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为________色,生成________色固体。
3、(1)利用如图装置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气体,若要除去NO中混有的少量NO2,洗气瓶中应装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要除去SO2中混有的少量SO3气体,洗气瓶中装试剂为: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加热的浓硫酸与木炭反应:_______。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写化学式),还原产物是_______(写化学式)。
(3)稀硝酸与铜片的反应:_______,若有2molHNO3被还原,则有_______mol电子转移。
(4)请用方程式解释为什么盛装烧碱溶液试剂瓶的塞子不能用玻璃塞:_______写出用HF雕刻玻璃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4、Ⅰ.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铝 ②熔融的KNO3 ③CO2 ④H2SO4 ⑤Ba(OH)2 ⑥胆矾 ⑦盐酸 ⑧NaHSO4 ⑨碳酸钙 ⑩乙醇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非电解质___________,能导电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2)⑧在熔化状态下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⑦和⑨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某银白色金属单质A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得到淡黄色固体B,A、B都能与水反应生成E,B和酸性气体D反应能生成C,A露置在空气中足够长时间也会变为C,E与D反应也能生成C,回答下列问题: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生成B___________;
(5)B与水反应___________;
(6)B与D反应___________;
(7)E与过量D反应___________。
5、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1)X的分子式是_______;
(2)X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达);
(3)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铜或银催化下反应生成Y,Y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
(4)X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可生成Z。在加热和浓硫酸作用下,X与Z反应可生成一种无色具有水果香味的液体W,装置如图所示:
①生成液体W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为了防止a中液体暴沸,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③b试管中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的理由是 ;
④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
⑤若184 g X和120 g Z反应能生成106 g W,则该反应的产率为 。
(已知 )
6、现有下列4种物质:、
、
溶液、
固体。
(1)受热分解产生气体的是_______。
(2)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溶液的是_______;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7、已知键能是表征化学键强度的物理量,可以用键断裂时所需的能量大小来衡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共价键 |
| |||
键能 | 436 | 193 | 151 |
|
|
|
|
|
|
共价键 | ||||
键能 | 247 | 431 | 299 | 356 |
(1)分解为气态原子时,需要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2)在
中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
。
(3)表中所列化学键形成的单质分子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_,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
、
、
分别反应,放出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
A. B.
(5)预测在足量
中燃烧比在足量
中燃烧放热___________(填“多”或“少”)。
8、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题意填空:
(1)某同学炒菜时发现,汤汁溅到液化气的火焰上时,火焰呈黄色。据此他判断汤汁中含有_______(填“钠”或“钾”)元素;
(2)制造太阳能帆板电池和手机、电脑芯片的材料是_______(填“”或“Si”);
(3)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能直接损害农作物,破坏森林和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和电缆的腐蚀。形成酸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填“”或“
”)。
9、补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_______。
物质 | 用途 |
A.稀硫酸 | a.漂白剂 |
B.次氯酸钠 | b.干燥剂 |
C.氧化铁 | c.除铁锈 |
D.浓硫酸 | d.红色油漆和涂料 |
10、Ⅰ、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
(1)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是氧化剂。
(2)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
(3)在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剂(被氧化)作用的HCl与起酸性作用的HCl的质量比为_______。
Ⅱ、(1)实验室可以用稀硝酸和铜反应制取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用单线桥标出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情况_______
(2)已知KMnO4、Na2CO3、Fe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也可以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11、(1)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分散质粒子直径为___的分散系是胶体。
(2)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取一小烧杯加入4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___,继续煮沸至___,停止加热。
(3)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___和___。
12、研究氯气及其水溶液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学习小组利用下图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证明氯气不能漂白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用语说明)。
③这种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消除事故隐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证明氯气与水没有反应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证明氯水是一种酸
d.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黄绿色消失,溶液中Cl-和ClO-数目增加
(3)将新制氯水慢慢滴加到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者是②___________。
13、把3.06 g铝和镁的混合物粉末放入100 mL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并得到标准状况下3.36 L H2。计算:(要有过程)
(1)该合金中铝的物质的量_______;
(2)该合金中镁的质量____________;
(3)反应后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假定反应体积仍为100 mL)。___________
14、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无毒的强氧化剂,可用于饮用水、工业水的消毒剂和净水剂。在工业上,一种通过
溶液制备
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FeOOH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氧化、沉淀”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2)“氧化、沉淀”时,证明通入的已过量的操作为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2滴_______溶液。
(3)对流程中标注化学式的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属于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种,NaClO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4)通过“氧化”时发生的反应可知,在该条件下物质氧化性:NaClO____(填“>”或“<”)。
(5)“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说明物质的溶解度____(填“>”或“<”)
。
15、高铁酸钾()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和优良的絮凝功能,是一种绿色环保多功能型水处理剂。下图是生产高铁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
已知的部分性质如下:
溶解性 | 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难溶于有机物 |
稳定性 | 温度为0~5℃或强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放出 |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②中加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入NaOH固体做氧化剂有利于除去NaCl
B.为后续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C.NaOH固体溶解时会放出较多的热量,有利于后续生成
(3)完成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_____;每生成1 mol 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
(4)从溶液Ⅱ中得到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
(5)⑥中洗涤时,洗涤剂最好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乙醇
B.KOH溶液
C.
D.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