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标点使用正确的是( )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怎么办?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合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行兼备,充满生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巴金先生记述性、回忆性文字的汇编《我的家》,该书以图文的形式首次全面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
C.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D.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要求各地各部门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措施。
3、从下面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三公是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和司空。
B.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如成语“如丧考妣”。
C.垂髫:借指八岁到十四岁的少年。总角:三岁到九岁的儿童。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帝后之死曰崩,诸侯、太子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士之死曰不录,庶人之死曰死。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厢记》“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和美不胜收的绮词丽语,以及意境的创造分不开的。全剧处处有诗的意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
B.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是诗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C. 《茶馆》采用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体现了西方戏剧结构“三一律”规则。
D. 《渔父》是《楚辞》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5、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 ▲ , ▲ 。 ▲ , ▲ 。 ▲ , ▲ 。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①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
②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③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
④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
⑤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
⑥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
A. ③①⑥②⑤④ B. ③①④⑥②⑤ C. ⑥②③⑤①④ D. ⑥②①④③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孪生中提琴
莫怀戚
中提琴是个奇怪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爱好这玩意儿。而中提琴手,一般的说法是,由不称职的小提琴手改任。这其实是偏见,但由不得你解释。所以每一个中提琴手都只能坦然面对偏见,因此中提琴手都是心胸宽广的人。
我就是一个中提琴手。在此我再向诸位介绍一位中提琴手:江键。介绍他是因为他是个“只喜欢中提琴的人”,因为他喜欢中提琴的“同人声最为接近”。而且因为有了他,才有了这个大疤子小疤子的故事。
大疤子小疤子,是两支孪生的琴:它们的面板是同一块板子一剖为二的。但这段木料有个树节,就是疤子,因此两支琴的背板上都有一个疤痕。单独看,两个疤痕一模一样,并起来才看出一个稍稍大一点。
一般的人都不喜欢琴身有疤痕。但这两支琴的声音相当漂亮。这两支琴要仔细听,还是有细微不同的,大疤要浑厚一点,小疤要敏感一点。
我说:江键你两支都买去吧,它们是一对呢。
做琴的何木匠赶紧说:一支一万八千块,两支算你们三万块!
没想到江键却说你把大疤要了吧。我愣了一下,说我没有闲钱。江键飞快地说我来垫呀,你任何时候还我都行。我动心了,我想到了那个说法:可遇不可求。
两个月后,孪生的中提琴在乐团里展示。这两支琴一拉响,其他的中提琴都像伤了风似的。
买琴的一万五千块,我还是很快就还给了江键。我老婆很不高兴,我们家刚买了房,现在还要装修。我的女儿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她认为老爸喜欢这支琴,买了高兴,那就该买;把钱还了心里安静,那就该还。
又过了两个月,我们搬家了。新居的附近是挺大的一片广场。有时候,夜深人静了,我就到广场上去拉琴。那时我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拉一拉喜欢的东西。慢慢地我就上瘾了,夜里不出去拉上这么一阵,就像缺了什么。
这天凌晨两点,我突然收到江键打来电话说:小疤子被偷了。车后厢被撬开了,中提琴不见了。江键说,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孪生兄弟的另一个主人。失去了小疤子,大疤子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我自己难过,也替你难过。你信不信,我宁愿我的车被盗,也不愿我的小疤子被盗啊!
我确实相当难过。我第一次对什么叫相辅相成有了体会。没有小疤子了,这个就不能叫大疤子了。最多只能叫“疤子”。
小疤子失窃后,我们这个谱台的效果大打折扣,按照指挥的说法,“怎么一下子垮下来了?”
后来我们开着车,问了好几家琴行和拍卖行,都没有消息。所谓“石沉大海”原来就是这样。
那天晚上我依旧在广场拉琴,有一个家伙停在我的面前:和你这个一模一样的琴你要不要?
我跟着他走到一座石狮子跟前,他把地上一个破破烂烂的蛇皮袋子扒拉开,一下子打开来一个皮箱。我愣了:小疤子。
多少钱?
两百块给不?
老天在上,那会儿我不是狂喜——我是想哭。
回到家,我把小疤子取出来,同大疤子并排立在大沙发上。乳臭未干的女儿说了一句老气横秋的话:一加一有时真是大于二的,这两支琴要在一起才好看。
咚——我的心脏剧烈地跳了一下。因为我正在这么想。我突然感到事情变得很糟糕了,就像一个魔鬼突然降临,暗中使坏。
我将两支中提琴轮番把玩,没完没了。当我不得不去睡觉的时候,我把两支琴都放进了盒子里。平常我的大疤子都是随随便便地扔在沙发上的。但是现在我发觉两支中提琴放在一起过于打眼。当然我也可以这个角落放一支那个角落放一支,但我办不到。我把装在了盒子里的琴并排放在客厅角落。但我睡下以后还是不踏实,我索性把它们搬到了床前,整夜都睡得不好。
第二天上午,我把大疤子装进琴盒里,提着正要出门去乐团排练,却突然怀疑起来:我装的该不是小疤子吧?如果拿错了,后果不堪设想,我出了一身冷汗。
我赶紧把琴盒打开,检查了一番。我突然觉得那个疤子好像不够大,不由吃了一惊。我赶紧拿出它的孪生兄弟,这才确定了它的身份。
这以后我每次出门前都得反复检查,生怕出错。而且一路上疑神疑鬼,常常在公交车上打开琴盒。
有一天出门前我又在反复核实,女儿突然来到面前,说爸爸我建议你把琴还了,我看你是在受罪。
我很窘,但是这小疤子是我从别人手上买来的,我可以理直气壮地拥有它。
我在大疤子的腮托旁边做了个记号,用黑色签字笔写的,不需要了随时可以擦去。别人不会注意到那里的。
终于有一天,我到底还是出了错,把小疤子拿到排练场来了。我把琴取出来,习惯性地看了一眼腮托那里——没有记号。我吃了一惊,翻过来看背面:千真万确,小疤子。正当我不知所措的瞬间,我看见女儿提着中提琴盒子走了过来。
我大步上前,同她交换了琴盒。
我对女儿说你赶快离开。
女儿仰起头,盯着我,坚决地说:爸爸,就趁今天把琴还了吧。
你快走,我催她,推她,但她不动。
我明白了,她不是来救我的,是来出卖我的。
就在这时江键来了。
排练结束后,江键执意请我吃饭。我说你就不看看你的小疤子?从交到他手上到这会儿,他就没有打开过琴盒。
他说回去再看吧,我也就知道他已经淡了。
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感受到心情的轻松。我好久都没有这么轻松了。我突然明白了解脱的滋味。啊,解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习惯在夜晚的广场演奏,并沉醉其中,体现“我”对音乐的由衷热爱,也为“我”与小疤子的重逢埋下伏笔。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具有亲切感与真实感,也便于表现主人公内心的隐秘情感,使情节发展合乎情理。
C.江键拿回小疤子之后并没有任何惊喜,甚至懒得看一眼,这让“我”意识到他已不在乎这把琴,因此很后悔将琴还给他。
D.小说中的“大小疤中提琴”象征“我”和江键之间志趣相投,那看似缺憾的疤子,仿佛人性中难以回避的缺点,意味深长。
【2】小说中的“女儿”对于“我”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以至于流连忘返。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无限辛酸,流露出作者内心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情景。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慨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杜牧《泊秦淮》一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清冷的月光下,诗人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补全下列空缺的句子。
(1)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
(3)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4)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9、(1)君子之仕也,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之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_________,钻之弥坚。_________,忽焉在后。(《当仁,不让于师》)
(3)子曰:“_________,则远怨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子曰:“_________,不可以长处乐。_________,知者利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君子去仁,_________,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_________,颠沛必于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子曰:“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有教无类》)
(7)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_________,_________。(《王何必曰利》)
(8)在天者莫明于日月,_________,在物者莫明于珠玉,_________。(《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
(9)_________,天下大事必作于细。_________,故能成其大。(《有无相生》)
(10)________,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________?(《鹏之徙于南冥》)
(11)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来委婉地劝谏唐王朝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2)苏轼《赤壁赋》一文,作者先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洞箫之声,然后用“_______, _____。”两句侧面表现洞箫之声的悲凉。
(3)欲速则不达,________。
(4)子曰:“___________,则远恕矣!”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拟行路难》中用反问句来表达作者惆怅、矛盾痛苦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降临人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阁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写江水和夜景,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5)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描写江南人物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与从弟(堂弟)在花前月下开怀痛饮,同赏良辰美景,共叙天伦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4)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______。(《渔父》)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①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②学楚囚。
(注) ①鲈鱼:据《晋书·张翰传》载,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②南冠:楚人冠名,借指羁留异地或作为囚徒的代称。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长安景色,清晨云雾飘动,诗人亲眼目睹汉朝雄伟壮丽的宫殿在云雾中颤动。
B.颔联前一句点明时间,写晨星寥落,曙光初现,南归的秋雁正在掠过北方的天空。
C.颈联写篱笆的旁边一丛丛菊花尚未全开,水塘中的朵朵莲花花瓣落尽,凋零残败。
D.尾联使用典故,言简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而不能归去的惆怅忧郁情怀。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的“凄清”,写秋意的清冷,反映了诗人心境的凄凉,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残星”绘形,“长笛”写声;“雁横塞”写动态,“人倚楼”写静态,视听动静结合。
C.晨星寥落,雁阵南归,笛声哀婉,诗人倚楼听笛,画面使人如临其境,黯然神伤。
D.“紫艳”写出了菊花的色泽,“静”写出了菊花娴雅的仪态,寄托着诗人超然的情怀。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 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 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②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
B. ①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②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
C. 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 ①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轮扁,斫车轮的木工称“轮”,“扁”是该木工的名字,这是古汉语中一种人物称谓法,如弈秋、庖丁、孟姜等,均属此类。
B. 夫子,有时特指孔子,一般是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现在用来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略含讥讽。
C. 我国素有“丝绸之国”之称,丝织品主要有绮、锦、缎、绫、缣、纱、縠、罗等重要品种。缣素,是供作书画用的白色细绢,洁白的称素,带黄色的称缣。
D. 墨竹一派,即湖州画派,是中国画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北宋文同、苏轼等,长于画竹,画竹叶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主张必先“胸有成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墨竹赋》中,苏辙用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为喻,认为文同画技固然高超,但画竹只是表象,真正的目的是借此表达自己对万事万物规律的深悟,即“有道”。苏轼并不赞同,认为苏辙只得其意,未得其法。
B. 第二段二人围绕二百五十匹绢和万尺长之竹的玩笑辩论,实际上是彼此心照不宣地谈论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观点,即艺术美不等同于自然美,如《筼筜谷偃竹》“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C. 前人评此作“戏笑成文”,文章颇多诙谐之语,妙趣横生,惟其如此,乃见二人“亲厚无间”,如文与可“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与下文苏轼“废卷而哭失声”形成映衬,以喜写悲,益见其悲,体现的也是艺术的辩证法。
D. 本文先议“胸有成竹”画论,是画《偃竹图》的基础;再叙二人诗歌酬答,是《偃竹图》的由来;后写见画思人,抒悲怆之情:通篇以画相贯穿,以怀念故人为中心,挥洒自如又章法谨严,形散神聚。
【4】把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⑵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2016年4月,习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说:“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
2018年2月,习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2018年5月,习总书记同北大师生座谈时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者。”
我们正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我们是正值芳华的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如果你将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演讲,请根据以上材料,立足自身,放眼天下,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