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一定记得这些同音字,想一想,把字写准确、美观。
jiāo (______)往 (______)傲 (______)花 (______)气
shì (______)迹 (______)样 (______)言 (______)验
yǜ 荣 (______) (______)险 (______)防 养(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 luǒ dān wu jiāo mèi jīng huáng mǎ yǐ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3、辨字组词
秧( ) 萎( ) 番( ) 锻( ) 雅( ) 勃( )
种( ) 委( ) 翻( ) 段( ) 难( ) 脖( )
4、比一比,组词语。
桅 ( ) 避 ( ) 蔚 ( ) 蓄( ) 篷 ( )
危 ( ) 僻 ( ) 慰 ( ) 畜 ( ) 蓬 ( )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A:那是一条身形巨大的鲨鱼,它怒目圆睁,从我的左前方游向我。
B:这条庞然大物——鲨鱼,它睁着大眼,满眼怒气,斜游过来。
C:它如一块会游动的巨型礁石,目露凶光,骇人地斜刺着冲过来。
读了上面的三句话,我更喜欢第_______句。我喜欢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①这句话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也做一回小翻译,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这句话,使语言更优美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朗读古诗《春夜喜雨》,完成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
乃:______ 发生:________
潜:______ 野径:________
红湿处: ______ 花重: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 _____ 。这首诗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______之情。
【3】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感觉)来写春雨。
【5】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 ,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的一句是 _____。此句中你认为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______
【6】这首诗赋予了春雨___________的品格,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__________不住,________出墙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______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和柴扉久不开。
【2】“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猜想“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是( )
A.主人没有在家
B.叩击柴门的声音太小,主人没听见
C.主人担心自己的本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4】补充诗句。______________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出墙来。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说前两句是在写冷清,那么这两句就是在写繁华。
B.因为没有受到主人的接待,所以诗人想象出一片繁华自我宽慰。
C.作者景中寓理,告诉人们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
D.诗人觉得虽然柴扉久不开,但是能领略到美景也不虚此行。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1】下面对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终日不成章——章:文章
B.泣涕零如雨——零:零散
C.相去复几许——去:距离
D.脉脉不得语——得:得到
【2】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_______、________、札札、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只有“________”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
【3】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描写的情景,有虚实之分,眼之所见为实,心之所想为虚。哪些诗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请用“﹏﹏”画出来。
【5】从“泣涕零如雨”和“脉脉不得语”中,你能体会到织女心中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文阅读
好读书
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 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 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 观花,囫囵呑枣。( )看了,( )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并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 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 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 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畅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 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读书, 。
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谆谆教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与“囫囵吞枣”意思相近的词语是。请写出它的反义词:________
【3】《诫子书》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想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1)“读书好”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读书”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好书”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5】文章最后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句。
【6】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画出写荷叶的句子________ 。这句话中________ 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________ 写出了荷叶的形态美;________ 写出了荷叶多而密。
【2】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荷花的姿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冒”字用得好,因为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材料一:
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检测结果。(箭头代表升降趋势)
检测项目 | 升降趋势 | 检测项目 | 升降趋势 |
身高 | ↑ | 肺活量 | ↓ |
体重 | ↑ | 视力 | ↓ |
胸围 | ↑ | 男子1000米 女子800米 | ↓ |
材料二:
广州儿童中心、中国儿童中心联手舒肤佳共同发布《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状况调查报告》:参与调查的5000余名儿童中,周一到周五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平均约1小时,约有27.5%的儿童不足1小时。12.45%的儿童每天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超过2小时,到了寒暑假这一比例骤增至61.4%。
材料三:
据《河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到阳光下、操场上、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河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读了材料一,你发现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材料二中,作者搜集了很多数据。透过这些数据,你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就如何开展有效的体育训练活动,向你身边的同学提几点建议。(不少于3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请为此活动拟一条宣传语。(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有一天我下班较早,看见邻居老先生正在整理花架。起初只见老先生拿着剪刀,走向一盆繁茂的花,细细转动审视之后,突然连下几刀,剪去许多看来非常漂亮的枝条。接着老先生又端来另外一盆,而且连看都没多看两眼,就把花连根拔起,除掉附带的泥土,再植入另一盆。我正不解,老先生又从里面提了一壶水出来浇灌,妙的是他不但浇那些枝叶茂盛的盆栽,而且对于一些看来只有泥土,或略见两三枯枝的花盆,更是特别照顾。
老先生浇完花,总算工作告一段落,我就趁机发问:“您刚才的这些做法,我真有点不懂,起初一盆好好的花,硬是剪几刀,不是很不尽人情吗?接下来翻泥、换土、移盆,不是多此一举吗?最后连些枯枝干土也要浇水除草,不是毫无意义吗?”
老先生慢条斯理地回答:“你们年轻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只看表面,不多思考。养花就好比养人啊!对于那些看似繁茂,却生长错乱,不合规矩的花,一定要狠狠地修剪,免得它们歪斜杂乱,将来才能发育良好。这就好比收敛年轻人的气焰,将他们导入正轨一样。接着我换土疏根,目的是使植物接触沃壤。这就好比要孩子追求上进,离开不良环境,求取更高的学问。至于浇花,我之所以特别照顾枯枝,实在是因为那些植物的枝子,看来已死,却蕴有生机;泥土中更埋有种子,等待发芽。这就好比教育,要特别照顾那些贫苦却有心向上的学生,更得悉心哺育下一代,使他们成长茁壮。你说,我刚才的做法,哪一项是没有意义的呢?”
至此,我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柳宗元讲‘问养树,得养人术’了!”
【1】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请给文章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慢条斯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先生整理花架时是如何对待繁茂的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先生养花的做法中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你对“问养树,得养人术”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从文中找出表示以下意思的词语。
①形容人或事繁多,接待应付不过来。________
②形容各种花娇艳美丽。________
【2】找出事段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联系前文,“正是这样”是指( )
A.德国养花的人很多。
B.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C.女房东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4】“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是( )
A.别人为我服务,我就为别人服务。
B.每个人心中有他人,为大众着想,就会产生人人服务于我的结果。
C.只有为别人服务了,别人才会来为我们服务。
14、课内阅读。(18分)
在(逃去 离去 走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踌躇 徘徊 犹豫)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____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______________,被初阳_______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请在括号内恰当的词语上打“√”。(2分)
(2)请按原文在横线上补写内容。(3分)
(3)画“ ”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2分)
A.排比 B.反问 C.设问
(4)将画“____”的句子改成陈述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段话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⑴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蜘蛛最终缚住了这只强有力的苍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的东西”。(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大孔雀蛾在飞舞。(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一面面红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鲜艳。(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喜悦。(仿写句子)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平台。
快毕业了,我们的心中有很多话想对母校或老师说。请以《给母校的一封信》或《给老师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作文,回忆在母校度过的六年的美好时光,向母校提出中肯的建议,期许母校的美好未来。要求:字迹端正,内容具体,感情真挚,4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