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与运用。
1.小学六年,我积累了不少名人名言、格言或谚语,最有启迪教育的一句是:__________。
2.这学期,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不少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是______,因为______。
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幅对联是赞扬_____________的。
4.古人常借诗抒情、言志,如《赠汪伦》中:“_______,_________”;《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___。”
5.《长歌行》一诗中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到老了再后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人们常因为自己所处环境下做的事不及旁人看得清楚,用古诗句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
(1)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______ 。
(2)子曰:“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3)__________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4)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 。
(5)九州生气恃风雷,__________________ 。
(6)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去了,有( )的时候,( )枯了,有( )的时候,桃花( )了,有(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不( )呢?
4、根据所给的解释写词语。
1.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_____)
2.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见。(_____)
3.一切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_____)
4.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_____)
5、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坊: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服: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拗: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禅: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5.绰: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6、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马 诗
大漠沙如雪, 。
,快走踏清秋。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钩” 指 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诗中把______比作“钩”。“____________”是指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3】这是一首借______来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诗人把自己比作_____,借此表达自己____的遗憾之情。
【4】这是一首边塞诗,由________等景象可看。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七八个/星天/外
B. 两三点雨/山前
C. 旧时/茅店/社林边
D. 路转溪桥/忽见
【3】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 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 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 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8、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_。体裁是___,“卜算子”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又送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
9、 伸出你充满善意的手
①深夜,一辆长途客车在贵州的深山中抛锚了,巨大的暴风雪一次又一次向旅客肆虐过来。尽管关紧了门,车上所有的人还是感觉到了浓浓的寒意。有人开始从旅行袋里取衣服,有人开始在车子里走来走去,试图驱除寒意。汽车的电力很快用完了,空调关闭,车里的温度一降再降,陌生的人们只好相互抱着取暖,然而还是无济于事。很多人在想:要是这时,有一团温暖的火那该多好。
②终于有一束手电扫了过来,车上所有的人都( )地惊呼起来。来人是一个打扮非常普通的老人,他的背上还有一个篓子,里面是热腾腾的馒头。
③有人开了门,老人把篓子放在车上,他指着车前不远处说,那里就是他的家,他真诚地邀请车上的人到他家去。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老人只好把篓子放下,自己一个人回家了。
④这时车上的温度已经是零下五度,热腾腾的馒头正在迅速变冷,有一个小男孩起了身,但迅速被身旁的母亲拉了回来:“你要干什么?那东西有毒,吃不得。”“就是,我们宁愿挨冷挨饿,也不去冒这个险。”车上不断有人附和。
⑤半个小时后,老人再次来到车上,当他发现篓子里的馒头一个都没少时,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他再次邀请,依然没有人反应。当他正准备下车时,车上终于有人说话了:“爷爷,我相信你,我跟你去。”说话的正是刚才那个被母亲拉住的小孩。
⑥老人的眼圈红了 孩子 你不怕我是个坏人 孩子走上去 伸出他的手 挽住了老人说 爷爷 我相信你
⑦在孩子的影响下,车上才不断有人下车,跟随老人而去。
⑧第二天,所有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⑨有记者问老人:“你的善意一次次被人拒绝和怀疑,你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 老人告诉记者,在这座深山里,他经常能遇到抛锚的长途车,这已经是他做的第一百件善事了。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他只是希望能以自己充满善意的手,为这个陌生而隔阂的世界多添一点爱和温暖,让人心不再可畏。
【1】请在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
【2】给短文第⑥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3】读句子,填空。
⑴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
①“老人连续说了三次”说的是:
②“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沉默”的原因是:
⑵第二天,所有的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①“羞愧”的意思是:
②“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的原因是:
【4】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对文章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作出你自己的评价。
⑴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暑假里的一天,萨沙乘着爸爸的考察船,在大海上航行。他来到甲板上观赏景色时,被一个大浪卷进了海里。“救命呀!”萨沙大声呼救。但是风浪太大了,没有人听见他的喊声。绝望的萨沙紧紧抱住一个从船上掉下来的木箱,在大海上漂流着……
不知过了多久,阵阵海风吹醒了萨沙。他睁眼四看,发现自已躺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岛上除了石头和树木,什么也没有。天渐渐地黑了,不一会儿,又下起了大雨。萨沙哭着跑进灌木丛中,度过了他来到荒岛的第一夜。
第二天清晨,萨沙沿着海边走着,搜寻着可以吃的东西。忽然,他发现了一块大帆布和一个破气垫床。萨沙如获至宝,他把帆布搭在树杈上,做成了一个帐篷。又用树枝在帐篷下面围起一圈栅栏,那个气垫床就做了褥子。这样,他就有“房子”住了。
吃什么呢?萨沙想起老师讲过,树林里有些蘑菇是可以吃的。于是,他走进树林,采回许多小雨伞状的蘑菇。后来他又用口袋里的别针和一段渔线做了一根钓鱼竿。刚把渔线甩进水里,就发觉有什么东西咬钩了。他猛地一挑鱼竿,哈!钓上来一只碗口大的螃蟹。接着,他又捡回许多蛤蜊(gé lí)。
回到帐篷附近,他又想起原始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就试着干起来。他在一个小石孔里塞满木渣,用一根小木棍不停地在石头里钻啊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石孔中冒烟了,他连忙吹了几口气,啊,火苗着起来了!火越烧越旺,萨沙用树枝挑起螃蟹烤着。不一会儿,螃蟹烤熟了,萨沙美美地吃起来。
四十天过去了。这一天,萨沙看到一艘军舰行驶在小岛附近的海面上,他激动极了!为了让军舰上的水兵发现他,于是,萨沙 。最终,萨沙得救了,他很快回到了爸爸的身边。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流落荒岛 | 困难 | 办法 | 结果 |
没有住处 | _____ | _____ | |
没有食物 | _____ | ||
没有火 | _____ |
【3】短文中的萨沙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4】请你展开合理想象,说说萨沙是用什么办法让军舰上的水兵发现他的,填在文中最后一段的横线处。
【5】你从鲁滨逊和萨沙在荒岛上生存的经历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小学的学习生活转瞬间就过去了。而今,我们即将毕业。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的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从开始学枯燥的拼音字母到能写朗朗上口的作文,您为我们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汗。杨老师,还记得吗?还记得我这个曾经口吃的学生吗?我从小口齿就不伶俐,说话吃力,上学了,同学们叫我“小结巴”,我伤心透了,恨自己,经常偷偷地哭,父母带我到处求医寻药,都没见效,而您对我关怀备至。有一天,您把我叫到办公室,送给我一本<绕口令》的书,温和地嘱咐我天天读,天天背。是您那温柔、期待、信任的目光,和蔼真诚的神情鼓舞了我,在您的指导下,我苦练说话本领,终于改掉了口吃!在年级朗读比赛中居然获得第一名!这次比赛我会牢记一辈子,因为这项荣誉里有您的一份心血。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六年中,我们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岁月,我们曾经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曾经在平整的操场上尽情玩耍。六年了,转眼间要分手了,心中怎能平静呢?记得四年级时,身高体胖的我不慎被玻璃扎伤了脚,行走困难,是你们,比我瘦小的同学,替我背着书包,搀扶着我,一步一步艰难地上下楼梯,是你们,使我没少听一节课,没少做一次作业。这种亲如手足的同窗情谊我怎能忘记?
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在这里,我们受到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奋发努力、团结友爱、讲究文明、遵守纪律的好作风。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对母校的回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对母校的感谢是真挚而无尽的。让我们再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
【1】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即将( ) 嘱咐( ) 哺育( )
格外( ) 慈祥( ) 温馨( )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谆谆教诲: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历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心中充满留恋。其留恋之情具体体现以下哪几个方面?
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4】从以上几个方面,你觉得他最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检测台
森 林
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
山地有了茂密的森林,下起雨时,雨水一小部分留在枝叶上,大部分落到地面——由枯枝落叶铺成的“海绵地毯”上。这大部分雨水,有的渗进土壤,成为地下水,同时也供森林吸收利用;有的经过枯枝落叶层层过滤,缓缓流到坡下。这样,( )能保水,( )能防止表层土被流水冲刷,大大减轻了旱涝灾害。造林可以说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有的山地要种庄稼,放牧牛羊,不能全面造林,可以适当配置些水土保持林。“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的经验很好。这就是说,山顶和分水岭上要有森林,坡度不大的山坡中间要有水平环山带,山麓要有森林护坡护沟。这些林木最好是乔木、灌木都有,这样更能拦截径流,阻挡泥沙,防止崩陷。
在干旱多风的地区,成带成网地造一些防护林,能防止风害,改善墒(shānɡ)情(作物根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由8~10 行树木构成的林带,在迎风面相当于树高5 倍的范围内和背风面相当于树高20倍的范围内,风速都有所降低。在背风面相当于树高5~10 倍处最显著,风速可降低40%~60%。在林带防护范围内,田间蒸发量
可减少10%~20%,相对湿度可提高10%。这样,对农作物幼苗发育,开花授粉,避免风折落粒,乃至减轻冻害,都有好处。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
既……又…… 虽然……但是……
如果……就……
【2】“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在文中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明防风林带的作用时,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森林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上面的短文,你有什么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重点段落品析。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这个片段主要写_________。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是: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呢?
___________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_____。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__________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
【8】找出一个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紧张”?
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光 阴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shí sh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进行的节奏(zòu còu)。
当蓓(bèi péi)蕾在春风中粲然 A (zhàn)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间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 B (zhuì)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 )沉着而又默默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 C (ɡuàn),(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zhèn zhì)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 )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 D (yān)没了他的脚印。
(1)将文中加黑字不正确的诗音删去。
(2)在文中A、B、C、D处填写正确的字。
A: B: C: D: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是 尽管 尽管 便 因为
B.仍旧 即使 即使 就 由于
C.还是 不管 还是 便 因为
D.仍然 哪怕 或是 就 由于
(4)多音字组词。
悄 qiāo( ) 散sǎn( )
qiǎo( ) sàn( )
(5)从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 )——( ) ( )——( )
(6)全文运用 化的写法,写到了岁月的无情却又慷慨、公正。其中第2~4段运用了 ,句式,而第7、8段则运用了 的写法。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喂,我的铅笔丢了,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大虫大吼一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美丽的白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进行句子训练。
1.这个飞天梦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难道不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小明。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给下面句子换一换说法,句意不变。
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请你按要求写作文。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医护人员援助湖北,演绎最美逆行者;科研人员冲锋在前,与病毒奋战;爱心人士伸出援手,物资不断送往疫区;村庄城市封闭,执勤人员坚守岗位……这一桩桩,这一幕幕,让我们感慨万千。请你把疫情防控期间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一件让你难忘、感动、骄傲……的事写下来,题目自拟,叙事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中不泄露本人姓名、学校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