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的厂卫制度是君主高度集权的表现。其中的“卫”是指
A.锦衣卫 B.禁军 C.御史台 D.转运使
2、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城内店铺林立,瓦子勾栏终日喧器不已。这种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3、宋朝时的“瓦舍”指的是( )
A.农村的娱乐场所 B.城市的娱乐场所
C.农村的集会场所 D.城市的集会场所
4、下列有关宋朝经济发展史实,叙述最为准确全面的选项为( )
①由越南传入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广州、 泉州、明州的造船业, 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是闻名于世的大商港。
③当时的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商业贸易繁荣,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5、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时,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
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半坡村
C. 浙江河姆渡
D. 山东大汶口
6、“文化大革命”后期,国民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的原因是
A.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 “一月风暴”的掀起
C. 周恩来、邓小平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 “四五运动”的爆发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北宋“交子” B.汉朝五铢钱 C.唐朝开元通宝 D.秦朝圆形方孔钱
8、明清时期形成了两大商帮,其中( )贾而好儒,重视文化教育。
A.晋商 B.徽商 C.粤商 D.浙商
9、风吹草低,金戈铁马,还有震动欧亚的血与火交织的武功,组成了元朝历史的“风景线”。下列与元朝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蒙古政权建立
③南宋灭亡
④元朝建立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10、观察下图,图片反映的机构设置的历史意义在于
A. 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B. 是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C. 新疆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D. 是中央王朝首次在东北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11、地方吏治直接关乎国计民生,注重整顿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的帝王是( )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12、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了晋商的实力,“无徽不成镇”是哪个商帮实力的写照( )
A.徽商
B.浙商
C.苏商
D.闽商
13、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它成为一个全国性剧种始于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4、1980年茅盾曾作长诗《欢迎____和尚探亲》,其中说:“今日____来探亲,扬州面貌已全新。欢迎现代遣唐使,友谊花开四月春。” ____处填写( )
A.李白
B.杜甫
C.玄奘
D.鉴真
15、为了写一篇论文,小刚查找了与“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宋、夏的和战”有关的书籍。他的论文题目可能是( )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民族政权的繁荣 D. 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16、宋朝时期,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一些城市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该场所是:
A.瓦子 B.勾栏 C.早市 D.夜市
17、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时期,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爱民如子
D.微服私访
18、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
A.靖康之变 B.陈桥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杨坚代周
19、“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共同点有( )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有利于北宋边境贸易的发展
③签约的地点都在北宋的都城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唐朝时期,各国庞大的外交使团出人长安,出现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景象。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时国家统一
B.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唐朝的疆域扩大
D.唐朝的对外交通十分发达
2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____”,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22、党项族:(1)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_____的一支。(2)建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史称____。(3)统治:仿效_____,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知识点2 辽与北宋的和战
2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______(古代地区名)赞普;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吸收外来文化充实中华文明的典型事件是_______。
24、清朝统治者以______为都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在此后的统治中,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____________,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_______学说,继承历史文化传统。
25、宋朝海外贸易繁盛,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__。
26、清朝前期,手工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
27、改错题:下列各小题的历史叙述中均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
(2)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3)明朝南京城中的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8、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________局面形成。
29、(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最后一个王朝是________。
(2)在位时期推行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北魏统治者是___________;在元朝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__________ 。
(3)为唐代对外交往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位高僧分别是西行取经的________和东渡日本的________。
(4)明代科技著作中《____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____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5)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_________(朝代),完成于_________(朝代) 。
30、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__________,监督西藏的地方政务。
31、把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在一起。
①《水浒传》 A.曹雪芹 a.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西游记》 B.罗贯中 b.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③《三国演义》 C.吴承恩 c.神话小说
④《红楼梦》 D.施耐庵 d.古典小说的高峰
32、请例举两个与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名称
3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求贤若渴,用人不拘一格。他选拔了很多有才干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中既有自己原来的部属,也有追随李建成反对过他的政敌;既有豪门贵族,也有出身低微的人士。
材料二 一种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材料三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决策权由皇帝控制。”
(1)材料一表明了唐太宗怎样的用人观?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和社会繁荣关系的看法。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宋朝某项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举一例说明“以至其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目的何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什么办事机构?它的设置为什么强化了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