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人 但以刘日薄西山 但:但是
B.三径就荒 就:是 犹望一稔 稔:庄稼成熟
C.是以区区之情不能废远 区区:微不足道 曷不委心任去留 委心:随心
D.享国之日浅 享国:君主在位年数 奋六世之余烈 奋:振作
2、下列各句中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皆背晋以归梁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年青年美术作品展上,评委高度评价了获得一等奖的两幅人物写实画,认为作者表达了无限的人文力量,与往年有些作品追求光怪陆离的画面效果相比,今年的作品给出了“很好的方向”。
B.五四时期,革命青年用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维护国人的尊严,他们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C.在上赛季韩国足球联赛中,全北现代队曾以57分雄踞榜首,并且是胜局最多、进球最多、净胜球最多的球队,但遗憾的是,该队最近已经连负三场,战绩差强人意,引发了球迷的极大不满。
D.很难想象,自动泊车、两段式尾厢开启、高技术智能天窗、多模式照明系统等原本应出现在超过C级的轿车上的豪华配置,会出现在昊锐车上;一向以配置见长的日系车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
4、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就行了。
B.令爱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完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B.即今江表尚恬熙,忘却前回饮马时。
C.江左风流今有几,逢春不要人憔悴。
D.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6、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二三十年,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同时,信息社会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受众的审美意识变得新奇自由,而传统民间文学的审美表达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
每个时代的民间文学既反映着历史环境,又彰显出时代背景,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功能,是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由乡音、乡俗和家乡故事传说而编织起来的童年记忆,往往在人们心中孕育出“底色的乡愁”并镌刻在人的一生中。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反映着民族友好、社会和谐的中华文明主题,有对孔子、屈原、诸葛亮等人物的思想品格认同,对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等故事类型用各自的方式接受并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分散在中华大地的群众,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传承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如今,中国民间文学的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结构等被外来的文学系统挤压,尤其儿童成长初期所接受的童话几乎全是西方文本——白雪公主替代了田螺姑娘、小红帽替代了阿凡提……长此以往,孩子们对中国民间文学会逐渐陌生以至淡忘。
面对严峻的传承危机,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民间文学的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使其重新回归日常生活,有效融入当代社会。首要的是深度发掘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资源,汲取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教育资源、伦理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增强人们接受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比如,以中国民间文学资源为素材,开发原创游戏产品,让中国民间文学资源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域。最近几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就是很好的尝试。通过对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让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立起来,让传统民间故事得到保护和传承。
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承多是口口相传,在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传承方式。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英国的《魔戒》《哈利·波特》等吸纳了西方的神话资源,让传统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在日本,《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也都取材于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些作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有效嫁接,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民间文学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观念都与现代社会有所脱节,有时即便用很精彩的方式讲述出来,现代人可能也不接受。对此,我们不必强求。最重要的不是记住那些故事,而是要将故事所承载的忠、孝、仁、义等价值观传承好、传播好。
(摘编自孙正国《留住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民间文学失去了口口相传的传承场景,其原因在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逐渐普及。
B.民间文学可以承载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它是促进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
C.以前我国儿童接受的童话多来自西方,这导致中国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学系统挤压。
D.一部分民间文学已经与现代社会脱节,即使改变讲述方式,现代人也不可能再接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论述了“留住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的背景、意义和措施,结构清晰。
B.文章首先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民间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民间文学衰落的原因。
C.文章将中外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进行对比,指出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好的做法。
D.文章列举《魔戒》《幽灵公主》等作品,证明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具有可行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共同传承中华文明,但具体传承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B.如果充分挖掘民间文学丰富资源,可能实现让民间文学融入当代社会的目标。
C.而对民间文学的传承危机,我们必须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不断创新传承方式。
D.传承和传播价值观比记住故事更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虞美人》一词中,作者追问美景何时结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能展现曹操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卫风·氓》中用来表现因思念而痛苦,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描写秋江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陆游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中有_______,_______的诗句,体现了作者对茶与书法美的欣赏。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暂、人类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对鸟和鱼的状态的描绘,写出了洞庭湖春天的景色之美。
(3)《石头城》中以“明月”为意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之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苏轼登超然台,感慨人事变迁的凄凉。欧阳修游醉翁亭,享受畅游欢饮的乐趣:“______,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__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②《江城子》以“碧连天”描绘一碧万顷的天色,范仲淹的《苏幕遮》中也以:“______,黄叶地,秋色连波,___________。”写出水天一色的秋景。
③苏轼离官之际作《江城子》以抒情怀,诸葛亮出征前夕上《出师表》以明志愿:“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先论述积水不够深则无法承载大船,其实是为了引出“_________,_________”,强调风对大鹏起飞的重要性。
(2)屈原《离骚》中说,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_____________”,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_________________”,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3)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1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细致的描摹写飞雪入幕之后,用反衬手法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描写出大漠奇寒的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3)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大中,字孔时,嘉善人。自为诸生,读书砥行,从高攀龙受业。家酷贫,意豁如也。举于乡,家人易新衣冠,怒而毁之。第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行人。数奉使,秋毫无所扰。
迁礼科左给事中。是时恤典滥,每大臣卒,其子弟夤缘①要禄以请,无不如志。大中素疾之,一切裁以典制。迁吏科都给事中。大中居官不以家丁随二苍头给爨而已入朝则键其户寂无一人有外吏以苞苴②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贤,事多咨访。朝士不能得南星意,率怨大中。给事中章允儒嗾其同官傅魁假汪文言发难。
会给事中阮大铖与左光斗、大中有隙。遂与允儒定计,嘱傅魁劾文言,并劾大中貌陋心险,色仁行违,与光斗等交通文言,肆为奸利。疏入,忠贤③大喜,立下文言诏狱。大中时方迁吏科,上疏力辩,诏许履任。狱方急,御史黄尊素语镇抚刘侨曰:“文言无足惜,不可使搢绅祸由此起。”侨颔之,狱辞无所连。牵及者获免。大中乃遵旨履任。明日,鸿胪报名面恩,忠贤忽矫旨责大中互讦未竣,不得赴新任。故事,鸿胪报名状无批谕旨者,举朝骇愕。魁亦言中旨不宜旁出,大中乃复视事。
未几,杨涟疏劾忠贤,大中亦率同官上言。忠贤得疏大怒,矫旨切让,尚未有以罪也。大学士魏广微结纳忠贤,表里为奸,大中每欲纠之。广微愠,益与忠贤合。忠贤势益张,以廷臣交攻,阳示敛戢,且曲从诸所奏请,而阴伺其隙。迄吏部推谢应祥巡抚山西,广微遂嗾所亲陈九畴劾大中出谢应祥门,推举不公。尽逐诸正人吏部尚书赵南星等,天下大权一归于忠贤。
明年,逆党梁梦环复劾文言。大中坐三千,矫旨俱逮下诏狱。乡人闻大中逮去,号泣送者数千人。比入镇抚司,酷刑拷讯,血肉狼籍。其年七月,狱卒受指,与涟、光斗同夕毙之。庄烈帝嗣位,赠太常卿,谥忠节。
(选自《明史•魏大中传》,有删改)
注:①夤(yín)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②苞苴(jū):馈赠的礼。③忠贤:魏忠贤。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中居官不以家丁随二苍头/给爨而已/入朝则键其户/ 寂无一人/有外吏以苞苴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
B.大中居官不以家丁随/二苍头给爨而已/入朝则键其户/ 寂无一人/有外吏以苞苴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
C.大中居官不以家丁随/二苍头给爨而已/入朝则键其户/ 寂无一人/有外吏以苞苴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
D.大中居官不以家丁随二苍头/给爨而已/入朝则键其户寂无一人/有外吏以苞苴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恤典: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的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赠谥、树碑、立坊、建祠、恤赏、恤荫等典例。
B.诏狱:本文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
C.矫旨:指假托帝王诏命,与“矫诏”意思接近,“矫诏”指假托或假传的皇帝诏书,或者篡改皇帝的诏令。
D.鸿胪:古代官署名。前朝也有类似的官职,周代叫“大行人”,秦代和汉初叫“典客”,汉武帝太初年间改其名为“鸿胪”。东汉以后,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大中勤奋好学,磨炼品行。他曾经师从高攀龙,虽然家境贫寒,心胸却十分开阔。考中举人后仍然为人低调,反对铺张浪费。
B.魏大中为官贤能,备受倚重。吏部尚书赵南星极为欣赏魏大中的贤能,遇事经常向他咨询,以至于朝中谁不能得到赵南星的认可,全都怨恨魏大中。
C.当时朝堂混乱,尔虞我诈。给事中阮大铖跟左光斗、魏大中有私仇,于是和章允儒勾结,阴谋弹劾汪文言,并且弹劾魏大中相貌丑陋,为人阴险,此举正中魏忠贤的下怀。
D.当时奸臣当道,危机四伏。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魏大中也率领同事上疏,魏忠贤气急败坏,假传圣旨痛切谴责魏大中并且给他定罪。
【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恤典滥,每大臣卒,其子弟夤缘要禄以请,无不如志。
(2)忠贤势益张,以廷臣交攻,阳示敛戢,且曲从诸所奏请,而阴伺其隙。
1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生只做一件事?太无聊了!跟你有同样感慨的人大概不在少数,从“斜杠青年”近些年来的大行其道就可窥见一二。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的代名词。斜杠青年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与“用一世执一事”的人不同,斜杠青年代表着人们对可能性、对自由的向往。但一个踏踏实实的斜杠,并不容易被划下,斜杠青年,并不是将自己的职业侧面简单罗列,而是真正拥有多种行业间平行切换并获得价值的能力。
那么,你是愿意将来成为一名这样的斜杠青年,还是愿意在专一职业领域坚持到底?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