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辽宁抚顺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已亥杂诗》,完成练习。

《已亥杂诗》是___朝诗人___写的,这是他的《已亥杂诗》中是第___首。其中“九州”的意思是___;“生气”的意思是___;“恃”的读音是___,意思是___;“喑”的读音是___,意思是___;“万马齐喑”是比喻___。“究”的意思是___;“抖擞”的意思是___

2、开心词典。

闻(  )(  )闻   郑重(  )(    知(  )安( 

  )(  )自慰   )(  )万状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将“京口”“瓜洲”“一水(长江)”“钟山”“数重山”五个地点标注在下图中。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这两句诗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遥望家乡时的所见所想。(  

②“一水”“只隔”说明瓜洲离京口以及诗人的家乡钟山的距离都很近。(  

③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可谓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但在诗人看来仅仅是“一水”和“只隔”,如此之近,体现了诗人身在旅途,心系家乡的感情。(  

4、用字典查出下面几个词的意思:

碗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益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浪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注意笔画规范和结构端正)

chì luǒ shèng dàn   yōu yǎ   yù bèi

____ ____ ____  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   风雷(   )   万马齐(   )

2解释下列同语。

九州:                生气:            

喑:                 抖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

4学了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禁让人想起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想起了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写出了当时社会(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局面,表现出了诗人对此的强烈不满。(   )

(2)“天公在诗中的意思是天帝、老天爷。(   )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计315首。广为传诵的这首诗联想丰富、奇特,比喻形象,含意深刻,言辞恳切。(   )

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填空。

(1)“咏柳”中“咏”的意思是_______

(2)“丝绦”一词本义是_______,在本诗中指的是_______

(3)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_______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写下来,并写出意思。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__________同志而做的演讲。

【2】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固: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3】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___

【4】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本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花灯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用雄黄画个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了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是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的是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连一连。

七月 中秋节   吃月饼

八月 灯节   登高,吃花糕

九月 七夕   放莲花灯

正月 重阳节   观灯

2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端午节是“雅”的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写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是避五毒。________

2)八月节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来说最为伤感。________

3)春节是中国所有节日中最热闹的。________

4)上元佳节其实就是灯节,所有花灯中最好玩的是“气死风”。 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籍”的音序是_______,音节是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文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含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 ”。

【4】你从文中划线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______,二是___。这表现了他____的精神。

【6】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尼尔斯睁开眼睛,看见狐狸咬着一只野鹅,立刻赶过去喊道:“快把鹅放下!”狐狸看清他的敌人不过是个小不点儿,便毫不理会。尼尔斯急了,一把拉住狐狸的尾巴。这一出其不意的攻击,使狐狸松开了嘴,野鹅赶紧拍打翅膀,奋力地向湖中飞去。“啊,你好大的胆子!”狐狸恶狠狠地叫喊着,竭力想捉住尼尔斯,尼尔斯紧紧抓住他的尾巴。狐狸转了一个又一个圈子,却怎么也抓不住尼尔斯。他们像陀螺似的不停旋转。一会儿,尼尔斯的手开始麻木,头也开始晕眩。他终于坚持不住,松开了手。尼尔斯立刻像被旋风刮去一样,一下子撞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上。

【1】选文主要从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尼尔斯。读了选文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

【2】“他终于坚持不住”中的“终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一只野鹅,看到尼尔斯这样勇敢的行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人与海

     

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马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孩子每次见到老头空船而归,总要帮他拿拿东西。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当晚老头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少年当水手时远航非洲见到了在海滩上嬉戏的狮子。

醒后他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天还没有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经过判断,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屈服,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但是作用不大,小船向西北方漂去。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地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地回忆往事。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鱼开始不安分了。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儿,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面,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大。老人和大鱼一直僵持着,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几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把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扎进鱼身。鱼仰身朝天,它终于死了。

老头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头见到第一条鲨鱼。他把鱼叉准备好,用绳子系住。待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时,老头用刀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法对付它们了。船驶进小港时,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朋的白色鱼脊骨。望着那副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

第二天早上,孩子来看望老头,老头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了非洲的狮子。

节选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转了一个身,就钻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拉又一扯,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露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刀子几乎戳不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阅读梗概,完成练习。

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跟他经常在一起的人是___________。老人已经___________天没有打到鱼了,终于在第___________天钓到了一条大鱼,但血腥味引来了鲨鱼,最后到老人回家时,大鱼只剩下了_______________

【2】根据梗概内容,将剩下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1)未打到鱼,仍不服输。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无所获,回到家中。

【3】《节选》中在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明威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有力,富有特色。下面是《老人与海》的不同译文,哪种译文更符合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说说理由。

译文1: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

译文2: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一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秋之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我最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们

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

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戛然而止_____ 硕果_____ 伴和_____ 步履______ 雕琢______

2把文中画“__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_________,

夏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

冬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________________

5“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一句里的“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段)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认为秋天是清爽的、热情的、真诚的。

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练习

1.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成“被”字句

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成陈述句)

3.一大滴松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

改成

4.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么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改成肯定句

5.同学们选举他。当选少先队员。(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17、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相关练习。

(1)“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作者将_____________比作粥有声无力的叹气。其中,“有声无力”一词,呼应了八儿此刻____________的心情。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__(描写方法),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体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快乐作文。

题目:那一次,我(感动、愤怒、愧疚、难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