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于中国古代朝代排序正确的是( )
A.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B.夏商周、秦汉、宋元、隋唐、明清
C.夏商周、隋唐、秦汉、宋元、明清 D.夏商周、秦汉、隋唐、明清、隋唐
2、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李自成起义
3、史书记载两宋时期“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下列也反映这种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诗句或谚语是
A. 苏湖熟,天下足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4、元昊建立的西夏政权,对开发我国西北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学习汉文化,创立西夏文字,重用汉人为官,模仿宋朝设置行政机构
B. 西夏除发展畜牧业之外,还重视农业,开凿了“昊王渠”
C. 宋夏议和,元昊被迫向宋朝进贡
D. 西北地区得到开发,各民族融合大为加强
5、下表中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 人口大量南迁
B. 宋朝社会生活
C. 经济重心南移
D. 苏杭生活富足
6、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 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 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 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 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7、为了牵制地方知州的权力,北宋在各州府设置的官吏是
A. 刺史
B. 通判
C. 转运使
D. 监御使
8、隋炀帝在610年第三次派人去流求,从义安出发。这里的义安是今天的
A.陕西西安
B.江苏扬州
C.河南洛阳
D.广东潮州
9、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是在
A.1662年 B.1683年 C.1684年 D.1885年
10、1115年,在会宁称皇帝建立金的是
A. 阿保机
B. 阿骨打
C. 元昊
D. 耶律德光
1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陈桥兵变,宋太祖结束五代十国
B.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C.宋金达成和议,宋高宗偏安于江南
D.宋与西夏议和,宋给西夏岁币
12、唐朝时,曾十多次派遣唐使到达中国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国家是:
A.日本
B.天竺
C.新罗
D.大食
13、顾炎武曾批评明朝一种制度“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矛头指向了
A.锦衣卫 B.内阁
C.六部 D.八股文
14、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是19世纪初的流行语。《红楼梦》描写的是
A.唐僧取经的故事 B.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C.梁山泊农民起义的故事 D.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15、《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6、《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
A.闭关锁国 B.汉化政策 C.重农政策 D.八股取士
17、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事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
④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②①
18、下列各项能够反映唐朝对外交往的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玄奘西行
③鉴真东渡
④日本派遣唐使来唐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
19、下面有关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歌谣中,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
A. 解除禁军将兵权 B. 分化事权弱宰相
C. 武官州县任长官 D. 地方财赋归中央
20、唐中宗时,他上书唐朝皇帝说,说唐和□“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唐□订立盟约,并专门刻“唐□会盟碑”,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是指
A. 回纥
B. 南诏
C. 吐蕃
D. 靺鞨
21、改进词的创作,扩大词的境界,提高词的格调的北宋文学家是________。
2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________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改国号为宋,以________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________。
(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解除___________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在中央,宋太祖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派_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3、明朝末年,__________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________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4、______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炀帝为了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征调百万多人,开凿_____。
25、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____。
(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____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6、读《元朝大运河图》,请你指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地点及各数字代表的河流名称。
27、唐朝的国势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1689年,中俄双方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_______》
28、被誉为东方药物学巨典的著作是________。
29、清朝时,带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返回祖国的首领是________。
30、“文化大革命”期间最大的一起冤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这一冤案得到平反。
31、将下列作品和作者对应搭配。
32、列举唐代著名的诗人(至少3位)
33、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某班同学们围绕“中国古代对外关系”这一主题,收集整理相关素材,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解决。
(1)下图中A、B两条路线分别反映唐朝对外交往的哪两件事?并归纳这两个事件的共同影响。
(2)根据下面的图示,任选两个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3)下面两段材料分别出自哪两位民族英雄?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①万众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凯歌》
②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当地归我……
——《台湾通史》
(4)从图一到图二,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