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是( )
A.绮丽(qǐ)
B.悲戚(qī)
C.宾馆(bīng)
D.炊烟(chuī)
2、下面有一个选项带点字的读音是错的,请选出来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 )
A.慰藉(jí)
B.屏息(bǐng)
C.绮丽(qǐ)
D.屡次(lǚ)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yāo yáo)请挚(zhì zhí)友到他家里做客。
(2)罗丹痴(chī cī)迷地望着一座仪(yí yì)态端庄的女像。
4、下列诗句的作者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日长篱落无人过 ②道是无晴却有晴 ③不要人夸颜色好 ④把酒话桑麻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5、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 )
A.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乡下人家》现了乡下人家普普通通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B.《琥珀》一文中琥珀形成的过程,是科学家们推测出来的。
C.《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了神奇的纳米技术的作用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D.《母鸡》一文中“我”讨厌母鸡是因为“我”在幼年时受到了母鸡的惊吓。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应和 和平 暖和 B.纤细 纤维 纤瘦
C.率领 概率 率先 D.宿舍 住宿 星宿
8、照样子,写词语。
1.转眼间 一刹那间(表示时间快):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闪闪发光(AABC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五彩缤纷(含有一个数字):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唐]
连江 , 楚山孤。
如相问,一片冰心 。
【1】将诗中的作者和内容补充完整。
【2】诗人送别友人的时令季节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句中的“孤”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明明是写送别,为什么首句却从“雨”写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中最能表明诗人晶莹透明心灵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整首诗,说一说第三句中的“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开始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垂下来。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云雾般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水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水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hōng)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无限扩展,此时此刻的我们,完全沉醉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哗—( ) 舒适—( ) 闻名遐迩—( )
【2】用“﹏﹏”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形状的句子。
【3】本文是按______的顺序写的。先写远听______,再写近观______,接着写来到______之后的真切感受,使我们读了之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文章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给人的感觉?(填序号)( )
A.听觉、触觉、嗅觉
B.视觉、触觉、嗅觉
C.听觉、视觉、触觉
D.听觉、视觉、嗅觉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大美天目湖
赵日超
①时值仲春,我们来到天目湖,纵情山水、净化心灵,远望天目湖,但觉湖区群山环抱,岗峦叠翠,湖岸逶迤(wēi wí)曲折,如泼墨痕,更有那烟波浩渺、万顷碧波的湖水,晶莹剔透,清澈见底,不觉使人心旷神怡。
②山清水秀的天目湖,水是它的灵魂。站在湖边,举目远眺,湖水无垠,波翻浪涌,水绕山,山含水,水天一色。白鹭、野鸭时而漂浮水面,时而掠水疾飞。乘坐游船向湖心进发,湖面上碧波荡漾,荡人心旌(jīng)。水肤相亲,甚是惬意。“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天目湖水格外具有如此的神韵。
③泛舟湖上,船在湖中行,人在画中游。湖边青山,白帆点点,波光粼粼,野鸭起落。远眺流泉飞瀑,悬崖挂绿,松涛竹海,猴鹿出没。置身其中,情趣横生,給人以回归大自然的美妙之感。
④静坐天目湖畔,顿感碧空如洗,白云悠悠,青山含黛。万物生灵是不能离开水的。有了水,山才绿;有了水,花才艳;有了水,茶才香;有了水,鱼才鲜;有了水,景才美。青山绿水给人以精神、智慧。尤其是碧水,更教人心静神宁,胸襟开阔。
⑤登上龙兴岛,踏进乡村田园,一幅幅宁静、美妙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舒展。沿途安放着的石磨、石臼(jiù)木杵(chǔ),好像让人回到远古时代。先祖们磨粉、舂( chōng)米及与自然抗争的画卷历历浮现在眼前。那架在塘边的龙骨车,似乎在唤起人们对远古农耕年代的记忆,踩一踩龙骨水车,推一推农家石磨,看一看穿着清一色漂亮衣衫的茶姑,真叫人浮想联翩。
⑥天目湖,山与水相亲、水与水相融、心与心相通的人间仙境。
【1】作者按照这样的顺序观赏了天目湖的美景:远望天目湖、___________、_________、静坐湖畔、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分别写出了天目湖区的山多、山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写出了天目湖的水多、水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则写出了天目湖的水清。
【3】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句式,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可以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为救国而读书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大师,他被誉为“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可是同学们,你们相信吗?苏步青刚上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会,没有意思。直到初中三年级时,苏步青就读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来了一位教数学的杨老师。
杨老师刚刚从东京留学归来。走上讲台,杨老师把课本往桌上一放,说:“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当今世界,弱肉强食,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事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有责任。”随后,杨老师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这堂课上,杨老师讲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这一堂课在苏步青的内心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杨老师的话让苏步青明白了,读书并不仅仅要从个人的兴趣出发,也不只是为了改变个人的命运,读书更是为了拯救中国的苦难民众,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开始喜欢数学、钻研数学,并写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从此,苏步青更加认真学习,并在课余时间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1927年苏步青从日本名牌学校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毕业之后,免试升入该校研究生院攻读研究生,并接连发表了41篇数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领域,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1931年3月,苏步青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该校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后,日本一所大学要聘请苏步青去当副教授。如果担任这个职位,将会获得很优厚的待遇,而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祖国的浙江大学任教。那时,苏步青一度生活得十分艰苦,但他还是抓紧一切时间写作、整理研究成果,把自己的学术成果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数学人才。苏步青曾说:“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1】苏步青刚上初中时,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把表示原因的句子抄写下来。
【2】苏步青走上数学学习与研究之路,是因为他明白( )
A.学好数学可以满足个人的兴趣。
B.学好数学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
C.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而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3】苏步青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苏步青说自己选择的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这条路指的是( )
A.学习数学 B.为救国而读书
C.出国留学 D.放弃优厚待遇回国
【5】你是怎么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今天的你,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重点段落品析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土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雨来把书放在腿上,翻开书。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1】女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一下你的老师的外貌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来喜欢上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完成练习
秃鹤(节选)
曹文轩
①秃鹤与桑桑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都是同班同学。
②秃鹤应该叫陆鹤,但因为他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油麻地的孩子,就都叫他为秃鹤。
③在桑桑的记忆里,秃鹤在读三年级之前,似乎一直不在意他的秃头。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村也不光就他一个人是秃子,又或许是因为秃鹤还太小,想不起来自己该在意自己是个秃子。秃鹤一直生活得很快活。有人叫他秃鹤,他会很高兴地答应的,仿佛他本来就叫秃鹤,而不叫陆鹤。‖
④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由于秃成这样,孩子们就会常常出神地去看,并会在心里生出要去轻轻摩挲它一下的欲望。事实上,秃鹤的头,是经常被人抚摸的。后来,秃鹤发现了孩子们喜欢摸他的头,就把自己的头看得珍贵了,不再由着他们想摸就摸了。如果有人偷偷摸了他的头,他就会立即掉过头去判断。见是一个比他弱小的,他就会追过去让那个人在后背上吃一拳;见是一个比他有力的,他就会骂一声。有人一定要摸,那也可以,但得付秃鹤一点东西:要么是一块糖,要么是将橡皮或铅笔借他用半天。
桑桑用一根断了的格尺,就换得了两次抚摸。那时,秃鹤将头很乖巧地低下来,放在了桑桑的眼前。桑桑伸出手去摸着,秃鹤就会数道:“一回了……”桑桑觉得秃鹤的头很光滑,跟他在河边摸一块被水冲洗了无数年的鹅卵石时的感觉差不多。‖
⑤秃鹤读三年级时,偶然地,好像是在一个早晨,他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了。秃鹤的头现在碰不得了。谁碰,他就跟谁急眼,就跟谁玩命。人再喊他秃鹤,他就不再答应了。并且,谁也不能再用东西换得一摸。油麻地的屠夫丁四见秃鹤眼馋地看他肉案上的肉,就用刀切下足有两斤重的一块,用刀尖戳了一个洞,穿了一截草绳,然后高高地举在秃鹤眼前:“让我摸一下你的头,这块肉就归你。”说着,就要伸出油腻的手来。
秃鹤说:“你先把肉给我。”丁四说:“先让我摸,然后再把肉给你。”秃鹤说:“不,先把肉给我。”丁四等到将门口几个正在闲聊的人招呼过来后,就将肉给了秃鹤。秃鹤看了看那块肉——那真是一块好肉!但秃鹤却用力向门外一甩,将那块肉甩到了满是灰土的路上,然后拔腿就跑。丁四抓了杀猪刀追出来。秃鹤跑了一阵却不再跑了。他从地上抓起一块砖头,转过身来,咬牙切齿地面对着抓着锋利刀子的丁四。丁四竞不敢再向前一步,将刀子在空中挥舞了两下,说了一声“小秃子”,转身走了。
⑥秃鹤不再快活了。‖
【1】陆鹤被叫为“秃鹤”是因为他( )
A.外貌像只鹤 B.出生的乳名 C.喜欢这名字 D.是个小秃子
【2】第③段中被人叫“秃鹤”,他“会很高兴地答应”,是因为他( )
A.本来就叫秃鹤 B.头秃得美观 C.小,不懂在意 D.与伙伴很要好
【3】第④段中同学想摩挲秃鹤的头,是因为他( )
A.脖子好看 B.秃得地道 C.脑袋打蜡 D.性格乖巧
【4】联系上下文推测,秃鹤跟碰他的头的人急眼、玩命,是为了( )
A.警告他们不能欺负弱小。 B.阻止别人摸头,维护尊严
C.警告他们必须付点东西 D.阻止别人摸头,引发好奇
【5】第⑤段中丁四那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送肉给秃鹤 B.摸秃鹤的头 C.想戏弄秃鹤 D.招揽生意
【6】对于自己的秃头,秃鹤的态度发生了三次变化,归纳恰当的是( )
A.引以为豪→乖巧被摸→玩命拒碰
B.引以为豪→毫不在意→当成交易
C.毫不在意→不以为然→当成交易
D.毫不在意→当成交易→玩命拒碰
【7】短文已用“‖”分成三部分,请试着用小标题或各用一句话概括二、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秃鹤是个逐渐成熟的小男子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联系短文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自然”的不同意思造句。
a.自然(天然的,原来就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自然(理所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自然(不造作,不勉强,不呆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打算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累坏许多同学累坏了为了准备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可开心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①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激励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知道了活动的下一次内容和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老师的辛勤养育下,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烤着火,大家的手渐渐温和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错误。(两处错别字,三处病句,一处标点符号)
初夏,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坏着高兴的心情,和摘草莓的工具去郊区摘草莓。我们有的题着盒子,有的挎着篮子,有的拎着袋子……大家争先恐后你争我抢地忙开了。不一会儿,盒子,篮子和袋子都装得满满的了。喜滋滋地满载而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作。
喷薄而出的朝阳,变幻多姿的游云……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让我们感到惊奇与敬畏。选择一处或一种景物仔细观察,并写下来。
要求:
(1)题目自拟。
(2)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
(3)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