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河南郑州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凡卡》的作者是_________ 国作家 ___________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___ 国作家____________

2、填空。

(   )的灰发( )的村民(   )的听众(   )的历程

(   )的谎话(   )的口吻(   )的故事(   )的步伐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匆匆》是一篇__________(填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_,他还写过其他著名的散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___”两个字,借助自己的生活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文章情景交融,无论是写_________、杨柳、桃花,还是写___________,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融为一体。

4、课内阅读练习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

1不确定中生活指什么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3)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种树的人不再来了这一举动,再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感悟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lǐng yù huā pǔ yán suān qiū yǐn chū bǎ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li xī shuài  lán zhù máng rén zhèng shí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城南

(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1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请你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古诗意思完成练习。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尽”的意思是(  )

A.尽头。 B.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A.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落在了谁的一边?

B.今夜明月皎皎,人人都欢喜地望着,团聚之日又有谁在思念家乡?

3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的是诗人思念家乡,而________的这两句诗写的是天下所有人都在望月,他发出了心中的疑问:“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用委婉的语气写出了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_____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

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天为什么是蓝色的

抬起头来看看天,一定是蓝色的。小朋友们要问了,为什么天是蓝色的?蓝色是从哪儿来的?是染上去的吗?对!它可真是给“染”上去的,这是太阳光的杰作。太阳光里有七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青、紫。红光跑得快,蓝、青光却是个“慢性子”,当太阳光透过厚厚的大气层时,蓝光和青光就被大气层“逮”住了。这样,它们被大气层里的浮尘、水滴推来推去,结果把大气层“染”成蓝色的了。

我们在地面上看天空是蓝色的,要是坐在飞机上往外看天空,那更蓝。可是,如果乘宇宙飞船到更高的地方去看天空,却是紫色的,因为紫光最弱,它们大多数连大气层的头道门都进不来呢。

1全文一共有________段。

2太阳光里有________种颜色:________、橙、________________、蓝、________、紫。

3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

①天空的蓝色是太阳光给上去的。

②太阳光里有七种颜色,其中黄光跑得最快,蓝、青光跑得慢。

③如果乘宇宙飞船到更高的地方去看天空,天空的颜色比在飞机上看更蓝。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后来,外面的世界又勾走了我的魂儿。弯溜溜的小河里泥鳅鱼多得要爬出来了,平展展的田野里躺着流甜汁的秫秸;悠忽忽的南山,软绵绵的白云,诱惑得我烦躁极了。我急切地打开瘸瘸的大门,像一发炮弹一样射了出去。

  冲出小屋,才知道外面的世界那么大,那么新鲜,样样都叫我好奇。我一个劲儿拼命地跑、拼命地飞、拼命地喊、拼命地笑。真的,我已不愿意理睬小屋了,小屋也渐渐变得陌生。用手把耳朵堵住,好听不见妈妈唤我回家的声音;紧紧地伏在能盖住头的草丛里,窥视妈妈来回寻找我的身影,不禁怨怨地想,我为什么要有名字呢?

  小屋啊,小屋,梦里我变成小鸟要飞了,你却系在我的翅膀上,好沉好沉。

  野野的心散在外面了,妈妈却想拢回来。于是,我认识了那个坐在屋南角的神奇的箱子,爸爸的书就睡在里面。妈妈在晚上端起书读给我听,我出奇地安静了,竟像小绵羊一样偎在妈妈身边,任那比小河流水还好听的声音缓缓地流进心里。真好听啊,书里的故事好远好远,在南山那边呢;书里的世界好大好大,比小屋外面的绿草地大多了。妈妈不在家时,我久久地蹲在打开的书旁,痴痴地回味书中的故事。后来,逐渐认识了一些字,就开始囫囵吞枣地读那些书了。一本一本,一遍一遍,那些厚厚的书把我带入了一个无比美妙的世界里。屋南角那个箱子仿佛涂上了神秘的色彩,我的心被它紧紧地拴住了,我觉得小屋满满的了。

  啊,小屋,我竟舍不得你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1】是什么吸引作者走出了小屋?

 

【2】运用“平展展”“悠忽忽”“软绵绵”这些叠词有什么样的好处?

 

【3】啊,小屋,我竟舍不得你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作者运用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尤天晨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物时,发现儿子的衬衣袖口,也就是他用于掌握鼠标的那只手的袖口,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很高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儿子在对着电脑写作,他的思绪在既定的故事情节中恣意飞扬,如醉如痴。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中看出,他正文思泉涌。所以,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她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嘘了一口气。 其实儿子从未说过她妨碍自己写作,不过,她很会换位思考。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这时连针也穿不上了。一年前她还能穿针引线缝.(fénɡ fènɡ)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去。  

她不相信自己的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线捻得又尖又细,再次尽手臂之长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  

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不经意间侧脸看见专心致志给针穿线的母亲,突然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chǔ  chù),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 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经找不到进出的,可母亲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湿润了,他感到自己在母亲心中的形象模.(mó  mú)糊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思想,更遑论照料她的衣食起居。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一瞬间,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dīnɡ  dìnɡ)起纽扣,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个纽扣的 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fénɡ fènɡ)被子   朝夕相chǔ  chù (mó  mú)   (dīnɡ dìnɡ)一颗纽扣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天赋_________惟恐_________

反义词:妨碍_________相信_________

3成语中也有生动的比喻,如:文思如泉。照样子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守口如____  惜墨如____  易如_______ 势如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我们想起了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是《 __________》,请默写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填空。 

1)第①句中换位思考的意思是 _______   母亲此时的思考  _______ ;从文中, 我们可以看出,儿子后来也学会了换位思考,儿子的思考 _____  

2)第②句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的含义是 _________ 

6文中已用“//”分成四段,请归纳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

12、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句中把______比作_______,还把_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原因是什么?(   )

A.因为时光匆匆,作者因自己还未曾好好享受生活而悲伤。

B.因为作者深感自己虚度了光阴,浪费了时间,内心十分愧疚。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③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④无独有偶。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为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⑤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⑥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⑦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一连串问题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第③段中加点词“这个见解”是指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第②段中“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改成“最后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你认为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④段主要事件:________,它与第③⑤段的事例,都是为了印证 __________这一观点。

4第⑥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

14、阅读材料三

这间房子的前身是厕所,房东把它改造成了一间出租屋。由于小镇靠近市区,房租低,不少在市区打工的外来农民工都来小镇租房。房东也学着别人,贴出了出租房屋的小广告,没用半个月,就被人租下了。

房子不过9平方米,一张小床放进去,再加上简单的生活用品,整个空间就显得狭小了。人在里面,想前后转个身都很难。然而,农民工老李带着8岁的儿子三娃住在里面,每天却都过得怡然自乐。

老李来自一个偏僻的山村,不到五十岁的年龄其实并不老,只是因为风霜过早染白了他的头发,再加上身形佝偻(ɡōu lóu),脸上沟壑纵横,显得六十多岁的样子。

他在市区做建筑瓦工,每个月也能挣四五千块钱,在这里已算得上是不低的工资了。但老李从没为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从没下过一次馆子,即便是孩子,也很少给他添衣加物,更别说吃的玩的了。不是老李抠,实在是他的背后有着伤痛

家里七十多岁的老母亲需要他赡养,妻子因为车祸瘫痪了。还有三个孩子,大娃和二娃,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最小的跟着他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就读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家里实在难,全靠他一个人撑着。老李说,钱是挣来的,更是省出来的。知道老李故事的人都会在背地里叹口气:他若不省,还能怎么办呢?”善良的房东看他可怜,在第三个月时,把每月200元的房租减免了50元。

老李在这里总共干了16个月,然后便决定回家干,哪怕钱少挣一点儿,也毕竟离家近,心里踏实。为此,老李让房东张贴出租房屋的广告,说自己就要走了。

老李临走前一晚,房东夜里起身,打算把白天买的一些书和文具送给三娃,发现他屋里还亮着灯。房东想,明天就要走了,他们父子俩也许正在聊着天呢,还是不打搅他们吧。

次日早上,房东早早起床,准备帮老李收拾一下东西。可是他刚进屋,就闻到了浓浓的乳胶漆味道,而老李和孩子正倒在床上呼呼大睡。房间四周的墙壁上,被乳胶漆粉刷得崭新簇亮,雪白雪白的。

房东很纳闷,叫醒了老李,问他:你刚住进来时,怎么不粉刷粉刷,好好打扮打扮自己的居住环境?”老李憨憨一笑,不好意思地回答他:不是舍不得花钱嘛!”

房东更加郁闷:那你今天都要走了,却为何破费来……”

老李看出他的疑惑,忙打断他的话:孩子调皮,这一年多来常在墙上涂涂画画,把好好的墙壁弄脏了。我寻思着,俺得把您的墙弄好才能走。怕您不答应,所以就偷着忙了大半夜。老李看着雪白的墙壁,像是在欣赏一件杰出的艺术品,得意地笑了起来。

房东说,他做生意多年,天南海北的啥人没见过,但像老李这样活得朴实、灵魂却如此高贵的人却没见过。以后的日子里,他逢人就说:那是满满的一墙良心呀!”

1下列不适合做文章题目的一项是………………………………………  

A. 善良的房东 B. 农民工老李 C. 一间出租屋 D. 墙上良心

2老李家境困难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赡养年迈老母。 B. 妻子车祸瘫痪。

C. 三个孩子读书。 D. 家住偏僻山村。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主要写老李的外貌,能否把这一段话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房东也是个善良的人?请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是满满的一墙良心呀!”句中的一墙良心具体指什么?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有老李、房东等人物,还提到老李的家人。请你写几句话,赠给其中的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 句式变换。

(1)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同学们推荐她。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______________

②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

______________

2)把一句话改写成两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我请妈妈给我买文具盒。

______________

②我请张晓明天到公园去玩。

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垃圾填没了船与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正好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百花园。

泪水,是感情的流露,或喜悦,或悲伤,或懊悔,每一次流泪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都会在情感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迹。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你走过的历程。回首往事,你会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呢?请以“泪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内容真实感人。

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真实生动。

记叙的中心明确,详略得当,不少于500字。

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