.门下省负责草拟诏令

D.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17、下图所示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盐税改革后,不同史料对盐税收入变化情况的统计。据此可推知,此次盐税改革(     

A.加剧了当地百姓的生存负担

B.有效保障了政府财政支出

C.推动了官僚资本的快速发展

D.因过程混乱导致统计失准

18、距今约7000—5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居民以粟等为主要作物,并使用彩绘陶器: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导致这些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历史传统

B.地理环境

C.国家形态

D.生产工具

19、下表为隋唐、两宋节妇烈女(单位:人)的对照表。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朝代

统治年限

节妇数

烈女数

节烈合计

隋唐

326年

32

29

61

两宋

319年

152

122

274

A.门第观念深入人心

B.政府政策影响婚姻观念

C.理学强化伦理关系

D.儒学对民间的影响有限

20、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 “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反对北洋政府统治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1、下表是唐朝与周边民族或地区交往表(部分)。由此可知,唐朝能和边疆各民族实现“和同为一家”的原因是(     

时期

民族/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

唐太宗

东突厥

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护府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

粟末靺羯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能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B.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国力昌盛

C.民族政策开明,措施灵活得当

D.唐朝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2、距今约4500-4000年前后的良渚文化遗址,于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遗址包括古城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据此可推知,当时该文明区域(       

A.开始走向聚族而居

B.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

C.王权摆脱神权束缚

D.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23、屹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公主而兴建的。那么,将这位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统治者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4、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下列口号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①“还我青岛”                                      ②“取消二十一条”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慈禧太后采用“________”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________

26、_______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_______会议在_______召开,通过了_______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是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27、史实与史观

下列表述中,有些属于“史实”,有些属于“观点”,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字母:

表述

史实

观点

A.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

 

 

B.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

 

 

C.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了伟大成就

 

 

D.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E.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F.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史实__________;观点____________

28、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_______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29、璀璨文明

请将下列文明成果与所属文明区域一一对应。

A.《吉尔伽美什》 B.象形文字 C.《罗摩衍那》 D.玛雅金字塔E.荷马史诗F.《历史》G.《一千零一夜》H.《汉穆拉比法典》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_________

(2)古埃及文明________

(3)古印度文明________

(4)美洲印第安文明________

(5)古希腊文明________

(6)伊斯兰文明________

3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确立了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31、1927年9月,________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32、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______________等。

33、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________会议在重庆召开。

(2)内容: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3)结果: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34、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________等在________桂平________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不久,________称天王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17—19世纪,英、美、法、德等国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英、美、法、德四国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2)上述四国分别建立了怎样的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6、用图画出美国联邦政府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37、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38、什么叫“靖康之变”?

3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的专题讨论,请你加人他们的活动。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内容

项目

共产党主张与活动

国民党主张与活动

国共关系

结果

1921年7月1927年7月

A

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合作

发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8月1937年7月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进行长征;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驱逐日寇出中国。

国民党“围剿”红军;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国共对峙

红军长征胜利。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

1937年7月1945年8月

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承担正面战场抗战任务;后期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B

C

1945年8月1949年10月前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实行民主政治进行解放战争。

在美国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

战争状态

D

 

 

 

(2)根据上述探讨发现:

A.导致国共关系不断变化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B.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创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通过这一活动你有什么感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