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山西大同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1)兔,触株而死。(走:跑。)走马观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赴汤蹈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说说诗意思。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短浸溪:____________       萧萧: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无再少:____________       白发: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组字法”记忆生字。

1.“九”加上一点就是ní  wán________wán________

2.“石”加上“薄”就是pánɡ bó________________

3.“山”加上“民”就是mín  shān________mín________

4、解释诗中的词语。

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 蕲水:_________________

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

潇潇:_________________ 子规:_________________

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 休:_________________

白发:_________________

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说过“________,不亦说乎!”他也说过:“________,可以为师矣。”这两句话揭示了学习方法至今还在指导我们的学习活动。古人说,“________,谦受益”,又说“_______。 

2、《牧羊犬阿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牧羊犬阿甲是一条_____________,它是主人用________________换来的。

3、拥抱“自然美景”。我们领略了长江的风采:你用甘甜的乳汁,_________;你用________________。我们包览了三亚的美景: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失去了原色,像_________,醉醺醺的__________;欣赏了烟台海独特的魅力:冬日的凝重、春日的_________、夏日的__________、秋日的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你在诗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为何不写人?是没有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释)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④明朝(zhāo):明天。⑤空斋:空荡的书斋。⑥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⑦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⑧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结合注释,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诗的前两句借___________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________,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________手法。

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和“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都写出了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习俗。

B.《寒食》一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做文章,反而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自嘲,传达出一种抓住人心的悲哀。

C.《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诗的首句从远处着笔,遥想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近处落想,实写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D.孟诗表现了诗人节日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请选择一个节日,写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标明出处。

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鉴赏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焉知非福”一词出自《淮南子·人间训》,这个词的前一句是“_______”。

【2】你是怎样理解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的?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撒在地上,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选文中“畜养”一词的意思是( )。

A.饲养 B.指家养的兽类

2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鲁滨逊做了以下事情:

(1)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_

3鲁滨逊做的这些事,解决了______问题。

4自创歌词来表现本书主题,下列句子不适合写入歌词的一项是( )

A.当意外来临,学会接受和面对。

B.凭借智慧和勇敢,定能战胜困难。

C.不畏艰险,享受冒险的乐趣。

D.保护自然,杜绝环境污染。

11、   明天,我们毕业(节选)

敬爱的老师,回顾6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是您,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小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凝聚___________ 教诲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创造___________ 热爱___________

3这段话从三个方面写出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和帮助:

 

 

4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读着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这句话用了 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学生们对母校老师   的思想感情。

请仿照这个句子,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在我们心目中,您是   ,您是 ,您是  

12、课内阅读。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官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1】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①万籁俱寂:________

②恼羞成怒:________

【2】“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偷偷地”一词告诉我们:________

【3】从哪些地可以看出这是日军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用“________”画出有关句子。

13、心情驿站。

选择心情

对不利的处境或者对所面临的问题,人们感到无能为力时,烦恼与忧虑就产生了。对此,人们觉得天经地义。其实,外部环境我们固然很难改变,但自己的心境却是可以由你自己来决定的。

一脸焦虑的太太问先生:“我们刚买的新车被偷走了,你怎么还笑得出来?”

先生安慰太太说:“亲爱的,我们可以因为丢了车烦恼,也可以因丢了车而快乐。虽然我们的车子被偷了,然而我们可以选择态度和心情,现在我决定选择让自己快乐。”

还有一则故事更富有启迪性。

某人有一大片引以为荣的草地,绿油油的草坪,非常美,可惜有许多蒲公英杂生其中,他用尽各种除草的办法,还是无可奈何。

最后他只好写信向园艺所求助,他在信上列举了他所用过的各种除草方法,在信的末尾,他问道:“现在我还需要做些什么?”

园艺所回信说:“我们建议你学着去爱这些蒲公英。”

面对无法去除的蒲公英,草地的主人有两种选择:耿耿于怀或者欣然接受。园艺所的建议是聪明的,既然想尽了所有的办法也无法除掉草坪里的蒲公英,为什么不可以选择一种积极的心境,学着喜欢并接近它们呢?蒲公英也有蒲公英的美丽啊!选择喜欢,你能收获另一份灿烂。

为失去的月亮而哭泣,你还会错过满天灿烂的星星。那么,面对不可能尽如人意的现实,学会选择快乐吧,用积极昂扬的心情,去营造更美好的人生。

1上下文理解词语。

耿耿于怀——________________

昂扬——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一说为什么先生说“可以因丢了车而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用一句话说说作者举了哪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试着说一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通过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生活或学习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圆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如何在风筝线能达到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探路、又是怎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正当他转身往回走时,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小块亮光,好像是太阳光,于是他放下风筝线朝它摸索着走了过去。他把肩和头从一个小洞中探了出来,竟看见宽阔的密西西比河正从下面滚滚流过!如果碰巧是晚上,他绝不会看见那一小块太阳光。也就找不到这条通道了。他又讲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琪,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而她却让他别拿这些无聊的谎话来烦她,因为她很累,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她也愿意死掉。他还讲了自己如何费尽口舌说服了贝琪,当她摸索着爬到洞口,看见那一小块太阳光时,怎样兴奋得不得了,简直就要高兴死了。他还说自己怎样先爬出洞口,然后又帮助贝琪爬了出来。他们是如何坐在那里高兴得大声哭了起来,一些人怎样乘着小船打那儿经过,他俩又是怎样呼喊着他们,告诉他们自己的遭遇。他也描述了起初这些人如何不相信这荒唐离奇的故事,因为他们说:“你们是在河的下游。离那个峡谷里的山洞有五英里远呢。”然后他们就将他俩扶上船,划到一户人家,给他俩吃了晚饭,让他们歇息了两三个小时,随后便把他们送回了家。

【1】这段文字选自美国作家______的著作《____________》。

【2】同样表示“说”的意思,选文中出现了多种表达。请至少再找出4种写在横线上。

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汤姆的历险过程。

冒险探路,找到出口→( )( )

【4】你觉得选文中的汤姆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至少写两点)

【5】读完整本书,我们知道汤姆还是个热爱自由、有正义感的孩子,请分别结合事例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送小王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带弟弟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是不能忘记这十多年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的。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养花很有意思。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练习。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

改为陈述句: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人们以为赫胥黎发疯了。因为在人们看来,恐龙早已灭绝。

因为   ,所以  

3.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这个标本会不会就是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改为字句、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园的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天地

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时常有他们的发现,甚至有伟大的发明。相信你在学习生活中也有或多或少的发现,请以“我发现 ”为题目,写一篇习作。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清楚发现过程,写出发现的结果,有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