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加点字正确读音后面打“√”
唐僧sēng( )shēng( )
蓑衣suō( )shuāi( )
兴奋xīng( )xìng( )
高跷qiāo( )qiào(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倭(wō)瓜 踌躇(chú) 揪(qiū)住 揩(kǎi)油
B.龇(zī)牙 窈窕(tiǎo) 踉跄(qiàng) 桅(wéi)杆
C.霹(pī)雳 徘徊(huí) 弓弩(nú) 玷(diàn)污
D.旖旎(ní) 蚌(bàng)壳 哗(huā)笑 祸(huò)患
3、《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一书中,一只狐狸被人们叫做“疤脸”,是因为他脸上有一道在追逐 时,撞在装着倒刺的护栏上留下的疤痕( )
A.松鸡
B.土拨鼠
C.猫头鹰
D.兔子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_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_______的,我都非常喜欢。
(2)此地有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风光无疑是________。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_________之上,上下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5、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他们总企望有新的发现。(_____)
2.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_____)
3.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_____)
6、分析方法
以上两篇文章均是________(写人 记事状物)类文章。文章(一)主要从湘西吊脚楼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而文章(二)则围绕莫斯科是座“___________”来写。它们都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文章(一)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二)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诸葛亮死在(_______),葬在(______),享年(_____)岁,病危之时,蜀汉后主派尚书李福前去问安,问丞相百年之后谁人可继任,诸葛亮先说(______),后说(______)。后诸葛武侯在(_______)给魏将(________)托梦显圣。
8、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填空。
①(______)大腰(______) ②摩(______)(______)掌
③养(______)处(______) ④半信(______)
⑤天(______)无(______) ⑥仰(______)(______)天
1.词语①的是形容人物外貌的,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写1个)
2.词语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足球场上队员们配合得(______),让对手无从进攻。(填序号)
9、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1】选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显得生动形象。如将老虎的叫声比作“________”,将老虎的尾巴比作“____”;而“震得那山冈也动了”则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些都表现了老虎的凶猛,衬托了武松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虎攻击人有三招,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武松先是用三“______”沉着应战,消耗了老虎的体力,然后又抡、______、______、______等(填动词),由此可见,武松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小说的情节讲究一波三折。读选文第2自然段,说一说故事出现的波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1】文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呢?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活中的语文
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席卷大地。在疫情面前,没有谁是局外人,有人奔赴一线,有人爱心捐助,还有人以“诗歌”抗击疫情。读下列短诗,完成练习。
17年前
他67岁,
面对非典,
丝毫不惧;
而今,2020年,
他84岁,
面对新冠,再度请缨,
从容便向疫区行。
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他”是____院士。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
12、(一)
当官的一个比一个糊涂,这就透出杨巴的明白。他眨眨眼,立时猜到中堂大人以前没喝过茶汤,不知道撒在浮头的碎芝麻是嘛东西,一准当成不小心掉上去的脏土,要不哪会有这么大的火气?可这样,难题就来了——
倘若说这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堂大人孤陋寡闻,没有见识吗?倘若不加解释,不又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说不说,都是要挨一顿臭揍,然后砸饭碗子。而眼下顶要紧的,是不能叫李中堂开口说那是脏东西。大人说话,不能改口。必须赶紧想辙,抢在前头说。
杨巴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只见他脑袋撞地,“咚咚咚”叩得山响,一边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说完又是一阵响头。
李中堂这才明白,刚才茶汤上那些黄渣子不是脏东西,是碎芝麻。明白过后便想,天津卫九河下梢,人性练达,生意场上,心灵嘴巧。这卖茶汤的小子更是机敏过人,居然一眼看出自己错把芝麻当作脏土,而三两句话,既叫自己明白,又给自己面子。这聪明在眼前的府县官员中间是绝没有的,于是对杨巴心生喜欢。
——选自《俗世奇人》之《好嘴杨巴》
(二)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着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1】(品读感悟)品读两个语段,完成练习。
(1)在语段(一)中画出描写杨巴心理活动和语言的句子,再说说杨巴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二)的小镜头里,描写了人们沉醉书海的神态和动作,让人感受到了人们读书时的_______。按要求将相应内容摘录在读书卡里。
人物 | 戴眼镜的小伙子 | 留披肩发的姑娘 | 头发花白的老人 | 几个孩子 |
神态 |
|
|
|
|
动作 |
|
| 眯 | 趴、指、念 |
【2】(拓展迁移)语段(二)的末尾是省略号,你能模仿省略号前面的描述,也来补充写一个神情专注的读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本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那只大虫前爪按在地上,和身望上____________,武松只______________;大虫把腰胯_________,武松只_____________;大虫把虎尾倒竖起来_____________,武松却又______________。
【3】从老虎的动作描写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课文中的武松,有人说他勇敢,有人说他鲁莽。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断,并回答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_
1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2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起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 )着短枪,( )着马刀,( )着手榴弹,( )着敌人①密集的枪弹,( )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3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②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③奋勇向前,不考虑自身的安危,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里,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④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1)给课文片断加一个小标题,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在这段课文的第二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
(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换成相应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4)为每个自然段选合适的段意,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第一自然段( )。
A.泸定桥的桥面。
B.两个团的敌人守住泸定桥这个天险。
C.夺取泸定桥的准备。
第二自然段( )。
A.我军发起总攻,冲到对面。
B.我军发起总攻,冲向对面。
C.二连突击,三连铺桥。
第三自然段( )
A.我军夺桥的经过。
B.我军在桥头跟敌人激战,夺下泸定桥。
C.敌人被我军打得大败。
(5)按照“桥上、桥下、对岸”的顺序用“│”线给第一自然段分三层。
(6)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党的号召”具体指下面哪句话?(在括号内打“√”。)
①“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
②“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
15、课外阅读。
难忘的八个字
[加拿大]玛丽·安·伯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破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裂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慈祥可亲。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 A 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那样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都做得很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 B 捂住了右耳。然后, C 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慈祥可亲的老师轻轻说道: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有删改)
【1】文中A、B、C三处分别应填入哪个词语?选一选。(填序号)
①悄悄 ②紧紧 ③轻轻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2】请把文中描写“我”的外貌的句子画上“ ”,把描写伦纳德夫人外貌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选一选。
文章开头先写“我”天生是裂唇,受到同学们的讥嘲,认为除了家人没有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这样写的目的是( )。
A.为下文写伦纳德夫人独特的教学方式作了很好的铺垫
B.为下文写伦纳德夫人的爱心作了很好的铺垫
【4】选一选。
“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巧设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画龙点睛,耐人寻味,照应题目,总结全文
【5】“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这八个字对“我”来说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___________”画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短文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思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对母爱的赞美
17、阅读《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中的小片段,完成题目。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 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1】我能概括:从“吾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句子中,我知道了成语故事( )的出处。
【2】我会解释:
①有甚紧事情( ) ②以鞭虚指( )
③又值煮酒正熟( ) ④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
【3】我会填:
丞相曹操邀请玄德煮酒赏青梅,玄德心情跌宕起伏,请仔细阅读,完成玄德心理变化图。(可从文中找关键词,也可自己概括。)
【4】我会评价:
结合片段,谈谈你对玄德这个人物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课文,理解下面一段话的含义。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用系好的衣扣儿的前襟遮住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们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看着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通”的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的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了屋。
【1】从下面句子中选出心里描写的句子。( )
A.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用系好的衣扣儿的前襟遮住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B.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C.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D. 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
【2】文中画横线的“那多有趣”中,“那”是指_____________。
【3】选文对“我”、妹妹、马蜂窝分别作了哪些描写?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妹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众多的马蜂中,作者重点写了其中一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两句并一句,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独自旅行。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雪过后,地上全白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飞来飞去。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不会忘记。(改成反问句)
(7)这幅画很美。(改成感叹句)
(8)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缩写句子)
21、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又不少你酒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表达。
人间最美四月天,绿柳如烟,芳菲尽染,春光以最美的姿态,在大地上流淌,赏个花,爬个山,拽马兰,放风筝,采采草莓,挖挖竹笋,种下小树……让我们拥抱大自然,赴一场与春天的约会。请你选择一种春天里开展的活动写下来,做到描写具体,详略得当。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