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西藏那曲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有盾与矛者(买) B.不可同世而(存在)

C.孔指以儿曰(给……看) D.孔君平其父(拜访)

2、下列词组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大的建筑 烟波浩渺的原野

B.微弱的光 巍峨雄奇的高山

C.悠久的历史 开阔雄浑的画卷

D.清醒的大脑 熠熠发光的珍宝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锄头 阴凉 诡计 私自

B.妒忌 军事 紧急 照办

C.委托 遇计 调度 年领

D.熟练 惊疑 崭新 酥软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不同意思组词。

1.饶:①丰富、多_________ ②宽容_________

2.漫:①到处都是,遍_________ ②水过满,向外流_________

5、读拼音写字词。

(1)农忙时节,我跟爸爸下地______麦子,累得我又______又渴。

(2)武松tuō  zhē______一只老虎走下景阳gāng______

6、搜集资料,填空。

《手指》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中国画家、_________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擅长散文和诗词,文笔隽拥清朗,语淡意深,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_____________

7、我能写词语。

zhàn yì

xiāo yān

è hào

dà sǎo

lán zi

qínɡ yì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8、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鸡犬相(______    如雾如(______   翻腾(______)吼

前俯(______)仰      毫不相(______   粗(______)有力

1.词语“_____”的意思是指身体前后晃动,多用来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含有反义词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

2.描写水的词语是_______,我还知道形容水流湍急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蝴蝶随意地飞”中“随意”的意思是____,还能用_____ 一词替换。

【2】读画“_____”的句子,回答问题。

(1)大树和土墙真的会发出声响回应“我”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4】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______的。“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忠骨”的意思是__________,在本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是毛泽东的_________描写,这一连串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________________中;另一方面表现毛泽东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A.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伟人,不是凡人。( )

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

C.两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

D.“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把遗体运回国埋葬。( )

11、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 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 三 孩子往下一纵身 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空格中加上标点符号。

【2】船长为什么要他的孩子往海里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结社赋诗

自元妃归省之后,贾政到外地做官去了。贾政一走,宝玉每天就在园中游荡。这天他正觉无聊,忽见探春下帖说要大家一起结一个诗社。宝玉大喜,刚走到沁芳亭,正好碰上贾芸派人送来两盆白海棠。到了秋爽斋,只见宝钗、黛玉、迎春、惜春都已经在那里了。探春笑道:“我不算俗气,偶然起了个念头,写了几个帖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

这时,李纨也来了。李纨和迎春、惜春三人不善作诗,所以就分别担任诗社的社长和副社长,负责主持、限韵和监场。于是他们便以贾芸送来的白海棠为题,以“门”字为韵,每人各作一首七言律诗。大家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只有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说笑。迎春命人点了一支香。原来这香只有三寸来长,灯草粗细,点起来很快,如果香点完了,诗还没有写成便要受罚。

探春最先想好了,提笔写出,又修改了一回,递给迎春。她问宝钗写好了没有,宝钗说:“有是有了,只是不好。”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对黛玉说:“你听,她们都有了。”黛玉说:“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经誊写出来,便说:“不得了,香只剩下一寸了!我才有四句。”又对黛玉说:“香要点完了,你还蹲在那潮地上做什么?我可顾不得你了。”说着,走到案前把诗写了出来。

李纨说:“我们要看诗了。若看完了还不交卷,是要受罚的。”宝玉道:“你虽不善作诗,却善看,又最公道,你的评阅,我们是服的。”众人都点头。

大家看了诗,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说宝钗的最好,说完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扔给众人。众人看了,都说这首最好。李纨说:“若论风流别致,当然说这首;若论含蓄浑厚,还是宝钗的最好。”探春道:“评得好,黛玉当居第二。”李纨又说:“宝玉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本来就不好,这评得很公平。”又笑道:“只是宝钗和黛玉的两首,还要再斟酌一下。”李纨道:“我是裁判,与你们不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

李纨规定每月的初二和十六两天开社作诗。宝玉道:“到底要起个社名才是。”探春道:“俗了又不好,太新了刁钻古怪也不好。可巧是海棠诗开端,就叫‘海棠诗社’吧。”说完,大家又商议了一会儿,才各自散去。

1阅读短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填一填。

起因 经过   结果

2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出短文中的“下帖”指的是(   )

A.作诗 B.练字 C.送邀请函 D.扔下帖子

3人的性格不同,写出的诗的风格也不同。黛玉作的诗的特点是_______,宝钗作的诗的特点则是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全文用平铺直叙的语言写了大观园内众人写诗结社的雅事,通俗易懂

B.短文为读者呈现了封建大家族里小姐公子们的悠闲生活

C.黛玉作诗最为从容,可见她很有才气

5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十分有特点的人物。短文中有两处正面描写她与众不同的举动的地方,请你用“______”画出来,并写一写林黛玉给你留下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嘿,bì jìng(   )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我于是继续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我又在家里练琴了,

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而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同时每天清晨,我还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了她是个可怜的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终于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先是一愣,随即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述tiān fāng yè tán(   ),“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   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qín xián(   )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默默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cí xiáng(   )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难以置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潜滋暗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间接叙述。

  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各表示什么,从下面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转换。

  C.表示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

  (1)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   )

  (2)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   )

  (3)“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呜叫。(   )

5.读短文,完成练习。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我”的变化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像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 ,劲儿先就自泄了一半。那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楸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1】根据意思写词语。

高声大叫,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

又急又响的雷。( )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划波浪线中“扑”、“掀”、“剪”三字描写了老虎怎样的特点?这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1自然段中武松三个“一闪”,你体会到什么?“闪”能不能改成“躲”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地说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④、⑤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以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⑦段括号内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4第⑥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充满人情味儿的小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空间。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1】第1段作者写了花园里的什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晃晃”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 ”的句子,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对应“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的?

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鞋匠的儿子

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

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后,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在他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不久,南方的一些州竟发动了分裂国家的战争。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曾经在一次演说中强调:“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正是这位出身卑微的美国总统,毫不犹豫地领导人民拿起武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改动)

1参议院的议员们感到尴尬的原因是(  )

A.林肯是鞋匠的儿子。

B.议员们一贯态度傲慢。

C.他们被林肯打败感到没面子。

D.林肯当总统了还不忘地位卑微的父亲。

2“完整的整体”在文中指(  )

A.统一的国家

B.全家人团结一致

C.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D.全体议员团结一致

3“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的原因是(  )

A.林肯学到了父亲无人能比的修鞋技术。

B.议员们没办法羞辱林肯,只好改变态度。

C.林肯反对国家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议员们被林肯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了。

4参议院的议员们的情感态度变化过程是(  )

A.尴尬→羞辱→傲慢→静默→赞叹

B.尴尬→羞辱→嘲笑→静默→赞叹

C.自豪→羞辱→嘲笑→静默→赞叹

D.意外→羞辱→嘲笑→静默→赞叹

5“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此时的议员们会如何赞叹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欢文中的林肯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至少说明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再寄小读者(节选)

亲爱的小朋友:

在上一封信中,我曾提到了西西里岛的访问。这个岛我从前没有到过,因此我对它的印象也最深。这个被称为意大利靴尖上的足球的西西里,面积有两万五千平方公里,居民在五百万以上。在这里的一段旅程,我们和海结了不解之缘!

我们住的旅馆,都是面临大海的,我们和意大利朋友聚餐的饭店,也都挑选海边名胜之地;枕上听得见鸥鸣和(潮  朝)响,用饭的时候,仿佛也在啖咽着蔚蓝的水光。一路乘车,更是沿着迂回的海岸,一眼望去,不是无际的平沙,就是嶙峋的礁石,上面还有耸立的碉堡,而眼前一片无边的海水,更永远是反映着空阔的天光,变幻无(极  级),仪态万方,海水是很蓝的;在晴朗的天空之下,更是像古诗上所说的“水如碧玉山如黛”,光艳得不可描画!那颜色是一层一层的,远处是深蓝,稍近是碧绿,遇有溪河入海处,这一层水色又是微黄的。唐诗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写得极好,因为它不但写出斜阳,连江上的微风,也在“瑟瑟”两字中,表现出来了!

车窗的另一面,不是长着碧绿庄稼的整齐田地,便是长着上千(盈  赢)百的杏树、桃树、桔柑树、橄榄树的山坡上的果园。

陌上花开,风景如画。在这片丰(绕  饶)美丽的土地上的居民,是使人艳羡的!

(选自《寄小读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潮 朝)响   无(极 级)

上千(盈 赢)百 丰(绕 饶)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________

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________

3描写海水的颜色有________

4作者说“在这里的一段旅程,我们和海结了不解之缘”的原因,不恰当的说法是( )

A.“我们”住的旅馆,都是面临大海的

B.“我们”和意大利朋友聚餐的饭店,也都挑选海边名胜之地

C.一路乘车,更是沿着迂回的海岸

D.车窗的另一面,不是长着碧绿庄稼的整齐田地,便是长着上千盈百的杏树、桃树、桔柑树、橄榄树的山坡上的果园

5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说艳羡这块土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尔——( )        训斥——( )

【2】选文的前两句通过“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的______ ,说明墨梅图在外祖父家中的地位很重要。根据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仿写一句。________

【3】用“_____”画出选文中描写外祖父动作的句子。

【4】选段主要讲了___的事,梅花魂表面是指_____,实际上是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照样子,改句子。

例:你们不能这样做。

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1)淤泥承受不住这样重的老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句子。

(1)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泰国,如果你在公路边或者树林里遇到大象,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象是泰国的国宝。(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班队课上,我们修订并讨论了班级公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1.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纯真岁月。祖父的园子是作家萧红童年时的乐园;;而一个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发现,给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是什么呢?把它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2. 的同桌

要求: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写出你同桌的典型特点。条理要清晰,形象要鲜明。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