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广东梅州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______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______的。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

2.要想舒服一点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设法爬到鹅背上去。他费了______之力总算爬了上去。然而要在______中间光滑的脊背上坐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翅膀还在不停地_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

qín xián( )   qīng cuì( )   bō li( )   chán míng( )

3、解释诗句中加点的字词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清秋。

何当:____________。 踏: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人纪念馆。

课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当我收到手表时很_______,丢失手表后______,找到手表时很_______,受到学校高额罚金时很______。其中也有蕴含了作者的______变化。

5、火眼金睛,辦字组词。

( ) 稞(   )   涔(   ) 虚(   )

徘(裸(   )   吟(   ) 虑(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文理解。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诗的第一句以______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千古边关月夜图,暗写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紧承上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句,由______转入______,既含蓄委婉地____________,又侧面烘托了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吟: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锤万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7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

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 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炼字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同样是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请指出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并具体谈谈你对此诗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快乐阅读。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个个小镜头。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悄悄地离开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却怎么也忘不了。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

1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热爱)生活 _____平静 _____头发

2)头发(花白) 脸蛋_____ 生活_____

2这篇文章中捕抓了哪些人物看书的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镜头中的人物表现,告诉了作者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读书吗?这学期你读了哪些书?请任选一本介绍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丽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了一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你想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一幅有关读书的什么名言呢?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他在北平读的小学和中学,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3--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这篇文章,可分成四大段。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归纳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邓稼先一生的主要工作及其贡献是什么?他的贡献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邓稼先一生工作的评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选文中的“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___________之后“我”又产生了新的疑问:___________?继而又作了新猜测:___________。这充分说明了“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2】对画“______”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我”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B.“我”觉得蝎子的“丑恶恐怖”与表里的“美丽世界”是不相称的

C.表达了“我”不喜欢甚至讨厌丑恶而恐怖的蝎子的想法

D.“我”的猜测被证实了,“我”心里很高兴

【3】“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后,“见人就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不说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别了,我爱的中国

郑振铎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 挥着手 说着 再见 再见 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 我的眼眶润湿了

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 镜面模糊了 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

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在夕阳的照射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呈现出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在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个大时代中工作,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这是我的誓言!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噼噼啪啪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在文章前两段的空白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我”在船上看到的景色,用顽皮的小孩儿来比喻浪涛,形象地写出了浪涛跳跃不定的样子,与前文中描写的帝国主义的军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B.祖国山河之美令人陶醉。这句话抒发了“我”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4】“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在全文中共出现了________次,这样的手法叫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称自己是“罪人”?他是真正的罪人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地区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是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1000微克这个范围内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碘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防治碘缺乏病主要靠食用海盐。

C.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

D.甲状腺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

【2】第1自然段连续用两个问句的作用是(        

A.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强调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

C.说明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是真的。

D.说明沿海地区的人不需要吃碘盐。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食盐加碘的原因的一项是(       

A.海盐本身不含碘。

B.食盐加碘是中国特色。

C.补碘食物对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

D.不通过碘盐补充,人们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4】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字、打比方

B.作比较、分类别

C.列数字、作比较。

D.分类别、打比方

【5】“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这句话中的“主要”一词能删除吗?根据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明每日碘摄入量为50微克,李强每日碘摄入量为600微克,你认为谁的碘摄入量更合理?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14、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高,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xiá)___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昭然可见……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shì)___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于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出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shì)___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母亲慷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处写上汉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划线的句子“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回答:

①“秉承”能否改为“继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亲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一段“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其中“书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第3小节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细致,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乐园。

1.对于盲人来说,难道他们不渴望见到红花绿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南沙群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风一吹,满山的茶树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像火一样红。(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张四十美元的罚单。(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1.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我说,星期天他要去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⑴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蜘蛛最终缚住了这只强有力的苍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的东西。(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大孔雀蛾在飞舞。(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场。  

1)这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妙笔生花。

生活中,有父母浓浓的亲情,老师的谆谆教导,朋友的热情鼓励,陌生人的善意相助。一件件小事虽微不足道,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深深感动,请以“触动心录的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表达要有真情实感;②叙事具体,语句通顺;③字数在45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