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2025届高三语文上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题,共 10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太阳刚下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①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②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③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

④只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

⑤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

⑥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

A.①③②⑤④⑥

B.①③⑥⑤④②

C.②①③④⑥⑤

D.③①⑥④②⑤

2、下列各句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之二虫又何知   去以六月息者也

B. 彼且奚适也   奚以知其然也

C. 祖母刘夙婴疾病   宇文新州之懿范

D. 遂见用于小邑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中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孟子作了进一步的解释:“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因而孔子才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辨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恰恰是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摘自彭国华《“中庸”辨义》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主张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黑格尔对《论语》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给出了相当消极的评价。

C.孔子能根据不同情境,对弟子的提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D.《论语》中少有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辨。

【2】下列关于“中庸”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庸的“中”是时间概念而非走中间路线,把“中”理解为折中调和或率性而为是不正确的。

B.中庸就是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自由。

C.中庸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做事平庸,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D.中庸理念就是能够顺应时俗的变化,“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和“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把“中庸”理解为“乡愿”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

B.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有偏差,导致人们对“中庸”的误解和误用,产生了“做人圆滑”、“做事平庸”等观点。

C.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为人处世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D.孔子在回答基本伦理问题时,避免给出概念化答案,根据不同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阐释,可体现他注重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近代诗论家刘师培评价屈原的《离骚》“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离骚》中“________”两句即以荷叶荷花来表现诗人高尚的情操。

(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小潭周围树木和藤蔓的生长状态。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与对比的手法,极写宫廷丝竹宴乐之盛,形象地展现了秦宫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5、(1)《氓》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已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

(1)《论语·里仁》里表现了儒家重义轻利的高尚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节,每件事情都有发端有结束,用《大学之道》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4)《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说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苏轼《赤壁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客所吹洞箫的魅力。

(2)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两个对偶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为国以礼,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4)至丹以荆卿为计,__________________。《六国论》

(5)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____。《六国论》

(6)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9、默写。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2)纵使相逢应不识,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记梦》)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4)其志洁,其行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5)____________,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西风烈”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营造出壮烈的抒情氛围,慷慨高亢。

B.以表现事物形态的“碎”来形容马蹄声的急,以“咽”来描绘喇叭声的低,准确而精彩。

C.下片起句豪迈,写出了娄山关的坚不可摧,红军战士固守雄关的英勇,豪气激昂。

D.“从头越”这三个字表现了词人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无畏勇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

【2】本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作结,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上交,涿州范阳人。本名远,字上交,避汉祖讳,遂以字称。上交身长七尺,黑色,美风仪,善谈论,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后唐同光中,尝诣中山干王都。有和少微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都遂不为礼。上交不得志,因南游洛阳,与中官骠骑大将军马绍宏善。绍宏领北面转运制置大使,表为判官,迁殿中丞。秦王从荣开府兼判军卫,以上交为虞部员外郎,充六军诸卫推官。李浣、张沆、鱼崇远皆白衣在秦府,悉与上交友善。累迁司封郎中,充判官。从荣素豪迈,不遵礼法,好昵群小。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历泾、秦二镇州节度判官。从荣及祸,僚属皆坐斥,上交由是知名。晋初,会废翰林学士,以上交为中书舍人,迁刑部侍郎。尝上言:“伏睹长兴中诏书:‘州县官在任详谳刑狱、昭雪人命者,不限岁月赴选,许令超资注官,仍赐章服。诸道州府给付公验,躬赴行部投状,随给优牒,庶绝欺罔,以存激劝。’载详元诏,止言州县,未该内外职司。乞自今但能雪活冤狱,不限中外官,并加旌赏。诸道州县委长吏抄案以闻。俟本人考满,即诣刑部投状,毋得隔越年岁,庶使内外同律。”诏从之。俄迁户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弹举无所阿避。广顺初,拜礼部侍郎。会将试贡士,上交申明条制,颇为精密,始复糊名考校。擢扈载甲科,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时称得士。转户部侍郎。明年再知举。时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选士失实,贬商州司马。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公辅器。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节)

【注】①恭世子、戾太子:前者指春秋时晋献公世子申生,因其自经而死,陷其父于不义,故谥号不得称为孝,只能称为“恭”。后者指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因被江充诬陷而起兵反抗,在汉武帝带兵镇压时自杀,其子汉宣帝即位后封其谥号为“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颇訾上交                                 毁:诋毁

B.僚属皆                                 坐:受牵连

C.明年再                                 知:了解

D.尝中山干王都                           诣: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避汉祖讳,遂字称                    父任

B.负才任气,乡里所推                 莫不求忠以自

C.南游洛阳                                 羝乳得归

D.及取梁周翰、董淳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

B.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

C.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

D.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上交善于言谈论事,遭到他人嫉妒。他在后唐同光中期,曾遭到和少微的嫉妒和诋毁,后来到了洛阳,才被骠骑大将军马绍宏上表奏为判官。

B.赵上交敢于直言相谏,直陈上司缺点。他在秦王从荣府署担任司封郎中时,劝谏从荣应树立美德以避祸,因而被从荣驱逐,但后来他却因此出名。

C.赵上交尽心所掌职责,提出修改意见。他在担任中书舍人时,曾上书对长兴年间的诏书提出修改建议,这建议得到皇帝的采纳,他也因此升任户部侍郎。

D.赵上交坚持秉公原则,从不阿避权贵。他在负责选拔贡士时,为了坚持秉公原则,他开始恢复了糊名考试的制度,被当时人们称赞为善于选拔人才。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和少微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都遂不为礼。

【6】赵上交为人刚正,请在文本中找出两个这样的事例。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有一句农谚:“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冬天下雪,会将大部分蛰伏在田间地头过冬的害虫冻死,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的生长。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如果在这个时候下雪,对于刚刚发芽的农作物来说,则是一场灾难。

除了农业生产活动,这句农谚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