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辽宁阜新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先默写古诗《春夜喜雨》,再写一句带有“春”字的诗句(不重复)。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耻笑——________ 炽热——________ 憧憬——________

酬谢——________ 啜泣——________ 创造——________

4、查字典,按要求填空。(每空0.5分,共6分)

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的第十一笔的名称是( )。写出含有字的两个不同的成语,分别是:(   )、( )字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A.道路;B.方法,方向;C.道德;D.水流同行的途径;E.技术,技艺;F.量词。请将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

1)华佗医道高超。 (   )

2)河道畅通了,下游的人们才有流水浇灌庄稼。 (   )

3)大山里有许多羊肠小道,真漂亮! (   )

4)他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没人说得过他。 (   )

5)万道霞光穿破乌云照射到大地上,刺得人眼睛发痛。(   )

 

5、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看”的词语:____________

2.表示“走”的词语:____________

3.表示“说”的词语:____________

4.表示“想”的词语: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词鉴赏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赏析。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外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1文段中的哪些语句是八儿的想象?请找出来,画上“﹏﹏﹏”。

2朗读下面这句话,应读出(  )的语气。( )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A.害怕、哀求 B.命令、好奇

C.急切、恳求 D.紧张、好奇

3读了这段文字,你体会到八儿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浏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题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①谈到环境污染,人们首先会想到大气污染,却很少察觉身边潜在的成胁——光污染。

②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白亮污染;夜间,媞乐场所的霓虹灯等强光照亮了夜空,这驫于人工白昼;歌舜厅的彩色光源则构成了彩光污染。

③光污染被称为视力杀手。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近60%,居世界第二位。专家认为,其主耍原因并非单纯用眼习惯,还有光污染。其中不仅包括上面所提到的白亮、彩光污染等,甚至室内光源、墙面瓷砖等都是视觉环境的光污染。

④研究人员发現,现代装饰的光反射率已远远超岀自然环境。倒如:白粉墙的光反射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率为82%-88%,特別光滑的白粉墙的光反射率为9%,比草地、森林高10倍左右。人如果长期在这种反光条件下生活,视力会急剧下降,白内障发病率有时可达45%。

⑤光污染干扰着生态。数百万年来,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在自然光的作用下生长和繁殖的,现在的照明对自然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干扰。一只灯箱一年可杀死35万只昆虫,长此下去很可能会严重危及昆虫世界的多样性。昆虫是大自然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乌类就以昆虫为主要食物,许多植物靠昆虫传授花粉。如果没有昆虫,必将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

1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_____________和彩光污染。

2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_____,居世界第二位。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人如果长期在这种_________下生活,视力会急剧下降,__________发病率有时可达45%。

4一只灯箱一年可杀死_________昆虫,长此下去很可能会__________昆虫世界的多样性。

5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__

6全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光污染。

11、阅读。

西湖的“绿”

六月间,我第四次来到西子湖畔。奇怪的很,这次却有着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zhī zhì)子花的甜香。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cónɡ zōnɡ),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tī dī),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地下。走进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青苔,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绿山水画。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的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奇,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都要裙mèi quē)飞扬,翩然起舞了。

1划去括号里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按要求写出描写“绿”的成语。

表示绿得颜色浓:______;表示绿得时间长:______;表示绿得面广:______

3阅读短文,填空。

(1)短文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处的“绿”,表现了西湖的盛景,表达了___________

(2)在花港观鱼,作者目睹了一种绿,那是____________

4细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1)用波浪线画出表现“我”内心感受的两个词语,并说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这一自然段写出西湖怎样的特点?

 

12、快乐阅读。

真理诞生于有个问号之后(节选)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有可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   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2请在第一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第二段中“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是谁说的?在文段的横线上填上名字。

4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______________

5画“ ”的句子中“这样的事例”指____________

请再补充一个这样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实践。

那个乞丐

①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

②这是一个老太婆。她的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色黧黑,满是皱纹。右手持一根短棍。因为她也是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不知为什么,她能找到施主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奶奶!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的,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她总会来一次的。我们成了熟人。

③据她自己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子上的一个破坟洞里。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反正她瞎着一双眼,即使有棺材,她也看不见。即使真有鬼,对她这个瞎子也是毫无办法的。

④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栽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扁豆是不会关心主人是否是瞎子的,一到时候,它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摸模索索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地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十岁,虽有感情,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我不会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这真是一首绝妙好诗的题目。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些我都木然懵然。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我于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的乞丐。

⑤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衣百结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却是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一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

【1】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图表,还原老乞丐的形象。

【2】文章第④自然段两次提到“不寻常”,分别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句子:(我)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

句子:从她手中接过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第④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摘录老乞丐的动作,体会她的心理活动。

【4】阅读第⑤自然段划线句子,联系短文内容,从这样的表达,你体会到了什么?(     

A.“我“焦急不安地盼望着老乞丐出现,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

B.“我”盼望老乞丐早点给我们送扁豆,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C.“我”每天无所事事,一个人很寂寞,所以觉得时间特别难熬。

D.“我”每年种扁豆,日子过得很充实,所以觉得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5】结合全文,想一想第①自然段中“那个老乞丐的影像总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快乐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chóu chàng(( )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jīng huáng( )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yī wēi( )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②光线正无可挽回地xiāo shì( ),一派荒凉。

1看拼音,写词语。

2“我”为什么不出声地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的①②两句属于_____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烘托了“我”____________的心情。

4请你用“﹏﹏﹏”画出描写母亲动作的句子,体会母亲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片段,你怎样评价这位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分析加点词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天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突然当啷当啷地大响起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8、感叹句: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感叹句。

山林里的小鸟叫声清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哗哗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捧着硬币对张丽说:“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搭石不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例句,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例句: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 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任选一个题进行习作)

1.材料:李芳也来参加小学毕业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拟文题,抓住“感到意外”“这样做真不容易”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字数在500字左右,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经过六年的小学生活,同学们表现得越来越懂事了,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了。如,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予帮助;对不良的言行能够进行劝阻;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同学们做这些事时,自己很高兴,觉得自己长大了。请你选一件这样的事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下来。(要求:事例要生动、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叙述有条理,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字数在500字左右,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