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2025届高一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的解释,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王好战,请以战喻   ②斧斤以时入山,材木不可胜用也 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④不以物喜,不以物悲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A. ①③⑤/②/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①③⑤/②④ D. ①⑤/②③/④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这里是指古代教育理论著作《大学》,与《论语》《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圣祖,一般指帝王的先祖,多特指开国高祖。

C.兵部,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管着全国官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上元,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日。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毕礼而

A.我见相如,必

B.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五十者可以帛矣

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写杭州西湖的湖山盛景。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几句写情人分别后所见的情景,借凄清之景渲染离愁。

C.“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几句写周瑜风度闲雅,谈笑自如,运筹帷幄,轻易地就挫败了敌人。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借写动作来抒发词人内心的激愤与遗憾,自然引出下文的“无人会,登临意”。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在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或是改编老剧目,或是独立创作,几年后便声名鹊起,后来他效力的剧团还建了闻名遐迩的环球剧场。

B.无奈他的老斗阔,要抬举他做统领,那些兵弁(biàn),就只好对他站班唱名了,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风情藏起来,换一副冠冕堂皇的面目了。

C.今日大家既来祖饯,都是休戚相关的人,将来假设有危急,岂有袖手旁观之理。

D.小李在这次县级乒乓球比赛中得了冠军,尾巴就翘到天上,对朋友也侧目而视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兵

齐闯

32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版图上青海省顶多一个指头蛋大小。这个指头蛋大小的方圆有个米粒大的县城叫民河,民河是西部边陲的小县,小得一辆破自行车20分钟能把县城转三遍。故事发生的地方叫大风口,与米粒大小的民河县城相比,它撑死有针尖那么大。这个针尖又偏分布在几乎被整个米粒遗忘的荒凉处,十分边远寂寞。

故事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大风口独立营营长侗瑞进。侗营长是怀着朴素的愿望入伍的,说白了就是经受了影视媒体过多的渲染,特别是战争片中男一号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镜头,总能让他产生难言的亢奋。高中没毕业他就为自己定下一个美丽的梦想,希望有朝一日驾驭高头大马,统率自己的兵士在枪林弹雨的战场跃马扬鞭。

一个人把生命融入事业中,他的事业注定会出类拔萃。侗瑞进同志正是如此。入伍后日复一日直线加方块的生活里,他从未品出辛苦和难受的滋味,每天在这个绿色空间里过得无比带劲和兴奋,以至有人抱怨大风口日子太苦太穷太寂寞,他很是听不惯。

独立营无论在日常的训练值勤还是正规的管理都在分区挂上了好名声。事情坏就坏在一名四川兵的身上。有一天,四川兵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整天撕心扯肺地练番号,走队列,一年到头除了站岗就是放哨,连个展示军人风采和气概的机会都没有,一个没有对手的拳击手独自在竞技场把拳头抡得呼呼生风,有啥意思?那你有啥好办法?侗瑞进这么一问,四川兵脱口而出:组织个阅兵大比武,保准带劲!

“营里要阅兵了!”长了翅膀的消息很快传遍大风口。

阅兵式如期举行。为显阅兵正规,营部司务长专门跑到10公里外的老乡家借来一匹野性十足的高头大马。准确地说,侗瑞进内心沉睡多年的将军梦是跃上马背的瞬间被激活的。

“同-志-们-好!”侗瑞进很快找准了当首长的感觉,问慰的呼号高亢洪亮更自然亲切。

“首-长-好!”上千门雄性的嗓音瞬时混揉在一起迸泻而下,像天际忽然滚过惊心动魄的响雷,长久地在大风口四周的山峦间回荡……

“同-志-们-辛-苦-啦!”

“为-人-民-服-务!”排山翻海的声浪瞬时将侗瑞进、马和大风口四周的山峦淹没……侗营长恍若置身枪林弹雨的战场,统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这个当口,一个严重的问题发生了,借老乡的这匹坐骑一下子惊恐起来,疯狂地撂起蹶子,沉浸梦境的侗瑞进毫无思想准备,像一包粮食被高高抛起,沿着抛物线路径重重地摔倒在受阅方阵的跟前。

侗瑞进被摔了,但阅兵事件带来两个直接的效果,一是点中命门似的轻而易举提升了官兵投身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个是排山倒海的动静把侗瑞进心底里那个沉睡的将军梦彻底激活。

阅兵事件真正定格成悲剧是第二天的事,教导员命令四川兵去给老乡还马,四川兵气就不打一处来,手里的鞭子也下意识地一下比一下狠抽打在默不作声的小畜身上,小畜一路狂奔来不及收蹄,驮着背上的人端直一头扎下了悬崖。

亡人事故调查组三天后来到大风口。侗瑞进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

侗瑞进毕竟是个优秀的军人,虽然内心被思念和忏悔包围,被一个美丽而无时不在的梦想纠缠,但他每天还是默默履行着直线加方块的生活方式和规则,没在工作和训练中表现出丝毫的不悦。

这样的日子一晃又是四年,机关传出大风口独立营要撤编的消息。

撤编是军分区方司令员亲自主持的,他问侗营长在脱下军装前对组织还有什么要求。侗瑞进好长时间没有说话,微微地闭着双眼,任凭两行泪水从一对爬满细密鱼纹的眼角滑落下来。最后,抽动着嘴角他说:如果可能,我想再阅一次兵。

阅兵这天,大风口刮看干冷干冷的风。操场上,全营的官兵最后一次带着肩章领花和手中的枪,他们拔着军姿的身姿像一株株坚挺的白杨,方司令员亲自将侗瑞进扶上自己的阅兵车,目迎着他从受阅方队的左上角缓慢又神圣地驶来……

忽然,方司令员觉得自己的眼泪热热地流了下来,他知道肯定不是因为干冷干冷的风。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对阅兵现场呼喊口号进行重点描写,展示了阅兵的气势,为马受惊吓作了铺垫,从而引发出后面的故事。

B.小说中的四川兵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阅兵的建议由他最早提出,也因他送马途中出了事故,是他的不安分造成被动以致部队撤编。

C.“方司令员觉得自己的眼泪热热地流了下来”,写司令员看阅兵热泪盈眶,实是对侗营长身上的军人情怀、崇高精神的赞美,丰富了人物形象。

D.作品情感饱满,从开始到结束都在极力渲染侗瑞进的将军梦想,当国家利益与个人需求产生矛盾时,他虽热血不改初衷,但仍能服从国家安排。

【2】小说第一自然段是如何描写大风口的地域特点的?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主人公侗瑞进是个优秀的军人,他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7、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壶口瀑布飞流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气势雄伟。《蜀道难》中与之情景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事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出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器物的破裂与兵器的撞击声来表现音乐高昂激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周瑜指挥作战时的潇洒自如的神态。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归朝欢

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 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轮双桨”用了借代手法,借指车船,水陆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都是一些追名逐利的人,行色匆匆。

B.上阕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写出了冬日黄昏后,商贩往来路途的情况,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

C.“一望乡关烟水隔”这一句描写旅途中词人眺望家乡的场景,承接上阕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过渡自然。

D.“新春残腊相催逼”说时序代谢,日月相催,在外日久,感到年光逼人,更生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2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之。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兽相食,且人之         恶:以……为凶恶

B.长子焉      死:为……而死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悌:孝顺父母,恭顺兄长

D.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陷溺:使其陷到井里,淹在水里

2下面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壮者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南辱楚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C.谁与王敌   君子疾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斩木兵,揭竿为旗

3下面各句全都属于孟子实行“仁政”措施的一项是( )

①省刑罚 ②彼夺其民时 ③薄税敛 ④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⑤深耕易耨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4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愿比死者壹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

B.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减轻刑罚;降低税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

C.孟子提出的“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教民”。

D.孟子通过对“彼夺其民时”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2)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3)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0、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做人要“圆”,要懂得圆融权变。

又有人说:做事要“方”,要讲原则,讲正气。

即将走入社会的你,假如在生活中遇到“方”与“圆”的矛盾,你会怎样解决?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