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老子》第六十四章)
翻译: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
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僻絖为事。(《庄子▪逍遥游》)
翻译:宋国人善于制造防止手冻裂的药物,世世代代都以漂洗棉絮为职业。
C.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荀子▪天论》)
翻译:所以君子之所以一天天进步和小人之所以一天天退步,是一个道理。
D.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墨子▪兼爱》)
翻译:这又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士人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的哲学不需要宗教作为载体,它直接 超道德的价值,与科学的发展并不相悖。它存在于 之中、行动坐卧之间,它是中国人自己的“桃花源”。中国人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 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A. 关照 箪食瓢浆 体验
B. 观照 箪食瓢浆 体会
C. 观照 箪食瓢饮 体验
D. 关照 箪食瓢饮 体会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曾经传奇般地翻译、写作、生活。虽然有些人已经死去了,但他们所经历的生活的幸福是永恒的。
B.房地产开发商在新楼盘售房之初往往采取这样的办法:先将不太好的楼层介绍给客户,却将三四层等好楼层雪藏,声称好楼层已经售罄。
C.我们先要和“中国梦”主题系列丛书的主编王先生协商,提出选题计划,再请懂外文的资深编辑对译本做出评估。
D.诗歌既要讲“奇”,又要讲“通”。所谓“奇”,就是俄国形式主义所说的“陌生化”,而“通”,按我的理解,则是一种诗意的合理性。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慵懒 手动挡 顶层设计 殉情枉法
B.编纂 亲和力 咎由自取 名门旺族
C.精萃 连锁店 金碧辉煌 字正腔圆
D.凑合 倒春寒 得意扬扬 殒身不恤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荷塘月色》)
B.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无可比拟的手段。(《物种起源》)
C.一个癞头和尚,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林黛玉进贾府》)
D.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长亭送别》)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信息,几乎一切问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对知识的权威感与信赖感。但多媒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信息量急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变成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发布者。大众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让整个传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
材料二: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媒体领域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对用户信息的整理、挖掘和分析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在增强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客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在这里,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摘编自《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
材料三:
媒体是否位居主流,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全媒体时代,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酿不出“好酒”,也难以留住受众。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道上,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
(摘编自《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
材料四:
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一些现象。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读者别无他选,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却没有过于显现,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影响到了纸媒的生死存亡。因此.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受众是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一家媒体的公信力的。只有在日常的报道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时刻才能产生真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乃至凝聚力和鼓动力。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采取文过饰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发挥关犍作用,事实上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摘编自《以优质内容参与传播竞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发布信息,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
B. 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C. 虽然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个用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但还不能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D. 主流媒体要想位居主流,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传播效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B. 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C. 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D. 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使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3】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杜甫《阁夜》中“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作者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已经惯于无眠,又一个寒冷的长夜在无眠中度过。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直接描写音乐的音色和表情,写出了音乐的清脆激越和空灵婉转。
(3)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最后三句“________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使全词在一种如梦似幻的乡愁梦境中结束,余韵袅袅。
(4)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大块假我以文章”两句表明,促使他来赴这场春夜宴的,不只是时光的易逝和人生的短暂。
(5)《大学》一开篇便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_________。”朱熹认为,以上三点乃是《大学》的纲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旌旗蔽空。(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5)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欲为圣朝除弊事,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____________,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旅夜书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反映孙权当年光辉业绩的遗物如今都已杳无踪迹。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的教育名言很多,如《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孔子在《易经·系辞下传》中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古人在诗文创作中自觉实践这个方法,感天地悟人生的诗文名句不胜枚举:王羲之在修褉日里“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聘怀”,游目骋怀,喜极而悲;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面对浩渺长江,喟然长叹,感慨人生短暂“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登北固亭望远,用“⑤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的丰功伟绩都化作了历史陈迹。不能不说,这实在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思考人生的一个重要方法。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一反问句,对秦始皇的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进行了严厉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 “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句,写景中洋溢着新旧交替的喜悦,予人一种振奋情怀。
(3)《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注,字岩夫,临江新喻人。磊落有大志,尤喜言兵。举进士,摄广州番禺令。侬智高围州数月,方舟数百攻城南,势危甚。注自围中出,募海滨壮士,得二千人,乘大舶集上流,因飓风起,纵火焚贼舟,破其众。即日发县门纳援兵,民持牛酒、刍粮相继入,城中人始有生意。自是每战以胜归。蒋偕上其功,擢礼宾副使、广南驻泊都监。贼还据邕管,余靖患其啸诱诸洞,以属注。注挺身入蛮中,施结恩信。余靖患其啸诱诸洞,以属注。注挺身入蛮中,施结恩信。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
居邕数年,阴以利啖广源群蛮,密缮兵甲,乃上疏曰:“交趾①虽奉朝贡,实包祸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今不取,异日必为中国忧。愿驰至京师,面陈方略。”未报,而甲洞申绍泰犯西平,五将被害。谏官论注不法致寇,李师中又劾其沮威嗜利,略智高阉民为奴,发洞丁采黄金无帐籍可考。中使按验颇有实,贬泰州团练副使。近臣有讼注广州功者起为右监门将军邠州都监熙宁初以礼宾使知宁州环庆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时有言“交入挫于占城,众不满万,可取也”。遂以注知桂州。入觐,神崇问攻取乏策,对曰:“昔者臣有是言,是时溪洞之兵,一可当十;器甲坚利,亲信之人皆可指呼而使。今两者不如昔,交人生聚教训十五年矣,谓之‘兵不满万’,妄也。”既至桂,种酋皆来谒。注延访山川曲折,老幼安否,均得其欢心,故李乾德②动息必知之。然有献征南策者,辄不听。会沈起以平蛮自任,帝使代注而罢。注归,卒于道,年六十一。
(选自《宋史·萧注传》,有删改)
[注]①交趾:古地名,主要指越南北部。②李乾德:交险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近臣有讼注广州功者/起为右监门将军/邠州都监/熙宁初/以礼宾使知宁州/环庆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
B.近臣有讼注广州功者/起为右监门将军/邠州都监/熙宁初/以礼宾使知宁州/环庆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
C.近臣有讼注/广州功者起为右监门将军/邠州都监/熙宁初/以礼宾使知宁州/环庆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
D.近臣有讼注/广州功者起为右监门将军/邠州都监/熙宁初/以礼宾使知宁州/环庆败列/城皆坚璧/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酒”指牛和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
B.擢,古代表示升职的意思。表示这一意思词语还有“升”“拔”“超迁”“陟”等。
C.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D.团练副使,官名。宋朝常用以安置贬降官员,掌管地方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注运筹帷幄。他任职邕州期间,一面利诱广源各洞蛮人,一面秘密整治军队和装备,并上奏章陈述攻打交趾的具体方略,请求朝廷除患。
B.萧注智勇双全。广州被围困数月,他只身逃出,并招募海边二千名勇士,趁着飓风火烧敌军船只,打败敌军,从此每战都得胜而回。
C.萧注审时度势。他曾经积极主张攻取交趾,认为它会成为忧患,但看到交趾实力日渐强盛,便不再主张征讨。即使有人献计献策,他也不听。
D.萧注安边有策。他接管邕州事务,对蛮人施行恩惠,结以信义;担任桂州知州,接待酋长,问候老幼,既得其欢心,又暗知边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
(2)略智高阉民为奴,发洞丁采黄金无帐籍可考。
15、作文。
猪八戒坐在镜子前照镜子。镜子中出现的它,长耳朵,翘鼻子,十分丑陋。它一见就十分恼怒,抡起铁耙,将镜子砸得粉碎。可当它再看时,无论大小,每一块碎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它。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现实,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