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
A.太子迟之
B.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C.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D.公子怪之
2、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相如奉璧西入秦 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③拜送书于庭 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⑤召有司案图 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⑦乃使其从者衣褐 ⑧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⑨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⑩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A. ①②③⑤⑦⑧
B. ②③④⑦⑨⑩
C. ①②③⑤⑥⑧
D. ④⑤⑥⑦⑧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平凡的幸福
〔俄罗斯〕列伊拉•米勒佐耶娃
车驶上大路的时候,穆拉德想趁绿灯亮着的时候,把车开过去,所以就朝着信号灯猛地向前冲了过去。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就谁也不知道了。卡米拉只感到自己被什么东西重重地砸了一下,她听到一声玻璃破碎的声音,然后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也不知道汽车是掉到排水沟里翻了。
接下来是医院、来来往往的医生和亲人们的哭叫声。还算万幸,一切都过去了。她睁开双眼时,穆拉德就在身边,拉着她的手,朝她温柔地微笑着。
卡米拉出院后,双方亲友立刻为他们准备婚礼。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非常理想。期待已久的大喜日子终于到了,他们从举行婚礼的豪华饭店回到自己的房子里,这是穆拉德父亲送给新婚夫妇的礼物。卡米拉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
卡米拉回头看了看,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年轻的女人了,她有了三个健康可爱的孩子。
卡米拉的日子过得非常幸福,她所有的梦想都出乎意料地变成了现实。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有自己的工作,而且她工作的地方正是她一直梦想的地方。她唯一要做的就是感谢命运对她的厚爱!
生活真是太美妙了!卡米拉的心里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穆拉德是个既懂得爱又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也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一切都像卡米拉希望的那样。
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有时候也有一些小问题,有时候问题还很大。但这才是生活,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健全的生活。卡米拉也明白,在别人眼里,她所谓的这种幸福对一个女人来说可能是再普通、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她认为自己的幸福一点都不平凡,充满了神奇,难遇难求,那是上天对她的偏爱。
卡米拉有很多美好动人的经历。丈夫还像从前一样浪漫,他们全家一起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他们哪儿都去过,什么都看过!
幸福的日子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和与一大群朋友的亲密交往中飞过。朋友们的聚会、孩子们的调皮为生活增添了无限色彩。
他们先嫁了女儿,然后两个儿子也结了婚。小儿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卡米拉又该照看孙子了。命运真是特别眷顾卡米拉,送给她一大群孙子。卡米拉一次又一次地感谢上帝对她的恩赐。
明亮的灯光,浓浓的艾蒿的芳香……透过一层薄雾她看见一扇打开的窗户和悬在她身体上方的一盏明亮的灯,还有一张张正俯在她身上的脸。
“她醒过来了。真是奇迹!”一个陌生的声音说。
几天后,卡米拉已经能自己从床上坐起来了。这个地方很陌生,周围的人也都不认识。
“穆拉德在哪儿?”她问,可她的声音她自己都听不出来了,“我的孩子们在哪儿?我的孙子们呢?我这是在哪儿?你们是谁?”
终于,来了一个女人,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我的亲人们都哪儿去了?” 卡米拉央求着问。
“我可以把一切都告诉您,”这个女人痛苦地说。“但您一定要坚强……您昏迷了四十年了。”
“什么?”
“您睡了四十年了……”
卡米拉沉默了好一会,她觉得即使想再问点什么,她的舌头也不听使唤了。终于,她还是说出来了:“我丈夫呢?”
那个女人沉思了一会后,声音低低地说:“出车祸时,您还没结婚呢。”
卡米拉像傻了似的,目光落在床头柜的照片上,就是奥利娅在那次聚会上拍的。照片上是一张张神采奕奕的脸庞。卡米拉的目光注视着正在幸福地微笑的穆拉德,注视着自己,注视着已经永远消失了的朋友们。
卡米拉后来打听到,车祸中穆拉德只是受了点轻伤,他等不及卡米拉醒来就和别人结了婚,搬走了。他现在是否健在,不得而知;但他的家人现在还住在西方的某个国家。
卡米拉一直在思考着自己的这一生,最后她终于明白了: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当她艰难地把身子挪到镜子前的时候,镜子里出现了一张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的脸。她凝视着自己的眼睛,企图弄明白上天给予她的这份神奇的、难得的恩赐的意义……命运真是对她不薄,让她做了一辈子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一开始简单地介绍了车祸发生的情况,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张本,也为下文中叙写穆拉德在车祸之后离开卡米拉做了铺垫。
B.小说对卡米拉的梦境与幻想的描绘是不真实的,结婚生子、甚至还照看自己的孙子等都是虚构的。
C.作者对卡米拉的梦境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尤其是对穆拉德的“既懂得爱又感情专一”以及“还像从前一样浪漫”等的描述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
D.作者借助卡米拉的梦境与现实,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因此没有必要为暂时的不幸而懊恼不已。
E.作者借助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实际上是在讲述自己的生活遭遇,写出了自己的悲剧命运,这恰恰验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2】卡米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做概括分析。
【3】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什么特点?
【4】如何理解小说最后一句“命运真是对她不薄,让她做了一辈子梦”的含意,请结合文本分析探究。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2)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雍也》中,指出了质朴与文采配置不适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指明了屈原“怨”的原因。
(3)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陈涉的士兵出身不好,难以与九国的军队抗衡。
6、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________________。(《劝学》)
(5)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中,李白表示自古以来 蜀秦之间就没有沟通来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写出了两地之间被高山峻岭所阻的情状.
(2)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临船的寂静和优美景色衬托出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3)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统治者将从六国剽掠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
(2)李煜在《虞美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遥想金陵的情形,传递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赞颂宋武帝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气势,“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宋文帝草率用兵造成的狼狈后果。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礼运》中,可以为当今政府在任用人才、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方面所借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在《登岳阳楼》中,诗人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润州二首(其一)①
杜牧
向吴亭②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③。
(注)①此诗为杜牧游览江南时所作。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②向吴亭:在润州丹阳县南。③据记载,东晋名士王徽之远赴建康时,在岸边遇到已是建威将军的桓伊。两人并不相识,只因听说桓伊善吹笛,王徽之便命人邀桓伊吹笛一曲,桓伊便吹《梅花三弄》。曲罢,二人分别,并无一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从眼前景色写起,再一笔宕开,追忆昔年游览的情形。“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如今旧地重游,暗生寂寥之意。
B.润州系东晋、南朝时重镇,也是当时的繁华都会。“青苔”二句,一写先朝遗寺的荒凉清冷,一写河边酒楼盛景依然,对仗工整,暗含思古之幽情。
C.颈联由眼前的遗寺想到东晋、南朝,又由酒楼想到曾在这里嬉游过的先朝士人,抒发了对魏晋名士生活方式的羡慕之意。
D.尾联是诗人的遐想。“月明”一词表明时间的推移,由此可见诗人沉思之久;“更”字则有对才子佳话无限追思的深情。
【2】前人评价杜牧的诗“豪俊思活”,“豪俊”指豪迈俊朗,“思活”指思维活跃,表现在诗文中,即时空、情感等方面的跳跃性。请结合本诗谈一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宜黄县县学记
(宋)曾巩
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则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唯其所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固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皇佑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速也!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与?
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若夫正心修身,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其记之。
(选自《曾巩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刑罚措 措:搁置
B. 圣人之制作尽坏 制作:创设的教育制度
C. 故其材不赋而羡 羡:(令人)羡慕
D. 而无教养之渐 渐:熏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 輮以为轮
B. 盖以不学未成之材 赵王岂以璧之故欺秦邪?
C. 何其周且速也 穷且益坚
D. 唯其令之一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本文中,曾巩认为教育的功能有哪些?请概括说明。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作家王安忆为少年们选编的《给孩子的故事》由活字文化正式出版。选编的作品呈现了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特殊而复杂的历史环境、时代巨变、生活起伏等密切相关的成长的痛楚、爱恋的方式、死亡的残酷、友谊的珍贵、生存的挣扎等等。有人认为这些故事不适合孩子,理由是这些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现在的孩子比较远,而且其中展示的生活的残酷真相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对这种观点,你有何看法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