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湖南湘西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火(gōu) 平沙无(yíng)

B.性(bǐn) 旖(nǐ)

C.污(diàn) 园胜地(yān)

D.瓜(wē) 澈(chéng)

2、下列字谜的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手怀抱里,有脚想溜掉,有火点就跑。(包)

B.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旧)

C.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四)

D.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面藏。(高)

3、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这段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语言和神态

B.语言和心理

C.动作和心理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读拼音,写词语。

chén  cù chán rào chù shenɡ huà zhuānɡ   bān diǎn wān yán

(   ) (   ) (   )   (   )   (   )   (   )

jīnɡ  jí bèn zhuō   zāo ɡāo   zhú ɡuānɡ dù jì   lòu shuǐ

(   ) (   ) (   )   (   )   (   )   (   )

5、猜字谜。

(1)双人同过独木桥。( )

(2)四面不透风,中间是个冬。( )

(3)一边是绿,一边是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 )

(4)有手搂怀里,有脚想溜掉,有火点就着,有衣身上套。( )

6、看拼音,写词语。

cí xiáng            miǎn qiǎng            shěn shì               tóu yūn

( )       ( )       ( )       ( )

zhǎn xīn                  kēng qì               fěi                 bēng dài     

( )        ( )   ( )        ( )

7、比一比;再组词

怜(   苔(   抹(   竟(  

冷(   恰(   沫(   竞(  

 

8、看拼音写词语。

bèng shè kěn qiè hān hòu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jū shù shén wǎng   shèn zhòng xīn yuè chéng f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佚名

①近年来,关于稀土的话题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那么稀土到底是什么呢?简单地说,稀土是一组典型的金属元素,是无数高精尖产业必备的原料,因为储量稀少,提炼和加工难度大,而且没有替代品,所以极其珍贵。是谁掌握了这关键的资源呢?答案是——中国!说到中国的稀土,我们必须感谢一位著名的化学家,他就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②1920年11月,徐光宪出生在浙江绍兴。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律师,母亲陈氏教子甚严,自幼告诫他: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后来,父亲病逝,他经历了家道中落、流落异乡的人生曲折,仍然勤奋好学。即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无论如何辗转,他从未放弃学业。

③大学毕业一年后,徐光宪借钱自费到美国学习,刻苦努カ,成绩优异。当时,摆在徐光宪面前的,是一条通往科学高峰的大道,他在美国的前途一片光明。但为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1951年,称徐光宪和妻子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他说:“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④1972年,52岁的徐光宪踏入稀土研究领域。这是他回国后,第三次因为国家需要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当时,稀土分离エ艺作为高度保密的尖端技术,被牢牢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有巨大的稀土资源,却不得不低价出口稀土,再以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价格从国外购进深加エ的稀土产品。“再难也要上!”徐光宪没有丝毫犹豫,“我们做科研的有一个信念,就是立足于基础研究,着眼于国家目标,不跟外国人跑,走自己的创新之路。”这是徐光的科研之道。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尝试,外国人都没做成的方法,中国人能成功吗?徐光宪对自己有信心。为此他付出了百倍的辛劳:住实验室、啃干面包,在北京和出产稀土的包头矿山之间来回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整整三年之后,徐光宪和他的团队终于取得突破!

⑤1975年8月,第一次全国稀土会议在北京召开。徐光宪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串级萃取理论,引起了轰动。同行们几乎都不相信,真的可以解决这项世界难题?徐光宪让人们看到了奇迹:只需要在流水线这边放入原料,在流水线另一端的不同出口,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种高纯度的稀土元素。有人说,徐光宪创造了“中国传奇”!

⑥为了不让宝贵的稀土廉价出口,为了避免不可再生的稀土资源大量流失,2005年和2006年,徐光宪联合14位院士,两次上书,呼吁保护我国宝贵的稀土资源,很快得到了批复。

⑦2015年4月28日,徐光宪逝世,享年95岁。

【1】给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最合适的是( )。

A.功夫不负有心人

B.中国探索

C.“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

(2)源源不断: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

【5】第②——⑥自然段按_______顺序,讲述了徐光宪的四件事:难求学、_________、稀土研究、_________。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这件事。

【6】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现实生活,就稀土的开发利用,给有关部门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她一脸喜气。见了我,娘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喜出望外: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一处“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这把黄油布伞?从中可以读出“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甜甜在时空胶囊里发现的第三件旧物,是一枝用黏土制作而成的梅花。同时她还找来了一篇有关梅花的文章。

梅花结果

简平

①我家盆栽的梅花今年二月开得特别旺盛,那时还是数九寒天,但红梅花开得如火如荼(),窗台也像是被点亮了,冬季的黯淡一扫而去。

②梅花开了整整一个月,一朵谢了一朵又吐,此起彼伏,甚为壮观。等到全部花瓣成泥,我也真的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我想,一年的红梅花事也就这样结束了,再待来年。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五月下旬,忽然发现,梅花结出了一枚硕大的果子。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哪阵风捎来的别的枝条,但细细察看,就是从梅花本身的枝干里长出来的。绿色的叶子覆盖着,那是一枚青果子。

③先前,在梅花绚烂地盛放过后,我就不再注意它,而把眼光转移到其他依着时序开放的花儿上了,诸如杜鹃,诸如绣球。我从来就没有想过盆栽的梅花还会结果子,可梅花并不理会我们,开过后没有停歇下来,继续着它的生命历程,只是我们出于无知,出于疏忽,或者根本就不在乎,只知道它会开花,不知道它还会结果。这次要不是那枚果子在阳光下如此清亮,我一定会错过的。梅花的果子是椭圆形的,挂在枝叶下,即使有风,也不摇摆晃动,我用手去摸,坚挺得很,显然尚未成熟,所以是青涩的。过了两周,果子开始转色,由绿变黄,黄里带红,在初夏的阳光照射下,甚至有点透明了。我以为熟了的果子应是软软的,可它照样还是硬硬实实的。

④说实话,我至今还难以将盛开的红梅花与这青果子联系在一起。我们就是这样,忘记了活着的植物也是有它的三百六十五天的,它的生命不单单只是开花,它天天在成长,天天在变化,天天在酝酿,天天在呈现,可我们却总是那么功利、那么狭隘地只注重于它生命里的某一段时刻。事实上,我们自己也便如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只有“成功”的那段时光才最为耀眼,其余皆不值一提。

⑤这次见到梅花结果,于我而言是上了一堂课的——这不,红艳艳的梅花不只在怒放时是美丽的,它先百花而开,在凋谢后的日子里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生命的光华,比如在夏天结出鲜亮的小青果,这同样是美丽的。这不正是我们所欣赏的梅花的风骨吗?不随波逐流,按照自己的性情,兀自成长,开花结果。我们也应该这样,在漫长的人生中,争取每个阶段都活得各尽所能,各有自在。

⑥前些天,我遇到一位植物学家,便向他请教,他说梅花有观赏梅和果用梅,观赏梅虽说也会结果,但确实不多见。如此看来,我家盆栽的梅花结出一个果子来实属鲜见,对我而言,这倒是有着鼓舞性的惊喜的。

(文章有删减)

【1】(内容理解)下面对于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鲜花开放是有时序的,一般梅花盛放是在冬天,花瓣凋谢就说明春天快来了。

B.梅花果子是椭圆形的,一开始是绿色的,后来变为黄里带红,果实也变得软软的。

C.因为作者家里的观赏梅能够结果确实是不多见的,所以他对此感到很惊喜。

D.本文通过写花谢后不再受到关注的红梅突然结果,由此引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句子赏析)请你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哪阵风捎来的别的枝条,但细细察看,就是从梅花本身的枝干里长出来的。

“捎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情感)本篇文章和《梅花魂》分别借“梅花”这一事物表达了怎样相同和不同的情感,请你补全下表。[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篇目

相同情感

不同情感

《梅花魂》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梅花结果》

(3)________________

【4】挑战题(迁移运用)聪聪总是觉得自己的考试分数不够高,考得不够好,请写下你的推荐语,将这篇文章推荐给聪聪,来缓解他的学习压力。(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

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日本人,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害怕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死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1请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想方设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若飞狱中锻炼的方法有:日光浴、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这里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后,你觉得王若飞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按要求答题。

豆当家(节选)

①豆当家,其实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店,小店的生意并不好。来吃早餐的人不是陆陆续续,而是零零星星。不过,这样倒使小店显得很清静,特别适合晨练后想小憩的人落座用餐。

②小店环境优雅,干净卫生,餐品种类不多,但还算合乎口味。其实吸引我的不是这一家店的饭菜和环境,而是开店的这一家人。

最先吸引我的是店内的一个小姑娘,十四五岁的样子,齐耳短发,正头顶上的一缕头发扎着自然地朝后顺垂下来,单凤小咪眼,一副笑容可掏的样子。出于职业习惯,我问她在哪里上学?她说在县二中上高一。一个高中生能在假期帮爸妈打理店里的生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太懂事了。我本能地喜欢这样的孩子,直接夸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小姑娘高兴地笑了,笑得可开心了!

④第二天,我去店里的时候,小姑娘便把我当成老主顾了。隔着窗户我就听见她说“她来了”。我纳闷她在向谁介绍我?哦,原来店里多了一个小朋友。是个小男孩,十来岁的样子。不用问看长相便知道是她的弟弟。这小男孩正在餐桌上写作业,一看见我来了,马上拿起一个托盘去收拾餐桌上的剩餐具了。我很友好地对他笑了笑。小男孩也像是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把餐桌收拾得可干净了。小姑娘连忙问我们吃什么?然后很自然很熟练地给我们盛上了主食。我们选了一个靠窗子的餐桌坐下,碰巧小姑娘要出去买点东西,她的自行车就放在门外窗户边,她推自行车的时候,隔着玻璃窗朝正在就餐的我招了招手,我和她特别会心地同时笑了一下。这个镜头像刻在我心里一样,顿时感觉心里暖暖的。

⑤第三天早上,我照例又走进这家早餐店。还没走到门口,便听到里面小姑娘在说“又来了,又来了”。这次可不仅仅是对小男孩说的了。店里又多了一个比她年纪小、比她黑瘦一点的小女孩。看长相不用猜,还是一个爹娘生的。

⑥突然想起前一天问了一句小男孩在哪里上学,他说在姑姑家上学。当时我还纳闷怎么不在父母身边呢。现在想想,应该是那时候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把户口给落在姑姑家了吧?

⑦这三个小鬼一起来帮爸妈卖早点。他们分工明确,合作愉快。不声不响、不紧不慢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给人一种很友善很祥和的感觉,满屋子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⑧在当今时代,城市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居多,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寥寥。像这样理解家长、心疼家长、帮助家长做事情的孩子实在太稀缺了。我想,这应该归功于店主的家教家风吧。这个早餐店也可以称夫妻店,两口子很纯朴很厚道。他们的孩子能在小孩的姑姑家长大,说明他们那一代人也很和睦,好家风代代相传啊!

⑨再看“豆当家”这个店名,突然感觉这个名字就是给他们家准备的。因为他们家的三个豆豆都懂得当家,都会当家。所以我给别人介绍这家店时候,不说是“豆当家”而是直接说成“豆豆当家”了,呵呵……

⑩后来的几个早上,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就没有再去那个店里吃饭了。不知道店里的小姑娘还有没有记得我,还有没有等待着我去就餐?

【1】选文第②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从“小姑娘连忙问我们吃什么?然后很自然很熟练地给我们盛上了主食。”中加点词语,感受到小姑娘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与“豆当家”中的小朋友相比,在家里表现得怎么样呢?请举出自己“理解家长、心疼家长、帮助家长做事情”的例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⑤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⑩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文段中描写的景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词语( )。

A.明亮 B.随意 C.自由 D.美丽

2这段话中第④⑤两句与第⑥~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文段中多次运用了“愿意”一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知识巩固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人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1老师的解释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是怎么进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老师的谈话对我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按后面要求做。(15%)

今天上午作文课,一打铃,老师就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对我们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昨天晚上在图书馆前的楼道里发现一个疯子。那个疯子把一把钞票向楼下的草坪里扔了下去。老师今天早上捡了两个五角钱,吃了一顿免费的早餐。 老师说完微微一笑。

听了老师的话,我们都信以为真,真想去捡钱。我想: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是捡不着的话,也能溜达一会儿,呼吸点儿新鲜空气。

我们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去捡金子。刚出楼道口,我看见那一排泛绿的松树,就像看到了金子似的。我加速跑了过去,找来一根木棍,弯下腰,仔细地找着。心想:金子呀,金子呀,快快出来吧。我带着这样的心情继续寻找。我用木棍来回扒着树丛里的落叶,看看下面有没有钱。突然,我发现一个黄色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金穗穗纸,唉!空喜欢一场。我们怎么也找不到钱,失望地回了教室。

回到教室,只见老师在幸灾乐祸地笑。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五个《愚人捡钱记,笑着说:好了,写作文吧。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上当了,今天是愚人节!哈哈……

今天的课很有意思。我们虽然被老师骗了,却写了一篇非常生动的作文。这节作文课我永远也忘不了。

短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用//将短文分成三部分在文中标出来。(6%

概括第二部分的段落大意。(2%

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在横线上。(3%

.联系短文内容解释兴致勃勃的意思。(2%

给短文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2%

 

17、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 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使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1照样子,写词语。

胖乎乎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一句话可知,花园里的动植物应有尽有,乐趣无穷。

B.从“样样都有”一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小孩子在显摆她的富有,满带着得意的神情。

C.“胖乎乎”“圆滚滚”等词语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现在将这些词用在蜜蜂身上,富有感情色彩。

D.这段话是对花园里各种昆虫的描述,它们色彩各异,十分漂亮。

4抓住具体描写的事物是体会文章感情的一种方法,请你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

①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廉价,是包装的首选材料。但众所周知,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稳定物质及少量添加剂,而以这些原料生产的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给周围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

②据农业与环境研究的专家介绍,为解决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 问题,近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但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所使用的原料不一,有的含有淀粉和人造聚合物,还有的含有亚麻、大麻、椰子壳等天然纤维。然而,不管怎样,这些所谓的可以生物降解塑料都不能100%降解,而且降解程度和降解所需时间均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

③专家表示,他们的研究目标是生产能够完全变成农肥的可降解塑料。但是,即便如此,由于这些塑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到3倍,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这就需要研究经焚烧处理后不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塑料,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④为此,有关部门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与此同时,各报刊和新闻媒体也经常刊载和播出一些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如在法国,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家庭垃圾重量的11%,体积的30%。在某著名连锁超市的塑料包装袋上,醒目地画着一个大灯泡,上面写着:请不要随地乱扔此袋;如果把它放进垃圾箱,回炉后它产生的能源可以使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

⑤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以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看见这句话,恐怕没人再把它随地乱扔。

⑥如今,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问题。这种科教结合,全民动员的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1】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A.列数字、举例子

B.列数字、下定义

C.列数字、打比方

D.做比较、打比方

【2】下列表述不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的是(       

A.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价廉,是包装的首选材料。

B.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

C.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

D.可降解塑料的降解程度和所需时间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

【3】短文讲述了抵制塑料污染的一些措施,不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是(     

A.科学家致力于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

B.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

C.各报刊和新闻媒体经常刊载和播出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

D.提倡用自然焚烧的方式处理塑料垃圾。

【4】第②③自然段介绍目前多数“可降解塑料”还存在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充电电池

李华由于学习需要去买充电电池。请根据包装背面的部分信息回答问题。

镍氢充电电池 Ni-MH

800mAh 1.2V 两只装

产品型号:AAA HR11/45

执行标准:GB/T 22084.2-2008

充电时限:标准充电 80mA 须 16 小时

注意事项:

①请勿短路、拆解或置于高温下,以免发生危险。

②请勿将镍氢电池与干电池混合使用。

③请勿将不同容量及型号的镍氢、镍镉电池混合使用。

④如需长期搁置,请充满电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并每三个月对电池进行充电存放。

⑤电池首次开封后应先充电再使用。

1这种电池的容量是(  )

A.600mAh B.700mAh C.800mAh D.900mAh

2本电池标准的充电时限是(   )

A.6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18小时

3请根据“注意事项”中的相关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 分)

(1)电池不能放在高温的地方。______

(2)电池打开包装即可直接使用。__________

(3)如果长期搁置,应每三个月给电池充一次电。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花园

1.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的沉稳性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身体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骆驼咀嚼。(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蜻蜓飞得那么快,我哪里追得上?(改陈述句)

(2)《舟过安仁》的作者是杨万里写的。(修改病句)

(3)这个地方这么小,怎么开宴会?(改夸张句)

(4)枝头的画眉在不停地叫着。(改拟人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本单元,我们遨游了神奇的汉字王国,在学习中感受着汉字的神奇魅力。在生活中,你一定也经历了许多与汉字有关的事,比如练书法、猜字迷,从识字不多到认识了许多汉字……从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