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海南三亚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读《草船借箭》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选一选。

【1】诸葛亮说“只要三天”,是因为(   

A.军情紧急,急需用箭

B.他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是借箭的好时机

C.他相信三天可以造出十万支箭

【2】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的原因是(   

A.他一心为公,忠心报国

B.他怕周瑜惩罚

C.他很有才干,有把握完成任务

【3】“周瑜很高兴”的原因是(   

A.诸葛亮答应造箭

B.马上就有攻打曹军的武器,又可以打胜仗了

C.以为诸葛亮上了圈套,可以达到给他定罪的目的了

2、下列句子中,只用了一种描写方法的一项是(   )

A.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B.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C.帘外丫头子们回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

D.弟弟一边走,一边跳,嘴里还唱着:“小黑熊,起得早,背着书包上学……”

3、[描写方法]对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外貌描写)

B.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心理描写)

C.武松说:“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语言描写)

D.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动作描写)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唱反调(写出句子中划线词的反义词)。

这道题很做。________

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个孩子。________

那个人走了。________

这次用法子不行了。________

妈妈昨天买的菜太了。________

5、积累填空

诗如跳动的音符婉转,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如初升的太阳洒下光辉,我们在课本里感受到了很多关于

它们的美好: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里用“______________。”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孟郊在《游子吟》里用“______________。”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王维在《鸟鸣涧》里用“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雷震在《村晚》里用“____________。”描绘了小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秋水满塘的美景。

6、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

这句话是对黛玉的_____描写,读完后我知道了古时候放风筝即是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yī yī xī bié       xì xì huí wèi       chéng zhǎng jì yì       táo lǐ mǎn mén

( )       ( )       ( )       ( )

shēn lín qí jìng       bǎi nián shù rén       bì yè zèng yán       jì niàn cè

( )       ( )       ( )       ( )

cè huà shū       fàng fēi mèng xiǎng     xìn shǒu niān lái     yú wěi wén

( )       ( )       ( )       ( )

8、根据本单元学过的内容填空。

(1)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________→小篆→_______________

(2)甲骨文是刻在_____________的文字,主要在_________时期使用;金文是铸刻在____________的文字,主要在__________时期使用;小篆是从________ 时期的__________文字发展而来的,它是我国__________的文字;隶书形成于__________晚期,通行于________ ,它是汉字发展史上的__________;楷书是_________时期出现的, 一直通行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而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来了。

④她本来完全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与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遇。犹豫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便急匆匆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一个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地走进来,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的眼睛里泛着泪光,她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帮我解了围,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当时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了摇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老师的笑,这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老师的善良、高尚、富有责任心、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5】当女老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我想和你们一样

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这样的微笑出现在她的脸上是很不寻常的,由于大脑麻痹而产生的肌肉僵硬,蒂娜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同学时常看到她扶着助步架艰难地在学校拥挤的走廊上挪动。

那天,我布置了不少作业,其中一项是背诵一首题为《不要放弃》的三节诗。我只为这项作业定了10分,我猜想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背诵它。在我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只值10分的家庭作业,我多半会自动放弃。好奇心让我想测试一下,看到底有多少同学背了诗,看今天的学生是不是也像当年的我。

到了检查作业的那天,我走进教室,一抬头,看见了蒂娜,她脸上的微笑与平日有些不一样,仿佛多了一份担心。

“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翻着花名册,我让学生们依次站起来背诵。果然被我料到了,他们一个个都背不出这首诗。“对不起,克劳斯先生。”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有一个居然不小心把心声说了出来:“就10分嘛!”我真有点哭笑不得,于是半开玩笑地宣布,下一个不能完整地背出这首诗的学生必须趴在地板上做三个俯卧撑。这是我从我的体育老师那里学到的惩罚手段。

意外的是,下一个学生是蒂娜。蒂娜一字一字地开始费力地背诵起来,她在第一个小节的末尾犯了个错误。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在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的!”可又觉得不妥当,犹豫间,她已经扶着助步架,重新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继续她的背诵。她完整地背完了这首三节诗。

她背完之后,一个同学仿佛从震惊中苏醒过来似的,有点迷糊地问她:“蒂娜,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这项作业才10分!”

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那天,蒂娜得到了属于她的10分。同时,她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喜爱和尊重。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如出一辙:__________________

妥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然知道大多数学生不会背诵这首诗,“我”为什么还要布置这道作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式?

(1)“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___________

(2)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在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___________

(3)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___________

(4)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___________

4“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当。”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觉得那样说不妥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蒂娜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吟“爆竹声中一岁除”; 吟“清明时节雨纷纷”; 吟“明月几时有”; 吟“劝君更进一杯酒”; 吟“漫卷诗书喜欲狂”; 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 )

(2)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难以抑制。( )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B.清明时C.过年时

D.喜悦时E.慷慨时F.送别时

【3】不是汉字的特点是哪一项?(          )。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4】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5】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要求:认真听短文朗读两遍,完成练习。

1、作者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春雨的沙沙声。

2、描写春笋生命力顽强的动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新型玻璃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   谦)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______值夜班的看守,______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报警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xíng   háng)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ràng   yàng),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óu   ǒu)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请选择正确的字或读音。

3在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陈设——________    昂贵——________

4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按文章内容填空。

文中介绍了两种玻璃,一种A________B________A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用途是________B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用途是:________ 

14、阅读理解

蚂蚁和蜜蜂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去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起头气呼呼地说:喂,蜂儿,我问你一个问题。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说。

你们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都很勤劳,但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吗,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________,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________……”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妒忌蜜蜂了。

1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

2联系是上下文了解词语:

妒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服口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为什么心服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运用。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泽东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那一次次的分离指的是岸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对毛主席主要的描写手法是(  )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3】“岸英!岸英!”当毛泽东喊儿子的名字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  )

A.这次,你怎么回不来了呢?

B.你为人民献出了生命,值得!

C.你在哪儿?我想你啊!

D.你是志愿军战士,你尽了一名战士的义务。

【4】能形容选段中毛泽东心情的成语有(   )(多选)

A.忐忑不安

B.肝肠寸断

C.心烦意乱

D.悲痛欲绝

16、课内阅读。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出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文中“挺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哪一句不能体现出祥子的挺脱?( )

A.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

B.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C.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

D.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4】你身边谁的外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写一段话突出他(她)的外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晏婴劝谏

晏婴和齐景公及群臣到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那金壶的内壁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齐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景公理解得很深刻。晏婴在一旁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齐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问:“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格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婴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却把它们放在壶里,既不能经常看见,也不能对照着去做,能不亡国吗?”齐景公若有所悟,频频颔首,并对随从的大臣说道:“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

齐景公在牛山上游览的时候望着都城临淄,泪流满面地说:“美丽的国都啊,草木多么茂盛!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万物都要死亡呢?假若从古到今没有死亡,那么我将到哪里去呢?”他的两个大臣史孔和梁丘据也跟着流泪:“我们依靠君主的恩赐,饭菜可以吃饱,车马可以乘骑,看见死亡临近,禁不住都很悲伤,何况我们的君主呢?”听了他们这些话,晏婴在旁独自冷笑。

齐景公看晏婴冷笑,便揩干眼泪问道:“我和我的大臣触景伤情,有什么值得你发笑呢?”

晏婴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您此时只会在农田里,哪里还会有时间触景伤情呢?正是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君位,才有机会让另一个人被立为君,也才有机会轮到您当上国君,可笑您身在福中不知福。您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哭泣,这是很不仁不义的啊!我对不仁不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

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又罚史孔和梁丘据两人各一杯酒。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稀疏——______   乞求——______

昏庸——______   浅显——______

2晏婴是如何理解“食鱼无反,勿乘驽马”这八个字的?

(1)“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景公和晏婴对金壶中所刻的句子理解不同。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齐景公、群臣和晏婴各是什么样的人?请用一个词语分别概括出他们的形象特点。

齐景公:____________   群臣:____________

晏婴: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一共讲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写在横线上。

(1)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写道“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你觉得齐景公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品味探究。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用“——”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2)这句话与课文的       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19、课外阅读

厄运打不垮信念,危机摧不毁意志

没有人喜欢厄运,没有人欢迎危机,但厄运往往不请自来,危机常常不期而至。最惨的厄运可能带来最好的运气,最深的危机可以变为最大的转机。创新无法规划,发展难以预测,我们无法完全掌控其中的过程,也不会看到发生的点点滴滴。正是这种不可知、正是这种变数、正是这种可能的缺陷和不完美、正是这种人类企图改造社会的欲罢不能才使这个世界有了永无止境发展下去的动力。

欣然地接受挑战吧!厄运和危机只不过又是一个开始而已。从头再来,恰如凤凰浴火重生,好似蝴蝶沐水沉香。人类的成功不在于完美、不在于优秀,而在于面对问题行动果敢、不推不拒、百折不挠、永不言弃。只要经历痛到极限的挣扎过程,各种无奈便会远离而去,所有劫难就会裂开希望的缝隙。

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只要危机摧不毁意志,希望的芽儿就会扎根在绝望的坚冰上。(   )经历过地狱的磨炼( )能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经历过厄运的颠簸,成功才不会变成过眼云烟;只有从危机中崛起,我们才能真正地顶天立地。

1照样子,写词语。

顶天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文中的括号里应填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缩写句子。

(1)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完成句子)。(12分)

(1)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 缩句)

 

(2)客人被蒙古族人接进了蒙古包。(改为把字句)

 

(3)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修改病句)

 

(4)小树成长。(扩句)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班被评为先进集体,全班同学都感到自豪。(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事迹表明,人不是不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题目:《那件小事激励了我》

脑海中的往事像镜头倒转一样连续不断的上演,妈妈温暖的拥抱,爸爸坚定的目光,老师谆谆教导的话语以及困难时刻同学的陪伴,无一不是平平淡淡的小事,却温暖得让人忍不住落泪,鼓舞我们不断前行。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静静流淌在心泉的最深处,他将永远温馨鲜活在遥远的记忆里,成为支持我继续努力的力量。

请以:“那件小事激励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题目:那件小事激励了我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