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怦然一振 泛滥 拥抱
B.乏味 流淌 多资多彩
C.与世长词 沉稳 不屈
D.遗憾 权利 花繁叶茂
2、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搓(chuō)绳 抚(fǔ)摸 芦花 均匀
B.庄稼(jià) 啧啧(zé) 篷松 空寂
C.祈(qí)求 咯(gē)吱 麦穗 捋胡子
D.倾覆(fù) 遗憾(gǎn) 闻声 疑惑
3、下面读音和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重荷(hè) 横槛(jiàn) 一刹那(chà) 盾逃
B.臀部(diàn) 刀鞘(qiào) 白皑皑(ái) 萤火
C.穿梭(suō) 倔强(jué) 一声不吭(kēng) 汹涌湍急
4、联系课文内容,朗读下面句子的情感应该是( )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A. 祈盼 B. 悲痛 C. 憎恨 D. 欣喜
5、《窗边的小豆豆》中,午餐中“山的味道”是指( )
A.鱼 B.海带 C.牛肉
6、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做事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B.车一停,人们从车厢里鱼贯而出,换乘汽车继续赶路。
C.外出旅游时,一定要多带上几件衣服,不要以防万一。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浙江(zhè)
B.绮丽(qí)
C.朴素(shù)
D.鸡冠(guàn)
8、根据意思写词语。
1.想象不到的不平凡事情。( )
2.非法占据,霸占地方。( )
3.比喻共同经历艰难困苦的日子。( )
4.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 )
9、课文主题探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1】这几句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________”一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刚放晴,小白菊尽情绽放的情形。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2】诗句中“_______”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后天晴的明丽画卷展示在我们面前,这幅画卷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山间移动的暗绿”指的是( )
A.山间的绿树
B.山间一团团的野草
C.天上的白云
D.浮云在山间的投影
10、阅读乐园。
( )琳达( )爸爸坐到我身边平静地说(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 )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 )你妈妈和我就认为( )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 )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原来( )他和妈妈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 )
【1】在文中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打上“√”。
给予 gěi( ) jǐ( )
捐赠 zèng( ) zhèng( )
【3】这是琳达的______劝慰______的一段话。这段话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__________;二是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是__________。
【4】这段话体现了琳达父母善于为他人着想,_________的高尚境界。
11、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1】文段中加点的“这时候”指的是____。从加点的“扫荡”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填序号)。
①屋子建在地下 ②木板窗关上后屋子里非常黑 ③木板窗非常小 ④屋子只有一个出入口
【3】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拟声词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的声音。这句话中的“__________”字和“___________”字把______当作人来写。
【4】假如你就是那个在地洞似的屋子里透过天窗向外看的孩子:
(1)看到卜落卜落跳的雨脚、带子似的闪电,你的内心是 的。(________)
A.激动、喜悦 B.非常闷 C.害怕、恐惧 D.失落
(2)夜深了,雨过天晴,此时你又会从天窗中看到什么呢?会由此想到什么呢?请写一写。
我会看见_____________,我会想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奇怪的电波
加拿大有座城市叫蒙特利尔。夏天,对于蒙特利尔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没有夜晚的季节。那里不是真的没有夜晚,而是因为居民们晚上都不能睡觉,这一切都是因为像蝗虫一样多的蚊子造成的。蒙特利尔的蚊子应变能力特别强,一般的蚊香、驱蚊药水,开始还灵验,可是用了几次,这些蚊子就不害怕了,又成群结队地潜入千家万户,吮吸着人们的血液。连那些住进高楼大厦的人也躲不掉。蒙特利尔的居民就怕夏天夜晚嗡嗡叫的蚊子,蚊子弄得全城居民夜不成眠,一片哀怨声。
这件事惊动了加拿大的整个科学界。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验,科学家建议在蒙特利尔城外的高地上建造一座神奇的电台。电台开始广播了,节目主持人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她说等到电台发出信号,十分钟以内就可以把城里的蚊子赶得一干二净!为大家提供一个非常安宁的睡眠环境。
不一会儿,电台向全市发出一种轻微、尖细的声音。人们纷纷躺下,闭上眼睛。果然,藏在暗处的蚊子如同鬼使神差,不约而同地飞向窗外,越飞越远,最后消失在黑暗中。这一夜,蒙特利尔的居民睡得特别香,“呼噜呼噜”的鼾声此起彼伏,像一阵阵波涛在轰鸣。据科学家研究,叮人吸血的都是母蚊子,它们只要听到公蚊子的呼唤,马上就飞走。于是,人们通过电台,发出一种与公蚊子飞翔声音相同的振动声,一下子把千千万万的母蚊子一股脑儿地骗走了,给当地居民休息和健康带来了无穷的好处。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______
(2)好像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______
(3)指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一起一伏,接连不断。______
(4)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______
【2】短文内容填空。
(1)“夏天,对于蒙特利尔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没有夜晚的季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蒙特利尔蚊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电波神奇在哪儿?用“ ”在短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将______比作________,说明居民居民_________。
【5】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加点字“骗”字的使用,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骗”字是贬义词,这样写有损人类的形象。
B.“骗”字形象地写出了人的狡猾,突出了蚊子的愚蠢。
C.“骗”字形象地写出了电波的神奇,突出了人类的智慧。
【6】科学家太厉害了,你还知道哪些科技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请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条军毯
1942年2月,我们护送刘少奇同志到山东去。开始的几天,每天露宿,我们都给少奇同志安排住处,可是少奇同志总是等战士们都有住处,才走进自己的屋子。后来一到宿营地,我们就给战士们安排住处,让他们早点休息,减轻少奇同志的劳累。谁知道这样办更使少奇同志(担心 操心 关心)了,他亲自给战士们安排住处,自己却住在最简陋的房子里。
有一天晚上,少奇同志住在一间农具棚里,农具棚没门,只好挂上一条破毯子挡风。二月的夜晚还很冷。我怕少奇着凉,就拿了条军毯去看他。我走到棚子前面,看见破毯子洞里漏出一道微弱的光。朝里一望,少奇同志正在烛光下看书。他看了一会儿,放下书,搓一搓冻僵的手,看着蜷着身子睡在他身旁的警卫员,就把盖在自己腿上的一件大衣轻轻地盖在警卫员身上。我看到这情景(感动 激昂 激动)得直想喊:“少奇同志,您的健康要紧啊!”但是我怕惊动了少奇同志,没有喊。
少奇同志看见我,放下书问:“怎么还没睡?”
我点了点头,把军毯盖在少奇同志的腿上。少奇同志(推让 推手 谦让)了半天才收下。我很高兴,回来看看战士们都睡得挺好,就睡下了。
我虽然少盖了一条军毯,身上有点凉,心里却热乎乎的。
我慢慢地睡着了,朦胧中觉得越睡越暖和。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那条军毯仍旧盖在我身上。原来,我睡着的时候,少奇同志又把军毯给我盖上了。
我去见少奇同志,少奇同志没提军毯的事情,头一句就问:“战士们睡得好吗?”我回答说:“睡得很好。”少奇同志点了点头,笑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
【2】第1自然段的段意是( )
A.少奇同志每到宿营地总是关心战士们的宿营情况。
B.少奇同志每到宿营地总是住最简陋的房子。
C.我们护送少奇同志到山东去的路上每天为少奇同志安排住处。
【3】请从本文找出三处最能表现少奇同志对战士们关怀的地方,再分别简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叙述宿营时一条军毯的故事,反映了少奇同志________的品质。
14、课外阅读。
海洋中的懒汉
在茫茫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大圆盘”。一只海鸥刚想停上去歇歇脚,那“大圆盘”却一下子竖了起来,原来它竟是一条大鱼——翻车鱼。
翻车鱼的样子相当滑稽可笑:头特别大,嘴特小;一只背鳍高高竖起,像一张三角形的帆;后身像被切去似的,缀上一件短裙——那是尾鳍。这样的体形能很好地适应漂浮生活。由于它常在海面缓缓而行,有时还静止不动,人们喜欢称它“海洋中的懒汉”。翻车鱼堪称鱼中“巨人”。它的长度可达三米,重可达一吨,以小鱼虾为食。
天阴时是见不到翻车鱼的,因为它已经潜入深海,天气睛朗时,它就露出水面晒太阳,根据这个特点,人们送它“浮木”和“太阳鱼”的美称。
翻车鱼是鱼类的产卵冠军,一般的鱼一次产卵九百万粒已经算多了,可是翻车鱼却可以产二亿多粒卵!由于所产的卵很容易被别的鱼吞食,只好靠多产孵来延续后代。翻车鱼虽然产卵那么多,但是成活的数量依然很少,是非常需要人们保护的。
澳大利亚沿岸的海滩上有时会发现搁浅的翻车鱼,这是因为它贪吃浅海中的小鱼虾,有时忘乎所以,遇到落潮时想撒退已经太晚了。人们为了不让它死亡,常常出动十多人用绳子把它拖回大海,真是又懒又贪啊!
【1】海洋中的懒汉指的是_____,它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的美称。
【2】翻车鱼的头特别_____,嘴特_____;一只背鳍高高竖起,像_______;后身像被切去似的,缀上一件短裙——那是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翻车鱼有什么特点?符合的打“√”,不符合的打“×。
(1)样子滑稽(_________) (2)卵成活数量很多(_________)
(3)体形不大(_________) (4)不喜欢晒太阳(_________)
(5)不是鱼类的产卵冠军(_________) (6)产卵多(_________)
15、口语交际:请根据语境,写出张淋的转述语,不超过50个字。
李丽是班级的语文课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好友张琳星期天要到医院探望她。李丽请张琳把自己写的作业转交给语文朱老师,并请张琳代自己向朱老师表示迟交作业的歉意,希望老师批改自己的作业并提出意见,并告诉朱老师自己将会在下周返回学校。
张琳把李丽的作业交给朱老师时,对老师说:“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指南针和造纸一样,都是古代我国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到扬州,把瘦西湖、个园、何园这三个著名景点基本上都游览了一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将修改后正确的这段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请找出四处错误)
种子张开了小嘴儿,咂(zā)着甜密的乳汁;舔着鲜美的雨滴,幼芽伸出了舌头儿;花苞胖了,滚动转动着晶莹的水珠儿;柳枝醉了,摆动着柔软的腰肢;小溪哭了,脸上泛起了酒窝儿,荡起笑的涟漪(lián y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会修改病句。
(1)爷爷家的菜地里,种着各种蔬菜:南瓜、丝瓜、茄子、扁豆、水蜜桃、西红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上的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长舍己救人的动作,感动了所有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他直说简慢抱歉的话,我看得出这是他在司令部里最大的排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学习《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你要邀请一位朋友去家里玩,你会怎样向家人介绍,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他(她)呢?请以“我给朋友画张像”为话题,完成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题目自拟。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哦!
写之前想一想:
他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
他最大的爱好和特长是什么?
你还想介绍他的哪些情况?可以用什么事例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