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新疆昆玉高一(上)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  )

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

B.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力

C.导致政治决策走向封闭

D.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宋朝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完全打破,大城市消费水平的高涨、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达,都达到空前水平;国内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陕、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这主要得益于(     

A.政府放松对市场时空限制

B.长途贩运贸易的快速发展

C.信用货币交子的流通使用

D.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3、唐代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都疯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必须以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的赋税制度(     

A.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其前提条件

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C.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

D.使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4、1757年,清政府仅保留一处对外通商口岸,外商在此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这一通商口岸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图所示为铸于唐朝时期高昌王朝钱币。钱币正面钱文为“高昌”“吉利”四字,字体为隶书,背面无文。“高昌”为国名,“吉利”为吉祥语。该货币(     

A.见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融合

B.印证了唐朝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C.体现了唐朝多元开放的特征

D.反映了唐朝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6、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一边倒”方针,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这主要是为了(     

A.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D.建立合作共谋发展

7、北宋司马光在《与王介甫书》中提出:“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这说明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

A.引发了地方割据

B.造成了社会混乱

C.导致了北宋灭亡

D.加剧了积贫积弱

8、马勇在《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中说:“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该学者认为

A.温情敬意是历史基本史观

B.李鸿章是反思甲午战争第一人

C.民族危机引发了民族觉醒

D.甲午战争让中国彻底摆脱沉沦

9、辽国的契丹族原本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南北面官制实行后,辽统治者仿照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其中契丹大字就是“以隶书之半增损之”而成。这说明,南北面官制(     

A.推动了契丹文化的发展

B.具有鲜明的奴隶制特色

C.促进了契丹民族的全盘汉化

D.缓和了契丹与汉族矛盾

10、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得大片领土,俄国明拉暗骗,德国蛮横抢夺,法国和英国紧随其后,相继提出了租占港湾和索取势力范围,美国则提出所谓的“门户开放”的通知。据此可知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西方国家放弃武力侵略

D.资本输出成主要侵略方式

11、在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方面,两宋至明代都延续了唐设立的武举,且两宋……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武举只是补充形式。由此可知,宋明两代的治国方略为(       

A.文武兼备以武为主

B.崇文抑武

C.重视骑射文化传统

D.武学融入官学

12、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制快速发展

B.门第观念淡化

C.等级差别的消失

D.婚姻择偶自由

13、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人大相继制定并通过了《中外合资企业法》、《商标法》等法律。1984年通过的《国营工厂法》规定:“工矿企业的生产和指挥,以及正常的经营管理都由厂长负责。”这些法律(       

A.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终结了计划经济的体制

C.规范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D.推动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14、孔子编著的《春秋》,强调在大一统下明“华夷之辨”,他以是否符合西周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华夷的标准:合于周礼者为华夏,违背周礼者为夷狄。孔子的这一观点(     

A.表明华夏认同已经形成

B.是诸侯实施文化歧视政策的根源

C.蕴含一定华夏认同观念

D.使“华夷之辨”观念得到普遍接受

15、据统计,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达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①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一些障碍   ②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④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如图为龙山时期的陶寺城址,由此可知当时(     

A.社会阶层分化开始出现

B.进入传统农耕时代

C.初步形成复杂社会系统

D.奴隶制度走向繁荣

17、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D.国共双方达成合作抗日的共识

18、原始社会看起来简单,它的变化却是多层的,体现在区域分布,生产工具、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管理多方面,每个阶段却有不同,从姜寨聚落遗址到良渚文化遗址反映了 (     

①从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变化   ②从事采集和渔猎到刀耕火种的转变   ③从氏族成员平等到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转变   ④从氏族组织到部落或部落联盟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1793年,英国使团带来天体仪、座钟、毛瑟枪、军舰模型、城市写生画等物品给乾隆帝祝寿,清朝回赠了丝绸锦缎、玉器、瓷器、茶叶、工艺品等3000多件礼品。由此可知(     

A.英国实力远超中国

B.清朝放弃闭关锁国

C.农耕文明达到顶峰

D.文明差距逐渐显现

20、有学者指出,宋代百姓削钱铸造器皿以获取暴利的现象屡禁不止;同时,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贱金属货币支付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上述信息可用于研究当时(     

A.货币统一的历史趋势

B.纸币出现的社会背景

C.通货膨胀的社会现实

D.白银货币化的必然性

21、秋收起义中,革命军毅然抛弃国民党的旗帜,公开喊出“暴动打倒国民政府”“农民夺取土地”等口号,首次提出应该“坚决地树起红旗”,并引兵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新的革命阵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占领城市并向农村推进

B.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D.开辟了革命胜利的新道路

22、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A.①——大汶口文化

B.②——元谋人遗址

C.③——河姆渡文化

D.④——北京人遗址

23、“百万大军勇,蒋敌难阻攻。长江天堑梦,今夜彻底崩。”诗中描写的战役发生之后,人民解放军解放了

A.北平

B.南京

C.天津

D.沈阳

24、如表所示的唐诗诗句反映出当时(     

诗人

作品

诗句

王维

《出塞作》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陈陶

《陇西行四首》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元稹

《估客乐》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贾岛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

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

A.周边各族得到迅速发展

B.各民族的经济交流频繁

C.民族间交往的形式多样

D.中央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洋务运动目的:________

26、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________________”成为普遍现象

27、过渡时期中,我国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________道路

28、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革命。

29、在《________》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________面貌为之一新

30、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拥护“________”和“________”;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用________代替文言文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高举________

31、科技成就

(1)________:代表作是《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2)________: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_______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元朝农学家________编撰《________》,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四、少数民族文字

32、同时,新中国取消________在中国的特权

33、为防止袁世凯专权,3月11日,________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________

34、中共七大

(1)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_______侵略者、建设_______作准备,_______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隆重举行。

(2)毛泽东在会上作《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

(3)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_______,壮大_______力量,在______________的领导下,打败_______,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______________的中国。

(4)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_______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5)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年9月7日

①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

②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条约的内容的异同。

③结合材料三说明其(这个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中上,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抗敌的民族英雄(至少2个)。

(2)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形成了两个战场,试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事例(至少2例)。

(3)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37、评价科举制。

 

38、明朝的建立的背景、时间与统一过程是怎样的?

39、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的盛世和朝代。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