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习主席在出席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会,讲到变革创新时,他引用《淮南子》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达作者在听到失地收复时喜极而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四川地震让很多小朋友失去了家园,请你用《竹石》中的一句话鼓励他们坚强吧:____,______。
2、补充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
(2)守信是一项财宝,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时候有个叫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物无全美。
3、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这一壮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全本课出现的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焉知( )( ) 心( )气( ) 与( )隔( ) ( )( )海角
奄奄( )( ) 不( )之( ) 前( )未( ) ( )( )天日
(1)再写出两个与画“____”的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为好事的词语是:塞翁失马,__________。
(3)经过考古学家不懈的努力,这批珍贵的青铜器终于得以__________。(选词填空)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地盘算 时光( )
处境( ) 领悟( )
( )的掌声 构造( )
( )配合 相貌( )
6、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的气氛。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 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类似的诗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积月累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清平乐 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欲:________________ 道:________________
未:________________ 独: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郁郁葱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再写出一首你知道的毛泽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佳篇赏析
两个朋友
两个朋友在森林里玩耍,突然,有一只熊,向他们冲过来。一个人连忙逃跑,爬到树上躲起来,另一个人来不及跑了,只好躺在地上装死。
熊慢慢地走到躺在地上的那个人身边,用鼻子闻他的脸。这时候,他吓得连呼吸都停住了。熊以为他是个死人,就大摇大摆地走开了。
这时,树上的那个人爬了下来,笑眯眯地问:“喂!朋友,刚才熊在你的耳边说了些什么呀?”
“他告诉我,不能和在危急的时候扔下同伴逃跑的人做朋友。”
【1】一只熊冲过来,这两个朋友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上的那个人问熊说了些什么时,装死的那个人是怎样回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黑馒头
一次,学校承担了一个偏远山区的民办教师转公办的监考工作。考试的前一天下午,学校的操场上就陆陆续续来了许许多多的民办教师,他们显然是刚下长途汽车,一个个灰头土脸,疲惫不堪(shēn kān),身上穿着蓝或灰的皱巴巴的衣服,手里提着过时的人造革黑包,挽着裤腿,脚上穿着家做的布鞋。他们一到学校,先跑到自来水管前“咕嘟、咕嘟”一阵猛灌,然后就到教学楼看自己的考场,看完后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地坐在操场上,从兜里取出干馒头吃起来。
晚上,教工们去操场散步,发现他们就躺在地上睡觉,身上什么也不盖。夏天倒不冷,只是蚊子太多,不知他们如何能睡得着?一个和大人散步的孩子突然大声地问父母:“他们怎么不去住旅馆?”一时所有的人像被什么击了一下都没了声音,只有睡在地上的人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在操场上回荡。
第二天早上,这些人带着满身的尘土和一脸蚊虫叮咬的红疙瘩来到考场,坐在座位上睁着惺(xīng qīng)松的双眼连连打哈欠。查看准考证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比填报的年龄至少大10岁。拿到卷子后,都埋头写了起来。一个小时过去了,大部分人的卷子很多还是空白。渐渐地,底下有了翻书说话的声音。这样的问题我是知道该怎么办的,可现在却迷茫起来了。
就在这时,教室外的操场上传来一阵汽车的鸣笛声,透过窗子看见几辆高级轿车正停在操场上,从车里依次走下了一个个衣冠楚楚、精神饱满的官员,说笑着向教学楼走来。不一会儿,校长就陪着这些人到各个考场视察来了。我突然觉得这两部分人是那样的不协调,他们待在一间教室里甚至显得有些不伦(lún lùn)不类。
局长们看完了,又一溜烟地坐着小车走了。而教师们还得为他们的转正努力答题。一会儿,又有人做起了小动作,我把脸拧向窗外。我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至今还在乡下的小学校当民办教师,而他教出来的学生却遍布全国。
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了,他们一边交卷子,一边说着感激的话。一个约60岁的老教师,头发已谢顶,戴着高度近视眼镜,凑到我跟前说:“咱是教师,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可是没办法,年龄大了,脑子记不住东西了,眼看着就教不动了,临老还是个民办教师……”他絮(shù xù)絮叨叨地说着,从提兜里掏出两个干馒头给我,不管我怎样推辞,他还是把馒头放下就走。
那两个馒头在我家的阳台上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人动,儿子说他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黑的馒头。他问我:“怎么吃啊?”
【1】用“/”画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 ______________: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
(2) ______________: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3】第一段对那群民办教师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突然觉得这两部分人是那样的不协调,他们待在一间教室里甚至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发现有人在考场做小动作时,“我把脸拧向窗外”。是什么促使“我”这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 低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 好奇)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 慈爱)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 害怕),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用“/”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联系课文想一想,父亲每天早出晚归都干什么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这一次为什么“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5】在严重的形势下,朋友和亲人多次劝李大钊同志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这是因为他_______,从中表现了李大钊同志________的精神。
12、(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
【2】{填序号}
这段话共四句,第一句指出( ),第二句指出( ),第三句指出( ),第四句明确了( )。
A.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 B.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
C.正确批评的标准D.不怕任何人批评
【3】这段话中的四句话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花猫真可爱!它圆圆的脑袋上竖着两只尖尖的小耳朵。大头下面一双细长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大概(gài)它正在睡觉吧!再看那又黑又长的眼睫(jié)毛直直地搭在粉红色的小脸蛋上,更显出它的妩(wǔ)媚(mèi)。微微上翘(qiào)的小红鼻子此时好像发出“呼噜呼噜”的打鼾(hān)声。俊(jùn)俏(qiào)的三瓣嘴稍稍向上张开,好像告诉人们,它正在做着甜美的梦哩!
【1】这篇短文有________句话。短文写了小花猫________时候________的样子。
【2】短文具体地描写了小花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连。
圆圆的________ 耳朵 粉红色的________ 红鼻子
尖尖的________ 嘴巴 又黑又长的________ 小脸蛋
细长的________ 脑袋 微微上翘的________ 眼睫毛
俊俏的________ 眼睛
【4】短文是围绕“________”句话来写的。
14、课外阅读:
空心树
①河岸上长着两棵柳树,老柳树谦逊地低着头,舒展着自己的枝叶。可是年轻柳树却认为自己长得又yún chèn( ),又好看,老是仰着脸,想尽量把自己的枝﹑杈把弄得比老柳树漂亮一些。
②有一天 年轻柳树对老柳树说 你干吗老是低着头趴着 你看我多气派 那些房子呀 人呀 我都不放在眼里 看他们谁不chēng zàn( )我长得又高大又漂亮 他摆出一副瞧不起老柳树的样子
③老柳树友爱地对它说:“我不是不知道你长得漂亮。可你要当心树会变空的啊!”
④年轻柳树不理睬老柳树的忠告,仍旧得意洋洋地欣赏自己的美貌。
⑤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因为年轻柳树老是把吸收到的养分用在打扮外衣上,树心真的变空了。不久,这两棵柳树的主人把它们砍倒了。主人看到年轻柳树心竟然是空的,痛心地说:“唉,本来我是打算用你做房梁的,可现在除了把你当做柴火烧掉,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年轻柳树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读准文中的拼音,规范书写汉字。
【2】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近义词:谦逊(_____) 气派(_____) 吸收(_____)
(2)反义词:称赞(_____) 痛心(_____) 得意洋洋(______)
【3】给第二小节加上标点。
【4】年轻的柳树为什么会变空心的?主人对它的空心为什么痛心失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轻柳树听了主人的话,会怎么样呢?它又会说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在文中空白处写几句话。(至少用上一句歇后语或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柳树和年轻柳树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万花筒。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草看起来很柔弱。小草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用关联词语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把”字句) 。
(改成“被”字句) 。
【2】这支笔难道不是小红的吗?(改成陈述句)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4】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
【5】我们讨论并听取了别人的意见。(修改病句)
【6】这件事是真的。(改为反问句)
【7】天上的星星闪亮亮的。(改为比喻句)
17、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对我说:“那是我的铅笔,请还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
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请以“上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题目:可爱的
要求:先补充完整题目,可以填人或小动物,如:“表弟、表妹、小猫、小狗”等,然后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人或小动物的可爱,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