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州2025届高二历史上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西方司法制度在形成过程巾,确立的一些原则对人类法治的建设和完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即:法律制定后不会追究之前的违法犯罪行为)、无罪推定原则、未经法院批准不得随意拘捕人的原则。这些原则的确立表明西方法律制度(     

A.注重保护个人的权利

B.强调司法程序的公正

C.坚持权力的制约平衡

D.维护法律至上的地位

2、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由此可知新政(     

A.标志着革命时机成熟

B.客观上阻挡革命的潮流

C.走向主观意识的反面

D.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失业率为23.6%,灾害性弱势群体大约4000万,各种潜在救济对象人数占当时总人口的16%以上。党和政府既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又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这表明当时的社会救济(     

A.服务国家工业化建设主流

B.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结合

C.对传统救济思想有所创新

D.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

4、汉代监察权由副宰相御史大夫来行使,内外百官和王室宫廷均在监察范围内。后来御史单独成为御史台,其职权只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这一变化说明(     

A.相权因御史独立而遭削弱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解决

C.御史台权力地位不断上升

D.王室和宫廷不再受外来监督

5、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C.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6、《汉谟拉比法典》中多次出现耕犁、耕牛等词汇。此外,对有关出租和耕耘土地,放牧和管理牲畜以及修建管理果园等事,该法典也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反映出

A.阿拉伯帝国以畜牧业为生

B.古巴比伦农业较为发达

C.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兴盛

D.古代埃及农业体系形成

7、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C.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世幸福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8、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此举

A.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B.打破了世界隔绝状态

C.加快了工业革命进程

D.促成了生产方式变革

9、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历史上第一次把科学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提到议事日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同时也是《共产党宣言》的史前史”。这可用以说明(     

A.马克思主义传播范围广泛

B.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C.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开放性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0、据统计,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二三百年里,尽管受到各种新病毒的影响,人口大量死亡,但是全世界的人口总数并未减少。1600年前后,世界人口约为5.4亿;到1750年前后,约为7.2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人口的迁徙

B.物种交换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C.价格革命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D.殖民扩张传播先进生产技术

11、2023年,中国多家企业参加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欧洲2023智慧能源展”,并与德国太阳能系统研究所达成了光伏产业中工业生产和安装领域的合作意向,这将为欧洲同中国联合突破能源利用关键技术提供巨大空间和平台。这表明(       

A.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B.国家间经济竞争聚焦高科技领域

C.新形势下中西科技竞争日趋激烈

D.国际合作利于推进全球能源转型

12、明末小说集“三言两拍”中大量展现了文人弃儒经商、士商混杂的社会风貌:“江湖上做些买卖,也是正经”“经商也是善业,不是贱流”“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等等。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危机的加剧

B.西学东渐的深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科举制度的僵化

13、明代大学土徐阶说:“国家建都燕蓟,百官六军之食成仰给于东南。漕运者,盖国之大计也。自海运罢,而舟之转漕,独兹一线之渠,其通与塞,又国之所谓大利大害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保障漕运是明朝维护统治的根本大计

C.明朝商品生产区域分工明显

D.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的分离存在矛盾

14、在日耳曼法中,土地的转移须在若干孩童作证之下进行。这些孩童参加完仪式后, 会在耳朵上挂上一个仪式盒,寓意他们记住了所发生的一切。若没有孩童参与或没有挂上盒子,该转移行为均属无效。这一规定体现了(     

A.土地转移手续繁琐

B.日耳曼法以习惯法为主

C.日耳曼法注重形式

D.孩童在法律中地位重要

15、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实施范围119.89平方千米,涵盖沈阳、大连和营口三个片区。2022年,辽宁自贸试验区财税收入 1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00 亿元,均为成立前的5倍;实现进出口总额1 308 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6.5%;全年引进外资企业216家,实际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为21.8%,与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相比,实现90 倍增长。这说明,辽宁自贸试验区的设立(       

A.反映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参与制定规则

B.突破了传统贸易方式的时空障碍并提高效率

C.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方案

D.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重挑战

16、美国政府还把分类法应用于几乎所有文官职位,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严守国家机密;文官一律不准从事任何与本部业务有关的盈利事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不得公开发表政见,或对政府施政任意批评,使政府感到为难。这

A.彰显官员选拔公正和社会公平

B.杜绝了官员权力滥用和腐败

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延续和稳定

D.提高了文官系统的办事效率

17、投壶即“投箭入壶”,源于战国时期的宴饮礼仪,至唐宋已成为一种娱乐游戏活动。北宋司马光作《投壶新格》(投壶礼仪规则),提出“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由此可知,宋代的投壶活动

A.被赋予一定的教化意义

B.开始成为竞技比赛活动

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D.有助于形成忠君思想

18、中国乐器中的钟、磬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就有石特磬。西周时出现了金编钟和玉特磬,在举行祭祀、朝会等活动时,依照礼制安放不同数量的乐器,乐器声响,金声玉振。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重视祭祀活动

B.乐器制造水平高

C.等级秩序严格

D.社会生活政治化

19、下表为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年代

1950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进出口总额合计

41.54

64.61

80.92

84.72

109.80

108.65

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其中:苏联

13.94

12.86

52.50

40.44

62.44

47.82

69.39

49.07

90.16

68.02

81.60

57.91

77.00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4.87

12.11

1.59

18.48

7.08

15.33

5.01

19.64

7.42

27.05

9.69

27.50

11.37

据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A.依然受到了意识形态影响

B.反映了外交有重大突破

C.进出口贸易总额稳步增长

D.有利于恢复国内的经济

20、唐朝沿用了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其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国家生命线。同时,陆路交通非常发达,有长安附近以及两京之间的驿道、驿馆,还有通向全国道、州、县的11条交通干道,及道、州、县间横向连接的6条交通线。据此推断,唐朝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交通发展

B.交通建设为巩固国家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C.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往来密切

D.经济因素是地缘政治格局变迁的重要动力

21、为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倡议,这一倡议的核心理念是(  )

A.共商共建共享

B.以人为本

C.和平交往交流

D.合作共赢

22、下列生产方式按其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器旁劳作的工人

②欧洲作坊里的印刷工人

③智能无人车间

④流水线上的工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23、1926年10月以后,湖南、湖北逐渐取代广州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其中,湖北在极短时间内筹备县农协22个、乡农协3160个,会员超百万人。与此同时,豫、陕、川、直、赣、浙、苏等省参与农协的会员也逐渐发展到900余万人。这反映出(     

A.革命形势发展影响了农民运动

B.农民阶级已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出现了转移

D.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日益壮大

24、下列内容为某学者对近代某次事件特征的概述。该事件(     

以外部压力为启动力

以移植西方的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为主要途径

以内外结合、新旧结合为基本方针

以土洋并举、以洋带土、以土养洋为模式

A.最早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C.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积极尝试

D.寄希望于未掌握实权的皇帝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苏联文学

(1)高尔基的⑮________

(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6、________年英国、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以《天津条约》和________为代表的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7、(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时间

1842年

1858年

1895年

签订国

英国

A

日本

开放口岸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增开牛庄(后改为营口)、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割地

B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潮列岛。

赔款

2100C洋银

英国400万两白银,法国200万两白银。

2亿两白银。

外交

片面最惠国待遇

外国公使驻D,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日本享受最惠国待遇。

其它

协定关税

保护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E;外国兵规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承认日本对F的控制。

 

问题:

请根据所学完成上述表格缺省的内容

A B C   D E   F  

28、原因:改革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彩。

29、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改革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05年,东汉宦官_______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______________,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1、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⑱__________和自我表现”。

3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劵;标志: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强调___________,反对罗马教皇的“因行称义”,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宣称赎罪劵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性质: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改革后创立的______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33、结果:庇西特拉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一步推进了民主政治发展。

34、进化论创立的背景

19世纪以前,________占统治地位,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把生物的起源归结于某种神力的作用。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请指出儒、墨、道三家学派的创始人和法家的集大成者。

(2)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家学说起了重要作用?

(3)战国时期最著名的道家学派继承人是谁?

(4)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成为封建政府的统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请说出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6、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堪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又一里程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标志是什么?同时,我国建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哪次会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此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十五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又是什么?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每一次成功的改革,无不让国家走向繁荣。写出一例这一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3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百年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到此时,毛泽东思想已形成哪两个理论成果?

(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

38、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在延续本身的传统、显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的同时,推动着全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请根据分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组:孔子和董仲舒B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C组:李鸿章和曾国藩D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E组:李大钊和陈独秀F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1)A组人物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2)与A组人物相比,B组人物的思想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3)指出C、D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何不同?

(4)促使E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5)F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

39、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某班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大多数同学认为应把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文化形象。

(1)填写下列儒家思想发展简表的相关内容: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春秋

仁、礼

战国

孟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汉代

董仲舒

朱熹

理的学说

 

 

(2)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请举一例说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