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以”解释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B.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C.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D.余始循以入(《登泰山记》)
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饮酒乐甚 B.望西都,意踟躇
C.凌万顷之茫然 D.见笑于大方之家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庞涓恐其贤于己②赵急,请救于齐
B.①齐使田忌将而往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C.①虏魏太子申以归②木欣欣以向荣
D.①窃载与之齐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老子》第六十四章)
翻译: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
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僻絖为事。(《庄子▪逍遥游》)
翻译:宋国人善于制造防止手冻裂的药物,世世代代都以漂洗棉絮为职业。
C.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荀子▪天论》)
翻译:所以君子之所以一天天进步和小人之所以一天天退步,是一个道理。
D.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墨子▪兼爱》)
翻译:这又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士人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诗歌集前代诗歌艺术之大成,形成了韵律完美、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B.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C.以沈佺期、宋之问为代表的诗人们确立了律诗的新形式。
D.初唐前期,诗歌创作已经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关于一个历史事件,我们不见得总能读到一种以上的书。当我们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没有那么多机会提出问题,以学习到有关的事实——明白真正发生了什么。不过,这并不是阅读历史的惟一理由。可能会有人说,只有专业历史学家,那个写历史的人,才应该严格检验他的资料来源,与其他相反的论点作仔细的核对验证。如果他知道关于这个主题他该知道些什么,他就不会产生误解。我们,身为历史书的半吊子读者,介于专业历史学家与阅读历史纯粹只是好玩,不负任何责任的外行读者之间。
让我们用修昔底德(Thucydides)做例子。你可能知道他写过一本有关公元前五世纪末,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史实,这是当时惟一的一本主要的历史书。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能查证他作品的对错。那么,我们也能从这样的书中学到什么吗?
希腊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国家。一场发生在25世纪以前的战争,对今天的我们真的起不了什么作用。每一个参与战事的人都早已长眠,而引发战争的特殊事件也早已不再存在。胜利者到了现在也毫无意义了,失败者也不再有伤痛。那些被征服又失落的城市已化作烟尘。事实上,如果我们停下来想一想,伯罗奔尼撒战争所遗留下来的似乎也就只有修昔底德这本书了。
但是这样的记录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修昔底德的故事——我们还是觉得用这两个字很好——影响到后来人类的历史。后代的领导者会读修昔底德的书。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处境仿佛与惨遭分割的希腊城邦的命运一样,他们把自己比作雅典或斯巴达。他们把修昔底德当作借口或辩解的理由,甚至行为模式的指引。结果,就因为修昔底德在公元前5世纪的一些观点,整个世界的历史都逐渐被一点点虽然极为微小,却仍然可以察觉的改变所影响。因此我们阅读修昔底德的历史,不是因为他多么精准地一目十行描述出在他写书之前的那个世界,而是因为他对后代发生的事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说起来很奇怪,但是我们阅读他的书是为了想要了解目前发生的事。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有哲学性。”他的意思是诗更具一般性,更有普遍影响力。一首好诗不只在当时当地是一首好诗,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好诗。这样的诗对所有人类来说都有意义与力量。历史不像诗那样有普遍性。历史与事件有关,诗却不必如此。但是一本好的历史书仍然是有普遍性的。
修昔底德说过,他写历史的原因是:希望经由他所观察到的错误,以及他个人受到的灾难与国家所受到的苦楚,将来的人们不会重蹈覆辙。他所描述的人们犯下的错误,不只对他个人或希腊有意义,对整个人类来说更有意义。在二千五百年以前,雅典人与斯巴达人所犯的错误,今天人们仍然同样在犯——或至少是非常接近的错误—修昔底德以降,这样的戏码一再上演。
如果你阅读历史的观点是设限的,如果你只想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那你就不会从修昔底德,或任何一位好的历史学家手中学到东西。如果你真把修昔底德读通了,你甚至会扔开想要深究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的念头。
历史是由古到今的故事。我们感兴趣的是现在——以及未来。有一部分的未来是由现在来决定的。因此,你可以由历史中学习到未来的事物,甚至由修昔底德这样活在二千年前的人身上学到东西。
(节选自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般读者,既不会像专业历史学家那样严格检验历史资料的来源,也不会只把阅读历史当做是好玩的事情。
B. 尽管有关公元前五世纪末,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史实,修昔底德的书是当时惟一的一本主要的历史书。但我们也能从这样的书中学到什么。
C. 修昔底德的故事不光是因为他多么精准地一目十行描述出在他写书之前的那个世界,而且是因为他对后代发生的事有一定的影响力。
D. 如果读者真把修昔底德读通了,就不一定要深究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代的领导者从修昔底德的书中读到关于雅典和斯巴达的史实,以史为鉴,从而指导自己的工作。
B.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更具一般性,更有普遍影响力。
C. 修昔底德写历史的原因是希望后人从他记载的雅典和斯巴达的错误里以及他个人受到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D. 历史不仅记录过去,而且对未来有影响。因此人们读历史可以学习到未来的事物。
【3】依据文意,读者应该如何阅读历史书?请概括回答。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唐代诗人杨敬之在《华山赋》写道“小星奕奕,焚咸阳矣”,杜牧在《阿房宫赋》写道“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有两句直接描摹音乐,其中“_______________”形容音乐清脆激越,“_______________”形容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运用比喻手法,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短暂与个体渺小感伤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和“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借用这两个意象,表达词人的浓郁愁绪。
(3)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在六国之下,借此警示勿重蹈前人覆辙,愤郁激切。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开头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来概括自己命运的坎坷。用“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
(2)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刻画自己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3)《陈情表》中,李密以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结尾,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5)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写自己好学,在项脊轩中吟诵诗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肯定人民的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3)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从秦的灭亡中吸取教训,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词大会上,主持人请你用杜甫《登高》的两句诗来概括诗人的晚年际遇和忧国之情。你会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逋在《省心录》中用“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来表达谦虚好学的态度,韩愈在《师说》中也借孔子的言论表达过类似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用桑叶鲜嫩润泽譬喻女子正当青春美貌的一句是“_________”,用桑叶枯萎凋落譬喻女子年老色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着重描写岳阳楼的形胜和景物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不同心情,通过满含感情的议论,最后归结出“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的襟怀。
(3)“浮云”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其特定的文化内涵通常有遮蔽阻挡、漂流不定、变化无常等,该意象在唐宋诗词间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①
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城②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③。酾酒问蟾兔④,肯去伴沧洲?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117)中秋。这年五月作者因病离四川制置使任,乘舟东归。②姮娥:嫦娥。③黑貂袭:用苏秦典。“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袭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④蟾兔:传说月亮中有蟾兔,常用来借指月亮。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词人“细数”十处过中秋的地点,想起十多年间迁徙不定,不胜漂泊之叹。
B. “老子个中不浅”,化用庾亮登此南楼的感叹“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表达了词人对庾亮的仰慕和内心以他自比的自得。
C. “收楚雾,熨江流”“楚”指的是江汉一带,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月下的江流波涛汹涌,气象雄浑开阔。
D. “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词人举酒邀月,结伴沧洲,写出了诗人的向往和天真,一扫心中的忧虑不安。
【2】词的下片感情深沉蕴藉,词人是如何来表现这些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的?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元膺传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姿仪瑰秀,有器识。 出为蕲州刺史,尝录囚,囚或白:“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恨。”因泣,元膺恻然,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如期而至。自是群盗感愧,悉避境去。
元和中,累擢给事中。俄为同州刺史。既谢,帝逮问政事,所对详诣。明日,谓宰相曰:“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奈何出之?”李籓、裴垍谢,因言:“陛下及此,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昧死请留元膺给事左右。”未几,兼皇太子侍读,进御史中丞。拜鄂岳观察使。尝夜登城,守者不许。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不可辨。”乃还。明日,擢守者为大将。入拜尚书左丞。度支使潘孟阳、太府卿王遂交相恶,乃除孟阳散骑常侍,遂邓州刺史,诏辞无所轻重。 元膺上其诏,请明枉直,以显褒惩。
江西裴堪按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赇,不覆讯而贬。元膺曰:“观察使奏部刺史,不加覆,虽当诛,犹不可为天下法。”请遣御史按问,宰相不能夺。
选拜东都留守。故事,留守赐旗甲,至元膺不给。或上言:“用兵讨淮西,东都近贼,损其仪,沮威望,请比华、汝、寿三州。”帝不听,并三州罢之。留守不赐旗甲,自此始。都有李师道留邸,邸兵与山棚谋窃发,事觉,元膺禽破之。始,盗发,都人震恐,守兵弱不足恃,元膺坐城门指纵部分,意气闲舒,人赖以安。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农,迁徙无常,皆趫悍善斗,号曰“山棚”。权德舆居守,将羁縻之,未克。至是,元膺募为山河子弟,使卫宫城,诏可。
改河中节度使。时方镇多姑息,独元膺秉正自将,监军及中人往来者,无不严惮。入拜吏部侍郎。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宜,人服其有礼。以疾改太子宾客。居官始终无訾缺。卒,年七十二,赠吏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日岁旦不得省,为恨 恨:痛恨
B.既谢,帝逮问政事 谢:辞别
C.江西裴堪按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赇 按:审查
D.宰相不能夺 夺:改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吕元膺担任蕲州刺史,答应了囚徒的请求,不顾下属的劝阻,坚持让囚徒回家和父母一起过大年初一。
B.吕元膺担任鄂岳观察使,曾经在夜间登城巡视,守城人因无法辨认,不许他登城。第二天,提拔守城人做了大将。
C.吕元膺担任东都留守时,打破惯例,免除了旗甲仪仗。尽管有人反对,皇帝却没有听从,并且罢免了华、汝、寿三州的守将。
D.吕元膺担任吏部侍郎时,在朝廷上神态庄重,立身端正,名望很高,处理事务非常合宜,人们佩服他做事得体。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奈何出之?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4】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吕元膺形象的主要特点。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伊始,湖北武汉突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众志成城,全民防疫”,全国上下打响了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下面是抗击疫情期间的几则新闻:
①各地医务工作者放弃春节回家,出征武汉。网上的一张张照片令人泪目:口罩磨破脸颊,医生的脸已经伤痕累累;为方便穿防护服,女护士毅然剃去长发;物资告急,医护工作者戴上泳镜也上阵……网友赞美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②钟南山院士在接新华社采访时说:“(武汉)街道上老百姓唱起国歌,很感动。劲儿上来了,很多事呀都可以解决。”
③此次疫情发生以来,日本政府和日本民间捐助了大量的防疫物资。一些捐赠给武汉的物资包装箱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④“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无论是物质的帮助还是情感的支持,都彰显着同心合力共渡难关的正能量。
请在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的身份进行写作:
(1)给“最美逆行者”写一封信。
(2)结合不少于两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问题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