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不适合填在题目“他___了”中的横线上的是( )
A.果断 B.陶醉 C.高兴 D.感动
2、下列词语与现在的说法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榜文——公告
B.客官——客人
C.郎中——书生
D.墨客——文人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迸(bèng)裂 船艄(shāo) 镌(juān)刻
B.将(jiàng)相 阻挠(náo) 侵略(luè)
C.携(xié)手 气氛(fèn) 炽(chì)热
D.莞(wǎn)尔 胚(pī)胎 寂(jì)寞
4、照样子写词语。
随时随地 ( ) ( )
直直落落 ( ) ( )
5、默写。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特点,并完成练习。
刷子李:____ 严监生:____
小嘎子:____ 骆驼祥子:____
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我最喜欢的是____,因为____;我最不喜欢的是____,因为____。
7、词语填空。
(____)(____)他乡 (_____)(____)盛名 低头(____)(____)
(___)天(___)地 泪眼(____)(____) 历尽(____)(____)
8、读拼音,写词语。
1.这只xiăo tĭng ________特别好看,chuán shāo________向两边qiào qĭ________。坐起来也很舒服,因为里面挂着遮光的bù lián________,铺着厚厚的diàn zi________。
2.liáo kuò______的草原像铺了一块大毛毡,jùn mă ______在上面jí chí _______,黄牛在上面yuăn tiào ________,另外还有许多不知名的shēng chù ________呢!
9、名著选段阅读。
土地即与同进,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
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
旁有仙吏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
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哪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选自《西游记》第五回)
【1】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
【2】结合文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从擅吃仙桃可以看出大圣不受束缚的特点。( )
(2)从变做小人睡在浓叶间可以看出大圣如同稚子,十分顽皮。( )
(3)大圣一被惊醒就从树上跳下来,拿出金箍棒,可见大圣十分胆小。( )
【3】全书充满了丰富奇特的想象,请结合文段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语段精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的站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的说:“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从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 ) 留恋——( ) 敬重——( )
【2】从哪些句子你体会到毛泽东凡人的情怀?用“ ”画出来。
【3】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理解。
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A.这句是毛泽东的语言描写,写了毛泽东既有着跟普通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情怀。
B.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C.这向外貌描写,表现了毛泽东对儿子的思念。
11、阅读感悟
快手刘
文/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 “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 ,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 瞧 就在这儿哪 怎么样 你们说错了吧 买块糖吧 孩子们给骗住了 再不喊闹 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 其余的一哄而散 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1】给划线的的句子加上标点。
【2】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时间 | 快手刘的手 | 快手刘的演技 | 观众 | “我”的表现 |
“我”童年时 | 敏捷灵活 | ____ | 围了几圈 | 揭他老底 |
“我”高二暑假 | ____ | 漏洞百出 | ____ | ____ |
【3】品析下面的词或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标题为“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至少说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晏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文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3、课内阅读。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用“﹏﹏”画出孩子陷入危险的句子。
【2】猴子在事件中起的作用是( )
A.猴子逗孩子使危险发生,因此它是事情的起因。
B.猴子引导孩子一步一步陷入危险,因此它是事情的发展。
C.猴子戏弄孩子,导致危险的后果,因此它是事情的结局。
【3】“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为什么不由得发起抖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人物描写一组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盏,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shòu sǒu),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ɡ)。两个人走马灯似地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náo ráo),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dānɡ dànɡ):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钓 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bié biè)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字。
【2】这段话中有好些类似“猴儿似的”词语,巧借动物写出人物的特点,很有特色,请你找一找,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描写小嘎子摔跤时的一系列动词。
【4】请用“﹋”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5】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与理解。
刷子李(节选)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面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1】第一自然段中有三个“!”,从中可以读出曹小三的____心理。
【2】刷子李对徒弟曹小三说“好好学本事吧”,他想告诉曹小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小三学徒头一天,他见到了____,听到了____。
【4】你觉得曹小三明白了什么( )
A.外面关于师傅的传言是真的,师傅浪得虚名。
B.师傅裤子上的白点是抽烟时烧的。
C.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自我挑战、不断磨炼的结果。
D.刷子李的绝活若不是曹小三亲眼所见,怎么也不会相信是真的。
16、课内阅读。
汉字字体的演变(节选)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它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单字有四千多个,其中已经认出的有一千多个,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字形图画性较强,字体也不固定,“田”可以写作。由于是刀刻,字形线条比较纤细。
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的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有些字形繁简差别很大,知,“车”字早期一般作,看上去很烦琐,中晚期作
,与今天的繁体字“車”差别不大。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今天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印章中仍然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魏晋时代有了楷书。“楷”是规矩、楷模的意思。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1】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的演变主要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阶段。
【2】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是_________。它的字形特点是_______、线条圆转、_____、______。
【3】一直通行至今的文字是_______。它的字形特点是_____、______,进入_______(朝代)之后,它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
17、课外阅读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 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用文中的词填空。
( )的太平洋 ( )的步伐 ( )着远方
( )的贡献 ( )的生活 ( )工作条件
【2】细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打√”,错的打“×”。
(1)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从美国回到中国北京。 ( )
(2)钱学森在美留学期间,师从冯。卡门教授,成为他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
(3)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是指钱学森想早日回到祖国去,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
(4)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 ( )
【3】短文中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句话表明钱学森______;也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______。
【4】你从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想对钱学森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
18、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 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人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你觉得哪两个词语最能显示晏子的智慧?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来说说你的看法。
(6分)
(2)“楚王只好陪着笑。”“只好”在这里指的是 ,从中你再次体会到了 (6分)
19、根据短文,完成练习
①“草根”演员王宝强,虽然身高只有一米六五,出身于地道的农民家庭,但他的抗打压能力特别强。
②小时候看到电影《少林寺》,王宝强决定去少林寺习武,他8岁至14岁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在少林寺,入门最初3年是基本功练习。冬季凌晨5时起床跑步,夏季则提早至4时。周一和周二是素质训练,从少林寺跑到市区,再返回,几乎相当于一个半程马拉松。早上做完基本训练,下午还得上文化课,晚上再将当天的训练内容复习一次。每天练功结束都感觉浑身酸痛,有的时候疼得连喝水吃饭都非常困难。残酷枯燥的训练让许多年少的孩子尝尽了苦头,有许多同门师兄弟选择了离开。王宝强却咬牙挺过来了。
③王宝强一直有一个“演员梦”。最初他当群众演员时,还干着民工的活,否则收入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就是这样,他还从微薄的收入里拿出一大笔钱来冲洗照片,送给各个剧组的导演,希望他们能慧眼识珠。在工友眼里,他是个有妄想症的人。不知有多少人给他吹冷风,讽刺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要他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到底啥模(mò mó mú)样。
④若是换个人,受到这样的反复打压,恐怕早就彻底放弃了。可王宝强做他的演员梦,不知给多少剧组送出了多少张照片。他倔强地寻找着机会,再小的角色也不放弃,再普通的角色都演得认认真真。先是《盲井》,后是《天下无贼》,再后是《士兵突击》,一部比一部演得好,一部比一部影响大,最后终于(初出茅庐 呼之欲出 脱颖而出 出头露面),成为观众喜爱的著名影星。
⑤正当王宝强星途坦荡时,其自传《向前进》出版却让不少网友质疑,他才多大啊,都出自传了!还有网友担心,王宝强这么年轻就忙着“回忆过去”,会不会是身边经纪公司、出版方等的一种炒作。此外,王宝强不高的文化程度也被网友质疑,甚至有网友表示,王宝强无法完成这样一本书,应该是“枪手”帮他写的……面对网上的质疑和谴责,讽刺和挖苦,王宝强不避讳,坦言《向前进》是用日记加口述的办法写出来的,而出书并不代表自己的终身(成绩 成果 成效 成就),只是自己的一个阶段总结,只是想给那些和他一样相信自己,不畏打压的人提供一些帮助和鼓励。
⑥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做“内心强大”。王宝强说自己就是个“内心强大”的人,在各种打击面前显得很“迟钝”,没有什么力量能使他轻易低下头。就像关汉卿说的是那种“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⑦就抗打压能力而言,王宝强就是那颗“响当当的铜豌豆”。他硬是用坚毅顽强的韧劲,敲开了演艺事业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创造了一个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的奇迹!
【1】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准确的拼音或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慧眼识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迟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②至⑤小节讲了王宝强抗打压的三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进行概括。
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4】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文章内容填空。
①读第②小节画线的句子,从一个“挺”字可以体会到
②“王宝强星途坦荡”是说他 。出版自传后广遭网友质疑的原因是 、 、
③“小草”在文中是指 ,“大树”在文中是指
,“汗水和心血”是指 。
④第⑦小节在文中起 的作用。
【6】第⑥小节中王宝强说自己是个“内心强大”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内心强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大观园。
(1)帮句子瘦身。
讲评的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的医院的内科主任。
(2)改成转述句。
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3)改成比喻句。
老先生满头白发,面容黝黑,目光直视着大家。
(4)改成反问句。
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
21、句子创作沙龙。(3分)
(1)小嘎子要扳倒小胖墩儿是那么容易的事?(改陈述句)
(2)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改比喻句)
(3)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缩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巨大的章鱼正用它那八条长长的腕死死地缠住克勒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的咳嗽可能和东南风好像真有联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展示。
感动是心灵深处的震撼,它源于生活中的爱,对理想执著的追寻,对责任虔诚的坚守……你一定看到、听到过一些深深触动心灵的事情,选一件印象深刻的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