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西藏那曲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只有………… 尽管……还是……   无论…………

只要………… 不但……而且……   宁可……也不……

(1)邱少云(   )牺牲自己,(   )破坏革命纪律。

(2)(   )你刻苦学习,(   )一定能把琴弹好。

(3)(   )上课专心听讲,(   )能把功课学好。

(4)(   )周强今天身体不舒服,他(   )坚持来厂里上班。

 

2、近义词。

妄想——( )       敬佩——( )       昔日——( )

茁壮——( )       破旧——( )       奥秘——( )

3、补充词语。(6分)

(   )(   )充数   冷(   )热(   )   (   )心照料

熊熊( )烧 (   )山(   )海 (   )黄子孙

自强不( ) ( )然一体 喜(   )无常

 

4、积累填空。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3)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___

(4)《竹石》中写出了竹子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气概,生命就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的浩然正气。

5、把下面的词语填写完整,再选词填空。

浩浩______ ______十美 翻______

滔滔______ ______褴褛 万______

1.一说到科幻故事,他就____

2.我们的母亲河——黄河,____,奔流不息。

3.这位____的老人就是见义勇为的英雄。

4.在小敏眼里,杨老师就是____的人。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的韵脚是____________,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乱花”的意思是(________

A.指花朵大小不一,显得很杂乱。

B.各种颜色的野花。

(2)“渐”的意思是(________

A.渐渐。 B.进。

(3)“欲”的意思是(________

A.副词,将要。 B.欲望。

【3】解释下面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本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漫步西湖所见到的明媚风光。(________

(2)本诗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歌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孤山寺和白云。(________

(3)“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________

(4)“早”字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之情。他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情态,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________

【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词。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渔歌子》描写的季节是 _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

【2】这两首词都采用了_____(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的写法,其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情感。

8、古诗鉴赏。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出了开采和烧制石灰石之难。

C.诗中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语言也富有感染力。

D.“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操。

(2)请写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蜀南竹海行(节选)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凡清雅之士,都在庭园里种几棵竹。佛祖释迦牟尼刚出道时,讲经的第一座寺院,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座寺院,就是竹子搭的,竹林精舍。观世音菩萨也一样,拜观世音的,都知她身后有一片紫竹林。记得春秋时晋文公为报答他的恩人——当时已归隐的介子推,派兵逼他出山做官,可介子推不愿意,背着老母躲入竹山。晋文公放了一把火,不一会儿,山上的竹全烧光了,介子推母子也烧成焦炭,却始终没有出来。一代隐世高人生于竹山,死于竹山,也算归得其所了。后人为了纪念介子推的高风亮节,在他死之日忌用烟火,只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蜀南竹海,古代的名士来过不少,如李白、黄庭坚等,也隐居过一些高人。每个觉得做人比做官更重要、人格比功名更高贵的孤臣孽子,都会有飘然出世之感,都会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慨,都会喜欢种竹、赏竹、伴竹。这便是竹的高洁。

除了名人雅士,老百姓也爱竹。几千年了,人们歌竹林而悦目,制竹椅而坐躺,造竹板而击敲,扎竹筏而漂荡。时而,还舞竹剑而激昂,吹竹箫而回肠,品竹笋而滋生,书竹简而飞扬。人与竹,竹与人,那么多年了,又岂能分扯得开?竹任人砍伐,任人排遣,却从来没索取过什么回报,这才是竹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就应该有这种精神。

1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宁可……不可……”这组关联词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苏东坡特别喜爱竹子

B. 苏东坡不喜欢吃肉

C. 苏东坡喜欢肉,不喜欢竹子

2苏东坡还曾这样颂竹:“结根岂殊众,修柯独出林。孤高不可恃,岁晚霜风侵。这几句诗写出了竹子(  )的精神。

A. 不合群,喜欢搞特殊

B. 不随流俗,不畏风霜的孤高刚劲

C. 傲慢无礼,喜欢独居

3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后,我觉得介子推是一个(  )的人。

A. ,不知道变通

B. 具有高风亮节

C. 不善交际,喜欢独居

4读了短文,你认为竹子的秉性是什么?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文中的“热天”是指人的________时期。

最后一句中的“长”不仅仅指________的成长,________的增长,________的增加,还要看________的积累,________的提高。

【2】请你写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小河在这儿拐了个弯儿。它放慢脚步,轻轻地、轻轻地走,一年一年,这儿淤下一片河滩,一片绿茵茵的,被嫩草覆盖了的河滩。

最有趣的,是仰面躺在柔软的草地上,随手扯一根草茎,放在嘴里嚼着,嚼着。天是那样蓝,那样亮;云是那样白,那样轻!云雀像抛在空中的一块石头,忽闪忽闪的,却不落下来。它放声歌唱,欢乐的歌声从天而降。翻一个身,用双手拄着下巴,我看着一堵蓬松的云,漫过村后的山包,慢慢地又从树顶上升起。树枝拉住它,把它扯成了一片一片的……

夏天的傍晚,可爱的河滩是我们的乐园。暑热已经下去。草吐着香气,泥土吐着香气,从河面上飘来潮湿的水的香气。翻跟头,打滚儿,小黄牛”,老鹰捉小鸡”……要怎么玩就怎么玩。我们是那样快乐!

谁也不知道天是怎么黑下来的。,星星!”小芳叫起来的时候,我抬起了头,看见许多星星。天是黑的,要看好一会儿,才看得出它的蓝色,蓝得要滴下水来。哟,一闪一闪的星星,莫不就是要滴下来的水滴?“真呆!”小芳碰了我一下,“你看河里——”,满河的星星!满河的星星,那么亮,那么美丽!争着,推挤着,我们都想数清河里的星星。——”调皮的小芳扔了块石头,击碎了满河的星星。追着一串笑声,我们离开了河滩……

1.请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下列事物。

( )的河滩  ( )的天空

( )的云朵  ( )的星星

2.作者把云雀比作 ”,觉得天上的星星是  

3.文中两处破折号的作用分别是( )( )。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语意转折   D.表示说话中断

4.下列不能体现我们是那样快乐的句子是(  )。

A.随手扯一根草茎,放在嘴里嚼着,嚼着

B.一闪一闪的星星,莫不就是要滴下来的水滴

C.翻跟头,打滚儿,小黄牛”,“玩老鹰捉小鸡”……要怎么玩就怎么玩

5.你觉得短文中的和小芳收获了哪些乐趣?

 

12、阅读

苏珊的帽子

  苏珊是个可爱的女孩。可是,7岁这年,她突然生病了。住院时,她接受了3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也不如以往那么活泼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好学也足以补上被落下的课,但是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原本美丽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得到苏珊要回校上课的信息,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

  就在苏珊返校上课前的那个周末,海伦老师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个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3个多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她所熟悉的学校。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

  可是,当苏珊向教室里望去时,班里的情景真令她难以置信:她的每一个同学头上都有一顶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头上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平淡无奇,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已忘记自己头上还有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她们会商议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她为什么犹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她为什么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海伦老师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写你读过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蒙娜丽莎之约》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可能正猜想我们在做什么。它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控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我慢慢地上了博物馆门前的台阶,进了大门,到了陈列《蒙娜丽莎》的房间外。队伍移动得更慢了。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终于看到了她。

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   ).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又让人觉得(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为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我虽然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1文章第⑥段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舒畅温柔   略含哀伤     十分亲切     有几分矜持

B. 有几分矜持    十分亲切     舒畅温柔     略含哀伤

C. 略含哀伤     舒畅温柔     有几分矜持     十分亲切

D. 舒畅温柔     有几分矜持     略含哀伤     十分亲切

2对作者描绘《蒙娜丽莎》这幅画的顺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由远及近   B. 由嘴唇到微笑

C. 由人物到背景   D. 由上到下

3对第六段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这是作者凭空揣测的。

B. 有时让人觉得……有时让人觉得……有时让人觉得……有时又让人觉得……”这是作者实实在在看到的。

C. 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心里的想象自然融合在一起,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魅力。

D. 神秘的微笑是这幅名画的魅力所在。她的微笑时隐时现难以捉摸,不过只有具备高度艺术欣赏力的人才可以解读出这神秘之所在的。

4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一句运用反问突出了能亲睹画作的风采是一种荣幸。

B. 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可以用原文中的耐人寻味”“难以捉摸两个词来概括。

C. 我虽然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一句中运用了对比描写写出了画作给我带来的深刻印象。

D. 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一句中,近了,更近了”“终于的运用,夸张地写出了我被这幅伟大画作所震撼的感觉。

14、课内阅读。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暴露群众和连队主力;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本段节选于______这篇课文,本文主要写了______

2“~~~”画出心理描写。

3文中写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斩钉截铁的意思是______,表现了他们_______

4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渔夫对安娜说:“你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2)张华站起来说:我要去做作业了。(改为转述句)

 

(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4)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不得不认输。(改为肯定句)

 

(5)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6)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艰苦朴素。(修改病句)

18、按要求做。(8分)

(1)我们班将近40人左右。(修改病句)

 

(2)小狐狸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着他的手。(缩句)

   

(3)我们欣赏了一幅草原风景画册。(修改病句)

   

(4)树叶飘落在地上。(改为拟人句)

 

 

19、按要求完成句子。

(1)在台北问路,发现记者是从大陆来的。

马上显露出惊喜的表情。(用关联词语来连接)。

 

(2)学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们怎能不爱科学呢?(改为陈述句)

 

(3)人类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我们怎能不保护地球呢?

(改为感叹句)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添枝加叶(扩句)

詹天佑是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枝剪叶(缩句)

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

地球同宇宙相比是非常渺小的,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病句。

两个学校的乒乓球队正在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书,抓住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喜欢的感受和见解。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