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2025届高三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C.下饮黄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在下面句子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匆忙是为了掩盖焦虑,热闹是为了掩盖空虚,但是_______。人们憎恨安静,害怕独处,无休止地用事务和交际来麻痹自己,_______一旦安静独处,耳边就会响起一个声音,搅得人_______ 。可是那个声音恰恰是我们应该认真倾听的,它叮咛我们:“成为你自己!”

A.自欺欺人因为心烦意乱

B.欲盖弥彰因为心烦意乱

C.欲盖弥彰如果魂不守舍

D.自欺欺人如果魂不守舍

4、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中,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因此“跬”相当于现在的一步,“跬步”合用则常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或数量极少;而当“步”表度量时,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

B.江湖,古代春秋时期道家哲学发明用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后来也指远离皇帝,远离官府的地方,或不接受当权控制指挥和法律约束而适性所为的社会环境。

C.左迁:降低官职的调动。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迁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陟:降低官职的处罚。黜:废掉官职。

D.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

5、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拜”等是古代授受官职的术语,常见的还有“徙”“迁”“转”等。“擢”“升”是提升职务,“谪”“左迁”是降低职务。

B.“国学”即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时兼为最高学府;“家塾”,即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C.“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此外皇帝还可以用“寡人”“孤”自称。“卿”可以是皇帝对臣下的称呼,臣称皇帝可用“陛下”“皇上”等称呼。

D.“谥”是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为“忠武”,岳飞谥为“武穆”。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那一束光

李朝德

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车窗外,最后一抹余晖落下,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

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

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火车夜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兴奋激动转眼间成远离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

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坐火车去宣威,要路过村里。母亲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但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

父亲在世时,彼此都习惯这种沉默,即便一句话不说,却也温暖而坦然。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很多时候不为別的,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

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母亲总是说:“你哥你姐就住在村里,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

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

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下来。

我们都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

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已被栅栏隔断,现在只剩下几米宽的道口。火车通过那个道口需要多长时间呢?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

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去道口等着。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

此时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我把脸贴在7号车门的玻璃上,努力寻找熟悉的山川轮廓。

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

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黑夜中流光溢彩。

正纳闷这是哪一条路呢,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我心里一阵酸楚,“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一分钟前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与站在路口的母亲。

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了。”

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

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

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没有办法,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路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选自《意林》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文章第四自然段“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作者“忐忑”的是什么?请用文章中的原句回答。

2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作用?

4本文在选入《散文选刊》(2020年第2期)时,题目为《黑夜的火车》,《那一束光》和《黑夜的火车》这两个题目,你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时,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蚯蚓与“六跪而二螯”的螃蟹作为正反对照,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2)杜甫在《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写景的总括之句,“____________________”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__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两句,曹操以周公自比,表达了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反问句“_____________”说明了能善始善终的人很少的原因;他指出“_____________”,如果看不起别人,那么亲骨肉也会成为路人。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总括评价登楼远眺之景;想过往,六朝已成流水,观眼前,“__________________”,不禁产生惆怅之感。

(3)《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诗句的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11、补写出下面名句。

(1)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2)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新旧更替,日月变幻。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出旧事物终究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走入逆境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鼓舞人心的两句诗激励自己,要对未来满怀憧憬,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羁旅漂泊、浪迹天涯的游子在中秋月圆之夜,常会吟诵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他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翠微”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和“山郭”“朝晖”构成一幅秋气清明,江色宁静的图景。

B.颔联写眼前所见。渔舟泛泛,燕子飞飞,巧用叠词,不仅增加了音韵美,也衬托诗人此时的心绪。

C.颈联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的故事,来抒发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气概豪迈。

D.全诗情感基调与《登高》相似,诗人对平生进行回忆,并与“同学少年”形成对比,流露出失落与苦闷。

【2】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下面三则材料均出选自《论语》,请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材料二)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材料三)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以上三则材料谈论了一个共同话题,但又各有侧重。这个共同的话题是什么?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又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酸甜苦辣。刚入高一的你面对如此的生活也许有过迷惘,也有过和家人离别的感伤,也有进步的喜悦和成功的嚣张,也许你感到了高中生活的沉闷和压抑,也许你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得到了个性的张扬。

对于高一生活,你可能还有更多的话说,请以“高一生活,你听我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紧扣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套作和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